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1939年9月1日破曉,即希特勒的“白色方案”第一號指令中規定的拂曉,德國軍隊分北、南、西三路,越過波蘭國境,揭開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幃幕。希姆萊盼望已久的戰爭終於打起來了,他將目前僅有的幾個武裝黨衛隊團(後來的師的前身)投入了戰鬥。施坦因納的步兵團、“德國”團、一個炮兵團和特別機動部隊的另一些單位編進了肯普夫的混合坦克師,“領袖警衛”旗隊的摩托化步兵團和特別機動部隊的“日耳曼尼亞”團併入向波蘭進軍的攻擊部隊。
戰爭爆發之初,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根據波軍的實力,估計波蘭可以抵擋數周之久,法國估計波蘭可以支持到1940年春,波蘭軍事當局更是盲目自信。不料,德軍突如其來的“閃電戰”,給了波軍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空軍來不及起飛,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五百多架飛機幾乎全部被摧毀。德軍很快占領了波蘭的主要工業區,把波軍分割開來並就地包圍,兩周之內,波蘭軍隊崩潰之勢已成定局。在這場德軍的第一次“閃電戰”成果里,武裝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波蘭中部的布祖拉戰役中,“領袖警衛”旗隊表現出了罕見的戰鬥力。它以一個團的兵力緊緊咬住了波軍十七萬人的主力兵團,最後配合陸軍形成包圍圈,迫使其繳械投降。而施坦因納的“德國”團在充當陸軍第三軍團進攻姆拉瓦和莫德林的尖刀時,表現得英勇善戰。這支被軍事精華論專家訓練出來的部隊,在這次實戰中,每一個官兵都成為善於熟悉並掌握運用地形的“狙擊手、獵手和競技能手”。特別是在國防軍對零星的波蘭游擊隊的襲擊感到有力用不上時,施坦因納訓練有素的士兵,再一次顯現了它所具有的特種兵的本領。
儘管如此,這些武裝黨衛隊王牌師的前身在波蘭戰役中還是暴露出了許多缺陷,它們這時並不“成熟”,也不能使品頭評足的陸軍將軍們感到滿意。與陸軍部隊相比,武裝黨衛隊部隊的傷亡要嚴重得多。同時,暴露出這些部隊只適合於小區域戰鬥,而不適應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因為,特別機動部隊的士兵沒有經過師一級的戰鬥訓練,它的軍官不能勝任武裝部隊司令部提出的複雜戰役和戰略要求。當然,每當這時,一向睥睨國防軍的這些武裝黨衛隊領袖就提出許許多多理由和異議,說什麼陸軍在波蘭戰役中,很少給武裝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以重武器支持、給養也很差等等。但武裝黨衛隊的軍人們,待別是一些領袖,他們對自己部隊的成績也不滿意。他們心中的武裝黨衛隊部隊,應該是只要一投入戰鬥,就應令敵人驚訝,感到威懾。現在看來,這個效果在波蘭戰役中,根本沒實現。
出路只有一條:必須改編成師的編制,必須適應集團作戰。這一點在柏格爾的幫助下,武裝黨衛隊這些團建制的特別機動部隊很快變成了師建制,並成了武裝黨衛隊的王牌師。這一點,武裝黨衛隊的“領袖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骷髏”師在打響西線戰役後,就逐步實現並開始成熟起來。
在法蘭西戰場上鍛鍊成長起來的武裝黨衛隊各師、團,在希特勒入侵蘇聯前後的大大小小戰役中,開始以王牌部隊的面孔縱橫戰場……
