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無忌正想著,腳已經邁進了門檻。在窗邊的榻上,有一位體格高大魁梧的漢子背靠几案,正半躺著看書。
他不到四十歲年紀,乍一看給人以粗手大腳的鄉下人感覺,皮膚很黃,有點像北方的泥土色(此地以黑壤為主)。但當他凝視某一樣事物時,目光中卻流露出一種堅毅的,充滿了自信的神采。在士風頹靡,人心虛浮的當代,擁有這樣一副面相的人真是萬分罕見。
他沒注意到無忌進來,無忌不得不先開口打招呼:
“寄奴。”
“嗯,呃。”
對方沉浸於書中,一時沒回過神來。
“寄奴!”
無忌又叫了一聲,他才轉過頭,看清楚是無忌,他的臉上頓時浮現起笑容。
“原來卿已經進來了,真是失禮。先坐下再談吧。”
劉裕指著邊上的一張榻,無忌便坐了上去。
“走了幾百里路來找愚兄,有什麼重要的事嗎?”
“有的。”
無忌清了清嗓子,正準備開口。就在這時,院子裡響起“咚咚咚”的腳步聲,一位大高個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使無忌不得不又將已經到喉嚨口的話咽了下去。
在晉人中間,劉裕已經算是很高的男子了,但如果和這人相比,卻不免略遜一籌。此人大約有兩米左右,塊頭很大,走起路來像是一座大山在移動。特別詭異的是,他的左眼上蒙了一塊黑眼罩,右眼好像要發揮兩隻眼睛的功用似的,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布滿了細微的血絲。
無忌認得這個巨人。他名叫蒯恩,原本是蘭陵縣的一個普通百姓。幾年前劉裕東征孫恩五斗米道反軍時,縣裡把他徵發為乙等役士,為劉裕軍伐集餵馬的芻草。蒯恩總是背比別人重兩倍的芻草,力大無窮。有一天,他突然用力扔下草束,仰天長嘆:“大丈夫能挽三石弓,奈何卻當個馬夫!”劉裕得知之後,便贈他一套甲仗器械,讓他成為自己的親兵。東征孫恩的三年戰爭中,他每次攻堅都第一個登上城頭,斬獲首級數目冠絕全軍。在婁縣的惡戰中,被流矢貫穿左目,更奮勇力戰,武勇之名天下皆知。
“道恩,這次辛苦卿了。”
劉裕向巨人點點頭,表示問候。
“全賴將軍算無遺策,兵卒用命,總算不辱使命。”
本以為他會有一副和體格外貌相稱的粗豪嗓門,沒想到吐詞卻十分恭順,還有點不習慣說官話,帶著輕微的口吃。
“那麼,道恩部下傷亡幾何?斬獲多少?”
“陣亡三十九人,已經向主簿上繳名單,請求發給家屬撫恤金。輕傷也只有百多人。至於斬獲,則取得了一千二百四十一枚首級,俘虜三千餘人,軍糧千斛,甲仗無算。”
“很好,這恐怕是近幾個月來最大的一次戰果了吧。”
“只不過是追擊敗軍而已,實在也沒什麼可誇耀的。將軍過於謬讚,令鄙人汗顏不已。”
蒯恩低下頭,額頭上真的冒出了幾顆汗珠。
“對了,還請將軍指示如何處置俘虜。”
巨人突然想起自己來此的主要目的,連忙又抬頭稟告。
“三千多俘虜……”
劉裕沉思了片刻,說:“全放了吧。”
“放了?”
蒯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右眼瞪得更大了。
“不錯。”
劉裕放下書,從榻上站了起來,淡然地說:
“我們的糧食也不多,總不可能白白養活他們吧。”
“但是——”
“對付民眾的反亂,軍事上的鎮壓不過是輔助手段而已。”
劉裕用手指著自己的眉心。
“關鍵的東西,在這裡,也就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如果朝廷無道,就算能鎮壓一百次叛亂,還會有第一百零一次,第一百零二次。民亂就像原野上的草,割掉一茬很快又會生出新的一茬。要從根本上消除它,就一定要先管好這裡!”
他用力按了幾下眉心,嘆了一口氣。
“可惜幾代的執政者,卻都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鄙人知道了。”
蒯恩茅塞頓開,點了點頭,“那麼,我這就去下令施放俘虜。”
話音剛落,巨人就起身大踏步離去,房間裡又只剩下了無忌和劉裕兩人。
——他還沒變,還是當年的那個劉寄奴!
無忌目睹剛才一幕,嘴邊露出一絲微笑,初會面時的拘謹已經完全融化消散了。
“寄奴,你還記得去年三月,鎮北大人滅亡時你對我說的話嗎?”
他終於找到了切入點,兩人都陷入了沉默,開始追憶當時的景象……
那時候,北府統帥劉牢之宣布向桓玄請降,身為牢之部將的劉裕和無忌都極力勸阻,但始終無法動搖主帥的決心。僅僅五天之後,如疾風驟雨般奪取政權的桓玄立刻下達了改任牢之為會稽內史的命令。
“一上台就奪走我的兵權,大禍就要臨頭了!”
牢之發出這樣的驚呼,向劉裕問計,想讓他追隨自己一同前往廣陵(今揚州),據守江北之地討伐桓玄。
然而,劉裕卻回答說:“將軍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此時桓玄方興未艾,威震天下。朝野人望,都已經捨棄將軍,如何還到得了廣陵!裕也只有辭官為民,回京口家中種田去了!”
