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土耳其,鐵路構成國有經濟的重要形式,而公路則與私人經濟密切相關抑或更具民間色彩。凱末爾時代,政府投資的重要領域是鐵路建設,連接城市和工業中心是鐵路運輸的主要內容。相比之下,公路建設進展緩慢,鄉村長期處於封閉狀態,農產品的運輸受到嚴重的制約。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私人經濟成分明顯擴大,鐵路建設趨於停頓,公路建設成為發展交通運輸的主要形式。1940—1960年,鐵路僅從7 000公里增至7 900公里,而公路則從41 600公里增至61 500公里。1950年,土耳其全國僅有鋪面公路1 600公里。民主黨執政10年間,致力於公路建設,新建鋪面公路5 400公里,形成四通八達的公路網,汽車保有量從53 000輛增至137 000輛。

  1961年頒布的憲法,強調私人經濟與國有經濟的共同發展,強調市場經濟與計劃經濟的有機結合,強調國家在金融領域的主導地位。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土耳其政府連續制定1963—1967年、1968—1972年和1973—1977年3個五年計劃,加強經濟領域的宏觀控制。國有經濟的投資領域,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冶金和化工等資金和技術密集的大型企業。私人經濟的投資領域,主要是諸如食品加工和紡織業等日常消費品生產領域的中小企業。

  據相關資料統計,1950年,土耳其共有國有企業103家,固定資本占製造業全部固定資本的54.4%,雇用勞動力7.6萬人,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58.3%;私人企業2 500家,固定資本占製造業全部固定資本的45.6%,雇用勞動力8.7萬人,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41.7%。1954年,國有企業增至146家,固定資本占製造業全部固定資本的59.4%,雇用勞動力8.6萬人,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50.5%;私人企業增至3 700家,固定資本占製造業全部固定資本的40.6%,雇用勞動力13.1萬人,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49.5%。1958年,國有企業達到195家,固定資本占製造業全部固定資本的57%,雇用勞動力11.8萬人,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45%;私人企業達到5 000家,固定資本占製造業全部固定資本的43%,雇用勞動力17.3萬人,產值占製造業總產值的55%。另據統計,1950年,國有企業平均雇用勞動力738人,私人企業平均雇用勞動力40人;1976年,國有企業平均雇用勞動力640人,私人企業平均雇用勞動力83人。

  1963—1967年,政府投資占工業企業投資總額的32.7%,私人投資占工業企業投資總額的67.3%;1973—1977年,政府投資占工業企業投資總額的43.4%,私人投資占工業企業投資總額的56.6%。1963年,國有企業產值在工業生產總值中占52.7%,私人企業產值在工業生產總值中占47.3%;1977年,國有企業產值在工業生產總值中占29.7%,私人企業產值在工業生產總值中占70.3%。1975年,在食品與菸草行業,國有企業產值占48%,私人企業產值占52%;在紡織業,國有企業產值占15%,私人企業產值占85%;在石油與化工行業,國有企業產值占58%,私人企業產值占42%;在冶金行業,國有企業產值占9%,私人企業產值占51%;在機械製造業,國有企業產值占12%,私人企業產值占88%。另據資料統計,1973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34億里拉,其中政府投資251億里拉,占投資總額的46.8%,私人投資293億里拉,占投資總額的53.2%;1980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8 640億里拉,其中政府投資4 820億里拉,占投資總額的55.8%,私人投資3 820億里拉,占投資總額的44.2%。

  1970年,國有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5.3%,私人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4.7%;國有企業僱傭的工人數量占工人總數的36.8%,私人企業僱傭的工人數量占工人總數的63.2%;國有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4.3%,私人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45.7%。1980年,國有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4.7%,私人企業數量占企業總數的95.3%;國有企業僱傭的工人數量占工人總數的36.5%,私人企業僱傭的工人數量占工人總數的63.5%;國有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40.4%,私人企業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59.6%。

  以上數字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國有與私有混合型的經濟結構長期並存,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平分秋色;國有企業數量較少而規模較大,私人企業數量較多而規模較小;國有企業與私人企業在固定資本與工人數量之間的比例方面明顯不同,國有企業技術設備含量較高而私人企業勞動力含量較高;國有企業在資金、技術和生產規模方面占據優勢,私人企業的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則高於國有企業;國有企業的投入產出率較低,私人企業的投入產出率較高;國有企業的規模及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漸下降的趨勢,私人企業的規模及在工業總產值中所占的比例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儘管如此,國有企業依然在土耳其工業生產領域長期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進口替代的經濟框架下,工業化取得長足進步,工業品產量迅速增長,現代工業部門趨於成熟,伊斯坦堡以及伊茲密爾和阿達納成為土耳其主要的工業中心。1950—1960年,工業生產總值增長一倍。1960年軍事政變後,土耳其政府成立國家計劃署,負責制定和實施經濟社會發展計劃,在混合所有制的基礎之上,提高進口關稅,保護國內市場,優先發展新興工業,工業投資的增長幅度明顯高於農業投資的增長幅度。據相關資料統計,1963—1967年5年間,農業投資占國內投資總額的13.9%,工業投資占國內投資總額的20.4%;1968—1972年5年間,農業投資占國內投資總額的11.1%,工業投資占國內投資總額的26.8%;1973—1977年5年間,農業投資占國內投資總額的11.8%,工業投資占國內投資總額的28.2%。另據資料統計,1963—1970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4%,其中農業產值年均增長2.6%,而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4%;1971—1977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7.2%,其中農業產值年均增長4.3%,而工業產值年均增長10.1%。出口工業品在出口商品總額中所占的比例,1960年為13%,1975年上升為35%。1962—1978年,鋼鐵年產量從45萬噸增至295萬噸,拖拉機年產量從2 600台增至15 000台,汽車年產量從3 100輛增至79 000輛,水泥年產量從232萬噸增至1 529萬噸,玻璃年產量從2.2萬噸增至16萬噸,化肥年產量從16萬噸增至262萬噸,毛紡織品年產量從2 100萬米增至5 600萬米,棉紡織品年產量從53 300萬米增至133 700萬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