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戰爭的最後階段,有選擇地轟炸和區域轟炸之間的界限幾乎完全消失。一方面,哈里斯將軍受命違心地參加了轟炸石油和運輸目標;他的部隊現在的裝備和訓練可以有效地轟炸這類目標。另一方面,美國司令官們儘管是勉強地,但他們還是奉命從事對城市的大規模空襲。1945年1 月,盟國空軍領導者們在馬爾他與盟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成員會晤,獲准對柏林以及德國東中部未遭轟炸的城市進行一系列這樣的攻擊。馬歇爾將軍支持這個建議;儘管阿諾德一再反對士氣轟炸,也表示了同意。這些攻擊的軍事目的是以牽制德國對東線的增援來援助俄國人,但同時也是企圖增加這些城市的混亂和驚慌;這些城市本來就被蘇聯軍隊的推進嚇壞了,難民蜂擁而至。2 月3 日,美國人以大約一千架重型轟炸機猛炸柏林,炸死約二千五百人。2月26 日和3 月18日又實施了更大規模的摧毀性轟炸。與此同時,在2 月13-14 日夜間,英國人轟炸了德勒斯登,該市街頭上擠滿了逃避蘇軍的難民。第二天早晨,當遭到英國人轟炸的這座城市的濃煙升到一萬五千英尺高空時,美國人又進行了一次摧毀性的轟炸。美國指揮官們在他們下達的轟炸指令中,列出了具體的軍事目標。然而,這仍然是恐怖轟炸。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的精神得到了一次新鮮的表現。戰爭的無情邏輯把戰爭從負責指導戰爭的人們手中奪了過去。

  戰略合作

  如上所述,二次世界大戰中陸軍航空隊費了許多精力,實際上是大部分精力,謀求與地面和海上部隊各種形式的協同作戰。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對德國戰略轟炸最有效的工作大都是航空隊與地面部隊合作時完成的。他們勉強地接受了艾森豪將軍的命令,去執行轟炸法國運輸系統的任務,以便為橫渡海峽進攻鋪平道路,從中懂得了轟炸運輸系統的功效。正是越過法國,並進入各低地國家的各集團軍的快速前進,打亂了敵人的無線電防空警報網( 過去敵人就是依靠這個警報網指示他們的戰鬥機截擊川流不息地飛往德國境內目標的轟炸機) ,從而使最後的大轟炸得以產生致命的效果。再者,1945年3 月,對德國運輸網和魯爾區城市的空襲,據戰略轟炸調查報告發現,在打亂德國戰爭經濟方面是同對石油工業的轟炸同樣重要的;對這兩個系統的轟炸都是根據艾森豪將軍的要求實施的,目的是為加速他指揮的各集團軍向德國本土進軍。必須記住,當盟軍戰略航空隊對德國經濟和士氣施加致命打擊的時候,蘇聯和盟軍地面部隊已把德軍封閉在他們的本土,並且從東面打擊了它的要害。不管怎麼樣,1945年4 月德國的徹底失敗,是諸軍種聯合作戰的勝利。

  在對日作戰方面,陸軍航空隊於1944年11月從馬里亞納群島發動了對日本的戰略空中戰爭,這個群島是前一年3 月尼米茲上將的艦隊和地面部隊攻克的。對日轟炸是由第二十一轟炸機部隊執行的,這支部隊裝備有B-29型超級轟炸機,並且在戰役的決定性階段,由一名厲害的、冷酷無情的年輕的航空隊將軍柯蒂斯·李梅指揮(他現在任空軍參謀長)。第二十一轟炸機部隊隸屬於第二十航空隊。該航空隊是由阿諾德將軍和參謀長聯席會議直接指揮的,因此不受太平洋戰區司令部控制。

  李梅將軍把他的前任開始發動的對日本戰爭經濟某些挑選出來的目標實施的高空攻擊,繼續到1945年3 月。結果招致失敗,保衛這些目標的日本戰鬥機是有效的;轟炸不準確,B-29型轟炸機和寶貴的空勤人員損失激增。3 月,他決定執行一項新計劃,即派出他的裝備有凝固汽油燃燒彈的超級轟炸機,夜間低空進入,飛到防禦薄弱的日本城市上空,把它們燒毀。空勤人員經過專門訓練,懂得如何尋找人口最密集、建築物最易燃燒的居民區。

  李梅將軍直到他的計劃開始執行的前一天,即3 月9 日夜間才向阿諾德將軍報告。他的第一次打擊指向東京,取得了出奇的成功,八萬三千七百九十三名男女和兒童化為“一堆灰燼”,四萬零九百一十八人傷殘,一百萬八千零五人無家可歸。十五平方英里以上的面積被燒光。火暴造成的高溫使那座城市裡運河的水都沸騰了。此次突擊,只損失了十五架B-29型轟炸機。

  在華盛頓航空隊總部的幫助下,李梅將軍現在標出了要摧毀的三十三個城市。總共有六十六個日本城市遭火攻;三十三萬居民死亡,八百五十萬人的家園遭破壞。在他8 月6 日奉命對廣島和長崎投擲兩枚原子彈之前,他已經摧毀了日本的大部分城市。空中戰役造成如此巨大的破壞,以致根據調查委員會報告的看法,即使不投擲原子彈,日本也會在幾個月內投降。李梅將軍可以滿意了,他已經顯示了獨立的空中戰爭的威力。

  但是,僅僅是在海上、空中和地面進攻使日本本土諸島進入了B-29型轟炸機航程之內,剝奪了它的新帝國,打敗了它的海軍和空軍之後,僅僅在潛艇和海上封鎖已經扼殺了它的海上運輸和戰爭經濟之後,對日本的戰略轟炸才變得有效的。

  回顧

  當年,德日兩國的失敗是盟國地面、海上和空中力量聯合作戰促成的。

  在歐洲,盟國戰略的核心是發動一場諸軍種的聯合登陸進攻。在登陸進攻之後的階段,地面作戰在把德國推向災難的邊緣這一點上同空中作戰一樣是決定性的。儘管戰略轟炸對德國地面作戰部隊沒有來得及產生決定性的效果,納粹政府就投降了,但是可以公正地說,歐洲戰略轟炸是加速了德國內部的崩潰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