他不到四十歲年紀,乍一看給人以粗手大腳的鄉下人感覺,皮膚很黃,有點像北方的泥土色(此地以黑壤為主)。但當他凝視某一樣事物時,目光中卻流露出一種堅毅的,充滿了自信的神采。在士風頹靡,人心虛浮的當代,擁有這樣一副面相的人真是萬分罕見。
他沒注意到無忌進來,無忌不得不先開口打招呼:
“寄奴。”
“嗯,呃。”
對方沉浸於書中,一時沒回過神來。
“寄奴!”
無忌又叫了一聲,他才轉過頭,看清楚是無忌,他的臉上頓時浮現起笑容。
“原來卿已經進來了,真是失禮。先坐下再談吧。”
劉裕指著邊上的一張榻,無忌便坐了上去。
“走了幾百里路來找愚兄,有什麼重要的事嗎?”
“有的。”
無忌清了清嗓子,正準備開口。就在這時,院子裡響起“咚咚咚”的腳步聲,一位大高個風風火火地走了進來,使無忌不得不又將已經到喉嚨口的話咽了下去。
在晉人中間,劉裕已經算是很高的男子了,但如果和這人相比,卻不免略遜一籌。此人大約有兩米左右,塊頭很大,走起路來像是一座大山在移動。特別詭異的是,他的左眼上蒙了一塊黑眼罩,右眼好像要發揮兩隻眼睛的功用似的,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布滿了細微的血絲。
無忌認得這個巨人。他名叫蒯恩,原本是蘭陵縣的一個普通百姓。幾年前劉裕東征孫恩五斗米道反軍時,縣裡把他徵發為乙等役士,為劉裕軍伐集餵馬的芻草。蒯恩總是背比別人重兩倍的芻草,力大無窮。有一天,他突然用力扔下草束,仰天長嘆:“大丈夫能挽三石弓,奈何卻當個馬夫!”劉裕得知之後,便贈他一套甲仗器械,讓他成為自己的親兵。東征孫恩的三年戰爭中,他每次攻堅都第一個登上城頭,斬獲首級數目冠絕全軍。在婁縣的惡戰中,被流矢貫穿左目,更奮勇力戰,武勇之名天下皆知。
“道恩,這次辛苦卿了。”
劉裕向巨人點點頭,表示問候。
“全賴將軍算無遺策,兵卒用命,總算不辱使命。”
本以為他會有一副和體格外貌相稱的粗豪嗓門,沒想到吐詞卻十分恭順,還有點不習慣說官話,帶著輕微的口吃。
“那麼,道恩部下傷亡幾何?斬獲多少?”
“陣亡三十九人,已經向主簿上繳名單,請求發給家屬撫恤金。輕傷也只有百多人。至於斬獲,則取得了一千二百四十一枚首級,俘虜三千餘人,軍糧千斛,甲仗無算。”
“很好,這恐怕是近幾個月來最大的一次戰果了吧。”
“只不過是追擊敗軍而已,實在也沒什麼可誇耀的。將軍過於謬讚,令鄙人汗顏不已。”
蒯恩低下頭,額頭上真的冒出了幾顆汗珠。
“對了,還請將軍指示如何處置俘虜。”
巨人突然想起自己來此的主要目的,連忙又抬頭稟告。
“三千多俘虜……”
劉裕沉思了片刻,說:“全放了吧。”
“放了?”
蒯恩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右眼瞪得更大了。
“不錯。”
劉裕放下書,從榻上站了起來,淡然地說:
“我們的糧食也不多,總不可能白白養活他們吧。”
“但是——”
“對付民眾的反亂,軍事上的鎮壓不過是輔助手段而已。”
劉裕用手指著自己的眉心。
“關鍵的東西,在這裡,也就是中央政府的政策。如果朝廷無道,就算能鎮壓一百次叛亂,還會有第一百零一次,第一百零二次。民亂就像原野上的草,割掉一茬很快又會生出新的一茬。要從根本上消除它,就一定要先管好這裡!”
他用力按了幾下眉心,嘆了一口氣。
“可惜幾代的執政者,卻都不明白這個淺顯的道理。”
“鄙人知道了。”
蒯恩茅塞頓開,點了點頭,“那麼,我這就去下令施放俘虜。”
話音剛落,巨人就起身大踏步離去,房間裡又只剩下了無忌和劉裕兩人。
——他還沒變,還是當年的那個劉寄奴!
無忌目睹剛才一幕,嘴邊露出一絲微笑,初會面時的拘謹已經完全融化消散了。
“寄奴,你還記得去年三月,鎮北大人滅亡時你對我說的話嗎?”
他終於找到了切入點,兩人都陷入了沉默,開始追憶當時的景象……
那時候,北府統帥劉牢之宣布向桓玄請降,身為牢之部將的劉裕和無忌都極力勸阻,但始終無法動搖主帥的決心。僅僅五天之後,如疾風驟雨般奪取政權的桓玄立刻下達了改任牢之為會稽內史的命令。
“一上台就奪走我的兵權,大禍就要臨頭了!”
牢之發出這樣的驚呼,向劉裕問計,想讓他追隨自己一同前往廣陵(今揚州),據守江北之地討伐桓玄。
然而,劉裕卻回答說:“將軍以勁卒數萬,望風降服。此時桓玄方興未艾,威震天下。朝野人望,都已經捨棄將軍,如何還到得了廣陵!裕也只有辭官為民,回京口家中種田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