1941年4月的巴爾幹戰場上,武裝黨衛隊各王牌師,終於顯示了它們無堅不摧的戰鬥力。墨索里尼的義大利軍隊,以五十萬重兵攻打希臘達半年多,不僅沒取得勝利,反而損失了六萬三千人。而武裝黨衛隊“領袖警衛”旗隊的突然遠征,很快就逼降了希臘主力軍隊“體操”團,致使希臘首相亞力山大·科里齊斯自殺,為希特勒將戰爭推向蘇聯掃清了障礙。
1941年6月22之後,活躍在蘇聯戰場的各武裝黨衛隊王牌師,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成為東線德軍的中堅力量。國防軍從這些武裝黨衛隊的王牌師身上,看到了一種頑強的精神,一種軍隊在戰爭中應當具備的狂熱士氣,扭轉了國防軍將軍們對武裝黨衛隊的傳統觀念,開始由睥睨、驚恐變為服氣和離不開了。
作為進攻蘇聯的德軍中央集團軍開路先鋒的“德國”師,在三個星期內,從比亞利斯托克向前推進了四百五十英里,打通了進攻莫斯科的道路和要塞。當1941年底的寒流襲擊蘇聯戰場後,沿著拿破崙進軍莫斯科的老路推進的德軍,開始陷入“龍潭虎穴”。以“颱風”為代號的攻擊並打下莫斯科的計劃遇到了嚴峻挑戰。儘管德軍在希特勒不借一切代價打下莫斯科的嚴令下,頂風冒雪,打得十分積極、勇敢,特別是“帝國”師的一個團已打到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已能望見克里姆林官尖頂上的紅星,但仍然沒能實現攻占莫斯科的目的。而且,蘇軍於12月6日,在莫斯科前沿二百英里的戰線上發動了第一次強大反攻。
這支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空軍組成的強大蘇軍,是希特勒做夢也沒有想到的。蘇軍的猛烈反攻,使德軍的防線接二連三被突破。
1942年1月,一支強大的蘇聯軍隊從莫斯科西面衝出後,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背後插去,眼看合圍之勢就要形成,德軍即將被消滅在俄國的冰天雪地之中。這時,德軍第九軍團司令莫德爾將軍將武裝黨衛隊“帝國”師師長叫來,命他派部隊阻擊從西邊衝上來的蘇聯人,守住與西面陸軍保持聯繫的單薄的防線,堅持到莫德爾在南方集中足夠數量的部隊,以便給予蘇軍沉重打擊。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奧托·庫姆奉命率武裝黨衛隊“帝國”師的“領袖”團,在爾熱夫附近的伏爾加河曲地區進入阻擊陣地,他們冒著零下52度的嚴寒,日日夜夜不倦地阻擊數倍於已的蘇軍。
戰爭爆發之初,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根據波軍的實力,估計波蘭可以抵擋數周之久,法國估計波蘭可以支持到1940年春,波蘭軍事當局更是盲目自信。不料,德軍突如其來的“閃電戰”,給了波軍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空軍來不及起飛,在四十八小時之內,五百多架飛機幾乎全部被摧毀。德軍很快占領了波蘭的主要工業區,把波軍分割開來並就地包圍,兩周之內,波蘭軍隊崩潰之勢已成定局。在這場德軍的第一次“閃電戰”成果里,武裝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起到了很大作用。
在波蘭中部的布祖拉戰役中,“領袖警衛”旗隊表現出了罕見的戰鬥力。它以一個團的兵力緊緊咬住了波軍十七萬人的主力兵團,最後配合陸軍形成包圍圈,迫使其繳械投降。而施坦因納的“德國”團在充當陸軍第三軍團進攻姆拉瓦和莫德林的尖刀時,表現得英勇善戰。這支被軍事精華論專家訓練出來的部隊,在這次實戰中,每一個官兵都成為善於熟悉並掌握運用地形的“狙擊手、獵手和競技能手”。特別是在國防軍對零星的波蘭游擊隊的襲擊感到有力用不上時,施坦因納訓練有素的士兵,再一次顯現了它所具有的特種兵的本領。
