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她不埋在那裡面,肯定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她自己覺得,沒法埋那裡面。她孫子也覺得沒法埋那裡面,她重孫子最後給她埋了,也覺得沒法埋那裡面。什麼樣的仇恨讓你不能埋啊?自己的奶奶,祖奶奶,至於的嗎?這中間,能夠解釋的只有太后下嫁。這種說法,能夠解釋得通,因為你不是他妻子了。而你這個丈夫怎麼樣?他的墳被刨了,沒地兒擱你了,你就只能孤魂野鬼一般地飄著。

  ------------

  與孝莊皇太后的關係之四(4)

  ------------

  第七個論據,有人見過鐵證,太后下嫁詔。1946年10月,近代學者劉文興曾經寫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叫《清初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起居注跋》。這篇文章中寫到,1909年,他父親劉啟瑞任內閣學士,奉命收拾內閣大庫的檔案,曾經得到過順治時太后下嫁皇父攝政王的詔書。文章說,劉啟瑞同時還見到了《皇父攝政王起居注》一文。這是一個重要信息。看來真的有人看到過太后下嫁詔書。世上如果果真的有這個太后下嫁詔書,如果我們找到了,那一切問題就迎刃而解,就不用我們去考證了,那無疑就是太后已經下嫁的一個鐵證。問題在於,真的有這麼一個詔書嗎?這個詔書在哪兒?現在還在嗎?它是在現在的中國歷史第一檔案館,還是在台北的故宮博物院,還是流落到其他的什麼地方,但願有人能夠找到這個太后下嫁詔書。到那個時候,很多考證太后是否下嫁的人恐怕就都失業了。

  論據八,是《紅樓夢》裡面的提示。有人覺得,《紅樓夢》跟太后下嫁沒關係吧,我也覺得關係不大。但是我現在在介紹,認定太后已經下嫁人的觀點,這不代表我的觀點。他認為這《紅樓夢》裡面的一些描述,也從側面支持太后下嫁。有一個學者叫王夢阮,寫過一本書叫《紅樓夢索引》。他解釋說,《紅樓夢》里有個人焦大,這個焦大罵人,罵這個賈家,《紅樓夢》這裡面賈家除了門前兩個石獅子是乾淨的,沒有乾淨的,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很多人解釋說養小叔子指的是什麼呢?說的是王熙鳳跟賈寶玉不乾淨。但是,他這兒說,不是那麼回事。他名義上是罵這個,但實質上說的是孝莊與多爾袞關係不乾淨。這是王夢阮的解釋,他還解釋說,不有個元妃省親嗎?元妃省親那整個的過程講的實際上就是太后下嫁的這麼一個過程。那裡面不是還有個張道士嗎?這個王夢阮認為,那裡面張道士是代替名人出家的。王夢阮解釋說,這個張道士就是替誰出家的呢?就是替多爾袞出家的,這個榮國府就是多爾袞的府第,睿王府。這個說法雖然有點離奇,有點離題太遠,但是也不失為一種考證,雖然很多人不相信,但是從另外一方面想,太后下嫁這個事,可以說是人盡皆知,誰都想把各種事與它聯繫起來,從這個方面應該說,太后下嫁這個事太深入人心了。關於認為太后已經下嫁的人的觀點,主要是這上述八個方面。

  那反對太后下嫁的人,他們是怎麼考證的呢?

  我們接下來介紹第二種觀點,孝莊皇太后沒有下嫁給多爾袞。他們之間的關係是清白的,持這種觀點的人對上述八個方面的論據進行了一一的批駁,還舉出了一些新的證據證明,的的確確是沒有下嫁。我們這裡首先介紹他對於第一個論據的批評。第一個論據是說為保全皇位的政治婚姻。他們認為,要想論述孝莊皇太后是清白的,歷史還得拉回去。得從1643年皇太極去世那天說起。

  他們認為,孝莊皇太后是當時滿、蒙兩個民族中一個傑出的巾幗人物。前提是,孝莊皇太后和她的姑姑她的姐姐三個人,要結成同盟。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她們深深地知道十七年前的教訓。這個十七年前,是指1626年努爾哈赤去世,多爾袞的母親烏拉那拉阿巴亥被迫殉葬一事。當時,努爾哈赤的所有的妻子都隨同殉葬,一個不留。這個事,孝莊皇太后和她的姑姑她的姐姐一定是對這事記憶深刻。她們一定會很有防備,她們非常清楚,隨著皇太極的去世,下一個肯定是自己姑侄女三人隨之殉葬。如何避免這種殉葬現象的發生?他們認為,當時的孝莊皇太后,與她的姑姑、姐姐已經結成同盟,她們知道她們有一個優點,是十七年前多爾袞的母親不具備的。多爾袞的母親來自女真,她們與努爾哈赤是同一個部落,而自己的姑侄女三人是來自蒙古,她們是滿洲人的同盟軍,她們三個人如果殉葬的話,那麼很容易就出現另外一種現象,蒙古人離心離德,背叛滿洲,那樣就會出現什麼?明朝與蒙古人合作,夾擊大清的現象。所以,她們三人首先知道,她們三個人一定不會死,一定不會重蹈十七年的覆轍。在這種情況之下,三個人一定要擁立我們三個人的後代,惟一的後代—愛新覺羅福臨當皇帝。所以,這些人認為,孝莊皇太后在暗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求得自己的母親這個家族蒙古人的全力以赴的援助。另一方面,全力以赴地與正鑲兩黃旗達成同盟。

  他們認為,經過皇太極在位十七年的苦心經營,兩黃旗的實力大增,在滿八旗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麼人們經常說,不管是豪格當了皇上也好,順治帝當了皇上也好,兩黃旗的位置不能變,不會變。其實這種考證是錯誤的。因為什麼?兩黃旗是豪格的父親的,皇太極的。而豪格自己掌握的卻是那個正藍旗。他們認為,按照以往的規矩,如果豪格上台,一定會把正藍旗放到首位,一定會再次發生換旗的事情,兩黃旗的地位一定會下降。如何能夠保證兩黃旗的地位不下降呢?他們認為,在這個時候,兩黃旗的大臣鰲拜、索尼等人,自然會與孝莊皇太后等人結成同盟。所以,他們在擁立豪格之前,就已經結成同盟。他們對於支持豪格當皇帝是有一個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豪格繼承皇帝之位,但是必須指定福臨作為太子。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看到,這些人他考證是說什麼?兩黃旗的地位,舉足輕重。孝莊皇太后如果想拉攏誰的話,肯定不會拉攏多爾袞,肯定不會倒向豪格。如果孝莊皇太后想拉攏別人的話,肯定是拉攏兩黃旗的大臣。他們認為,事後的歷史恰恰證明,由於孝莊皇太后與蒙古人,與滿八旗的兩黃旗結成同盟,才最終贏得了這場宮廷政變的勝利,宮廷內爭的勝利,她成功地挫敗了豪格、多爾袞,由自己五歲的兒子繼任。他們說,這個五歲的兒子繼位以後,孝莊皇太后後來的作為,必然是繼續鞏固自己的母族蒙古人與兩黃旗的同盟,而絕不會偏向於多爾袞。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