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穆罕默德二世當政期間,首開任命異族基督徒作為大維齊爾的先河。來自希臘北部色薩利的斯拉夫血統貴族後裔馬哈茂德帕夏自1455—1474年出任維齊爾,是奧斯曼帝國歷史上第一位異族基督徒出身的維齊爾。在1453—1623年的48位維齊爾中,只有5人具有突厥的血統,卻有33人屬於皈依伊斯蘭教的基督徒,分別來自希臘人、阿爾巴尼亞人、斯拉夫人、義大利人、亞美尼亞人和喬治亞人。1485—1497年,出身德米舍梅的阿爾巴尼亞人達烏德帕夏擔任維齊爾。1489—1496年擔任維齊爾的伊斯坎德爾帕夏來自特拉布宗,其父是熱那亞人,其母是希臘人。1521年以後,維齊爾多數來自巴爾幹半島西部募集的奴隸,出身卑微。16世紀中葉,奴隸出身的阿爾巴尼亞人易卜拉欣帕夏、盧夫提帕夏和波士尼亞人魯斯塔姆帕夏相繼出任維齊爾。16世紀末17世紀初,維齊爾大都出自阿爾巴尼亞人。17世紀中葉,來自高加索地區的塞加西亞人、阿布哈茲人和喬治亞人出任維齊爾者明顯增多,成為制約阿爾巴尼亞人的政治力量。1623年,喬治亞人穆罕默德帕夏出任維齊爾,是為第一位來自高加索地區的維齊爾。1650—1654年,阿布哈茲人馬利克·艾哈邁德帕夏、希亞烏什帕夏和伊布希爾帕夏先後出任維齊爾。1656—1703年,阿爾巴尼亞人科普魯魯·穆罕默德及其家族成員長期出任維齊爾,成為御前會議的核心人物,史稱科普魯魯時期。相比之下,自15世紀中葉開始,突厥血統的穆斯林出任維齊爾者寥寥無幾。至於御前會議中的大法官和財政官,依舊多為具有伊斯蘭教背景的突厥穆斯林。

  奧斯曼國家建立初期,具有家族政治的濃厚色彩。奧斯曼曾經將都城卡拉希薩爾的管轄權交給其子烏爾汗,奧斯曼之弟阿勒普·古恩都斯掌管軍權。烏爾汗即位後,其長子蘇萊曼受封色雷斯,三子哈利勒受封伊茲米特,都城布爾薩則由烏爾汗直接管轄。另一方面,奧斯曼帝國征服巴爾幹半島初期,被征服地區的基督教王公通常在向蘇丹稱臣納貢的同時,延續原有的統治權力,處於相對自治的地位。自巴葉濟德一世時代開始,奧斯曼帝國逐漸強化對於被征服地區的統治權力,直接任命地方長官,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和行政體制隨之不斷完善。

  奧斯曼帝國的地方行政區域名為桑賈克(Sanjak,土耳其語中意為旗幟),桑賈克的長官稱作桑賈克貝伊(Sanjak-bey)。巴爾幹半島征服以後,奧斯曼帝國的疆域明顯擴大,蘇丹穆拉德一世遂在魯梅利亞和安納托利亞西部設立行省,行省長官稱作貝勒貝伊,也稱帕夏,駐節地分布為埃迪爾內和屈塔希亞。巴葉濟德一世當政期間,奧斯曼帝國疆域東擴,於是增設魯姆作為第三個行省,駐節地為阿瑪西亞。1468年,穆罕默德二世增設卡拉曼作為第四個行省,駐節地為科尼亞。奧斯曼帝國征服阿拉伯世界後,埃及、敘利亞、迪亞巴克爾和庫爾德斯坦成為4個新的行省。16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奪取伊朗薩法維王朝在扎格羅斯山以東的疆域,增設埃爾祖魯姆、凡城、舍赫里祖爾和巴格達4個行省。至17世紀初,奧斯曼國家的行省達到32個,北非的突尼西亞和的黎波里、東地中海的賽普勒斯、巴爾幹半島的波士尼亞和卡尼查、黑海沿岸的奧查科夫和特拉布宗成為新的行省。

  典型的行省建立在軍事封邑即提馬爾制度的基礎之上。每個行省下設數量不等的桑賈克,每個桑賈克包括若干稱作提馬爾的軍事封邑,軍事封邑的領有者稱作西帕希。蘇丹蘇萊曼一世在位期間,魯梅利亞省下設30個桑賈克,安納托利亞省下設20個桑賈克。貝勒貝伊、桑賈克貝伊和西帕希代表伊斯坦堡的蘇丹,行使統治地方的世俗權力。桑賈克貝伊的任期通常不超過3年,屆滿後由貝勒貝伊舉薦至御前會議,再由蘇丹任命為其他桑賈克的貝伊。桑賈克貝伊的定期輪換,旨在削弱地方勢力的離心傾向,保證蘇丹對於地方事務的有效控制。

  17世紀初,魯梅利亞行省下轄24個桑賈克,安納托利亞行省下轄14個桑賈克,大馬士革行省下轄11個桑賈克。也有一些行省不設桑賈克,如伊拉克的巴斯拉和巴格達、阿拉伯半島的哈薩和葉門、北非的埃及、的黎波里、突尼西亞和阿爾及爾。在巴爾幹半島,阿爾巴尼亞、波士尼亞和塞爾維亞皆劃分為若干個桑賈克,隸屬於魯梅利亞行省的貝勒貝伊。行省處於奧斯曼帝國蘇丹的直接控制之下,行省總督由伊斯坦堡的蘇丹任免。行省之外也有相當數量的封邑,主要分布在巴爾幹半島多瑙河南側的緩衝區域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特蘭西瓦尼亞、杜布羅夫尼克諸地,封邑的領主大都系基督教貴族,向伊斯坦堡的蘇丹繳納貢賦,提供輔助性兵員,職位世襲,處於相對自治的地位。

  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貴族

  三、奴隸政治

  阿拔斯王朝時期,哈里發為了削弱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家族勢力的影響,常常在中亞和高加索地區以及非洲徵募奴隸出任官職,奴隸出身的高官顯貴和封疆大吏屢見不鮮。埃及的馬木路克王朝,便是異族出身的奴隸皈依伊斯蘭教之後在尼羅河流域建立的政權。奴隸政治的廣泛影響,由此可見一斑。奧斯曼人興起之前,安納托利亞的塞爾柱人政權羅姆蘇丹國也曾徵募奴隸充當戰士甚至委以重任,科尼亞的奴隸學校負責培訓奴隸的軍事技能和管理國家的行政技能。伊斯蘭教承認奴隸制的合法地位,這構成伊斯蘭世界奴隸政治長期存在的理論依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