第2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慢!

  那聲音勇敢執著,聲若洪鐘,滿座為之一驚。

  婉兒知道那就是聖上所等待所期望的,否則她就不會反覆地問著她的朝臣們了,她的焦慮的面容竟為之驟然舒展。

  武三思不過是一個誘餌!

  這是一個人的怎樣的悲哀。

  同樣的不出婉兒所料,跳出來的那位老臣果然就是那個狄仁傑。狄仁傑雖然是李唐的舊臣,卻是女皇將他提升為朝中宰相的。

  狄仁傑果然一臉正氣,句句鏗鏘地說出了他反對武三思做太子的意見。他說以老臣的觀察,當今之天下並未厭惡李唐之德。譬如不久之前,匈奴犯邊,陛下曾使梁王三思招募勇士衛國戍邊,然而整整一月,報名者竟千名不足;在臣看來,如果此番招募勇士的不是梁王而是廬陵王,定然會應者如雲。所以以臣之見,陛下如欲更換太子,不應是梁王,而應是遠在……

  朕累了。

  武皇帝打斷了她的愛卿的話,突然離開了她的皇椅,向屏風後走去,把狄仁傑晾在了半道上,也使大殿裡的空氣更加緊張壓抑,令人費解。

  而女皇的突然中止狄仁傑的奏請,倒是婉兒所沒想到的了。這一回連她也猜不透女皇到底是什麼意思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女皇又一次拒絕了廬陵王。

  武 讓婉兒陪著回到了她的後宮。她臉上的神情很憂慮也很焦灼。她稍做休整,就被前來接她的張氏兄弟陪著回到了她的寢殿。

  婉兒獨自留在女皇的後宮中。她真的很為那個她與之同床共枕的男人悲傷。她想武三思的可悲之處,就是他只能是被女皇任意拿捏的一粒棋子。這粒棋子既可以抵禦進攻,又可以誘敵出擊,還可以隨意放棄。

  婉兒知道武三思是篤定做不成太子了。而她要做的,就是為武三思重新找到一條生存的路。

  後來,女皇為皇嗣的事又有過一次與狄仁傑的單獨的會面。那是一次很私人的會面,而就是那次會面使女皇終於痛下決斷。

  六十八歲的老臣狄仁傑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動,他甚至是在熱淚盈眶地為遠在流放之地的廬陵王請求回朝。他說陛下可曾記得這萬里江山是先祖太宗李世民浴血奮戰打下的,而將帝位傳於東宮太子或是廬陵王這些正宗皇室的後代,都可告慰打下江山的太宗及高宗的在天之靈。不料陛下劫取神位十年之久,如今竟欲立武氏三思為後,這就真是大錯而特錯了。陛下總將李姓視作不共戴天,殊不知他們的血管里不僅流著李姓的血,也流著陛下及武氏祖先的血。他們才是陛下的親人是帝國真正的繼承人,那麼陛下還猶豫什麼呢?

  陛下,老臣一片忠心,以死相諫,還望陛下能三思而後行。

  那麼你的忠心,是對朕的,還是對先朝的呢?

  當然是對陛下的,也是對先朝的。

  好了好了,不再說這些了。朕不想與你不歡而散,畢竟咱們都老了。說到底皇嗣的問題是朕的家事,要朕自己來裁決,卿就不必再費心了。

  陛下……

  武 想不到以狄仁傑六十八歲的老邁之軀竟撲通一聲跪在了她的面前,大有以死相諫的氣勢。他義正辭嚴地對女皇說,臣以為,這不是陛下該說的話。

  武 望著那個長跪不起的狄仁傑,心中有很多感慨。想不到社稷承繼的問題,在她武周帝國竟是如此之難。她不怪罪狄仁傑的出言不遜,她知道狄仁傑的為人,知道他沒有私慾,他無論說什麼或是慫恿她做什麼都是為她好,都是站在她的立場上為她的切身利益考慮的。

  於是武 很動感情地對狄仁傑說,你起來吧,朕懂你的意思了。只是你要給朕一些時間,讓朕慢慢地考慮。

  狄仁傑離開。武 獨自一人坐在空空蕩蕩的大殿裡。直到婉兒走過來,輕聲地對她說,陛下,您累了,回去休息吧。

  女皇抓著婉兒的手,她問她,你聽到狄仁傑的話了嗎?

  婉兒說,看來陛下只能召回廬陵王了,這是命定的,陛下不該違拗。

  那麼三思怎麼辦?他們也是王朝的有功之臣,朕怎麼能捨得丟下他們,任那些李唐的奸臣們去宰割?那就是等於在宰割朕。

  武 說著竟老淚縱橫。婉兒知道那其實就是武 的決心,就是武 決心要拋棄她武姓的後代們了。

  婉兒勸著武 。她說陛下不要再想這些了。大周帝國怕真是唯陛下一代了,這也是天意。但奴婢堅信,只要有陛下在,就沒人敢把三思他們怎樣。旦天性柔弱與世無爭;就是顯回來,想他在這十四年的磨難之後,也決不會如以前那般囂張了。陛下可以要求他們友好。

  陛下要得臣心得民心就必得復立廬陵王。陛下已沒有別的選擇。水可以載舟,亦可以覆舟,我想,尚書大人是能懂這個道理的。

  婉兒,有你在朕的身邊,真好。你總是事事處處出以公心,不以個人的好惡為好惡。這一點真的是很難得。我知道你和朕想的是一樣的,你希望顯能回來,穩住社稷;你也希望三思能好,能安居樂業。所以朕才會把朕的孩子們交給你,他們全是朕的,也全都是你的,你答應朕。

  婉兒流著眼淚點了點頭。

  婉兒說,奴婢將永生永世報答陛下。

  想不到張氏兄弟竟成為了武三思向東宮進軍的路上最大的障礙。他們才是破碎了武三思太子夢的最殘酷的兇手。武三思雖略涉文史,監修國書,卻從沒有認真研究過混跡於後宮的張氏兄弟那一類人的心態,以至於翻在他們的那一道陰溝里。隨著他們所接觸的人越來越多,所經歷的事件越來越深入,慢慢地,他們終於覺出那些對他們最巴結奉承的人,其實並不是他們立足朝廷所最最需要的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