儘管如此,這些武裝黨衛隊王牌師的前身在波蘭戰役中還是暴露出了許多缺陷,它們這時並不“成熟”,也不能使品頭評足的陸軍將軍們感到滿意。與陸軍部隊相比,武裝黨衛隊部隊的傷亡要嚴重得多。同時,暴露出這些部隊只適合於小區域戰鬥,而不適應大規模的集團作戰。因為,特別機動部隊的士兵沒有經過師一級的戰鬥訓練,它的軍官不能勝任武裝部隊司令部提出的複雜戰役和戰略要求。當然,每當這時,一向睥睨國防軍的這些武裝黨衛隊領袖就提出許許多多理由和異議,說什麼陸軍在波蘭戰役中,很少給武裝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以重武器支持、給養也很差等等。但武裝黨衛隊的軍人們,待別是一些領袖,他們對自己部隊的成績也不滿意。他們心中的武裝黨衛隊部隊,應該是只要一投入戰鬥,就應令敵人驚訝,感到威懾。現在看來,這個效果在波蘭戰役中,根本沒實現。
出路只有一條:必須改編成師的編制,必須適應集團作戰。這一點在柏格爾的幫助下,武裝黨衛隊這些團建制的特別機動部隊很快變成了師建制,並成了武裝黨衛隊的王牌師。這一點,武裝黨衛隊的“領袖警衛”旗隊師、“帝國”師、“骷髏”師在打響西線戰役後,就逐步實現並開始成熟起來。
在法蘭西戰場上鍛鍊成長起來的武裝黨衛隊各師、團,在希特勒入侵蘇聯前後的大大小小戰役中,開始以王牌部隊的面孔縱橫戰場……
1941年4月的巴爾幹戰場上,武裝黨衛隊各王牌師,終於顯示了它們無堅不摧的戰鬥力。墨索里尼的義大利軍隊,以五十萬重兵攻打希臘達半年多,不僅沒取得勝利,反而損失了六萬三千人。而武裝黨衛隊“領袖警衛”旗隊的突然遠征,很快就逼降了希臘主力軍隊“體操”團,致使希臘首相亞力山大·科里齊斯自殺,為希特勒將戰爭推向蘇聯掃清了障礙。
1941年6月22之後,活躍在蘇聯戰場的各武裝黨衛隊王牌師,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成為東線德軍的中堅力量。國防軍從這些武裝黨衛隊的王牌師身上,看到了一種頑強的精神,一種軍隊在戰爭中應當具備的狂熱士氣,扭轉了國防軍將軍們對武裝黨衛隊的傳統觀念,開始由睥睨、驚恐變為服氣和離不開了。
作為進攻蘇聯的德軍中央集團軍開路先鋒的“德國”師,在三個星期內,從比亞利斯托克向前推進了四百五十英里,打通了進攻莫斯科的道路和要塞。當1941年底的寒流襲擊蘇聯戰場後,沿著拿破崙進軍莫斯科的老路推進的德軍,開始陷入“龍潭虎穴”。以“颱風”為代號的攻擊並打下莫斯科的計劃遇到了嚴峻挑戰。儘管德軍在希特勒不借一切代價打下莫斯科的嚴令下,頂風冒雪,打得十分積極、勇敢,特別是“帝國”師的一個團已打到莫斯科城郊的希姆基,已能望見克里姆林官尖頂上的紅星,但仍然沒能實現攻占莫斯科的目的。而且,蘇軍於12月6日,在莫斯科前沿二百英里的戰線上發動了第一次強大反攻。
這支由步兵、炮兵、坦克兵、騎兵、空軍組成的強大蘇軍,是希特勒做夢也沒有想到的。蘇軍的猛烈反攻,使德軍的防線接二連三被突破。
1942年1月,一支強大的蘇聯軍隊從莫斯科西面衝出後,向德軍中央集團軍群背後插去,眼看合圍之勢就要形成,德軍即將被消滅在俄國的冰天雪地之中。這時,德軍第九軍團司令莫德爾將軍將武裝黨衛隊“帝國”師師長叫來,命他派部隊阻擊從西邊衝上來的蘇聯人,守住與西面陸軍保持聯繫的單薄的防線,堅持到莫德爾在南方集中足夠數量的部隊,以便給予蘇軍沉重打擊。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奧托·庫姆奉命率武裝黨衛隊“帝國”師的“領袖”團,在爾熱夫附近的伏爾加河曲地區進入阻擊陣地,他們冒著零下52度的嚴寒,日日夜夜不倦地阻擊數倍於已的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