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廖漢生從1927年夏投奔賀民英時起,到1933年5月將她親手安葬,在這支游擊隊裡生活、戰鬥了7個年頭,親眼目睹了賀家姐妹在賀龍的影響下,在黨的領導下,不斷接受新思想,從傳統的農民造反者逐步成為工農革命的堅決支持者和積極參加者的全過程。賀龍一家可以說是滿門英烈,大姐賀民英、二姐賀戊姐在戰鬥中壯烈犧牲,大妹賀滿姑被捕後在刑場上英勇就義,么妹賀戎始在當紅軍營長的丈夫劉玉階犧牲後不久也去世了。
在廖漢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賀龍及賀家姐妹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賀龍一家人對黨無私奉獻、對革命堅貞不渝、對敵人決不屈服的精神,使他永生難忘。
1933年夏的一天,紅3軍軍部和第9師從鶴峯縣太平鎮經過,在鎮上住了一晚。賀龍把在第4游擊大隊任副大隊長的廖漢生調到軍部當書記員。
廖漢生數年一直渴望當一名紅軍戰士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2.長征出發前廖漢生對來隊的鄉親們許下的一句承諾,使他從此背上
了一筆沉重的感情債,壓在心頭幾十年
進入正規紅軍部隊後,廖漢生進步很快。1934年9月春,廖漢生調到紅3軍第9師擔任師政委。
上任的當天,就趕上攻打冉家祠堂。冉家祠堂坐落在一塊水田中央,祠堂四周圍著1丈高的石頭牆,裡面住著南腰界團總冉瑞庭的武裝,是盤踞在蘇區中心的一顆釘子。
第9師準備拔掉這顆釘子。當時紅軍沒有炮,廖漢生和鍾師長就請當地木匠掏空一段樹筒,打上幾道鐵箍,做成土炮,裡面填人鐵砂、鐵片,後面裝人火藥。進攻準備好後,鍾師長一聲令下:“開炮!”
轟的一聲,炮膛里的鐵雜碎沒打出去,炮身卻炸了,沒有成功。部隊硬攻了一下,也沒奏效,只得收兵。
第9師把冉家詞堂圍困了半個月,廖漢生組織師宣傳隊把那些團防隊員的親屬找來,動員她們喊話,促使許多團防隊員跑了出來。
於是,第列幣再次組織進攻,這一次廖漢生挑選了精幹強壯的戰士組成幾支突擊隊,身背大刀、短槍、手榴彈,由各團團長擔任突擊隊長。又新做了幾門土炮。炮聲一響,轟塌了圍牆一角,突擊隊乘勢發起猛攻,廖漢生緊跟著突擊隊沖了進去,拔掉了這顆釘子。
1934年10月,紅3軍正在全力以赴進行黔東臨時根據地的建設,從酉陽縣南腰界的一張白區報紙上獲知,紅6軍團來到黔東謀求會合。
紅3軍的電台早在兩年前撤出洪湖時丟失了,因此主要依靠從白區報紙登載的“剿共”新聞中推測外界情況。不久前第9師打開貴州沿河縣城,曾繳獲了一部電台,但是一些戰士不認得,想打開這個鐵盒子看看裡邊裝著什麼,搗鼓好一陣也打不開,一氣之下用槍托子把它捶爛了。電台送到廖漢生面前時,已經成了一蛇廢鐵。廖漢生看著報廢的電台,又好氣又好笑,下了一道命令:今後凡是繳到電台或是其他不認得的東西,一律上交,不得毀壞。
賀龍和軍政委關向應分析白區報紙的消息,認為敵人披露的紅6軍團的消息十有八九是可能的,於是決定兵分兩路,深入黔東接應紅6軍團。軍部率第7師為一路,第9師為一路。
在沿河縣境內,紅3軍部隊碰到了由李達參謀長帶領的紅6軍團先頭部隊。李達參謀長介紹說,紅6軍團奉黨中央命令於8月撤出湘贛蘇區,前來會合。幾天前在黔東石阡縣甘溪與敵遭遇,李達率先頭一部突出包圍,一路打聽來到沿河。
得知情況後,紅3軍兩路部隊立即朝著6軍團與敵軍交戰的。方向急速前進。一天,第9師來到梵淨山下,發現前方山上有一支部隊正在艱難地向上攀登,對方也發現了情況,把機關槍架到了山頂上。廖漢生和鍾師長仔細觀察了一番:對方那副疲勞不堪的樣子,又專撿偏僻陡峭的小路走,見到這邊部隊就往山上隱蔽,不像是前來“圍剿”的敵軍,倒像是一支紅軍部隊。經過軍號聯絡,對方回答是紅6軍團第50團。廖漢生和鍾師長立即奔上山去,與第50團團長郭鵬、政委彭棟才握手相見,然後幫助他們把山上山下的部隊收攏起來,帶著他們向軍部靠攏。
第二天晚上,第9師和紅6軍團第50團到達印江縣木黃鎮,廖漢生讓鍾師長安排宿營,自己跑到軍部報告情況。推門進屋,見賀、關首長正在和幾個穿灰布軍裝的人交談。經賀龍一介紹,才得知這幾人是中央代表任弼時、紅6軍團軍團長蕭克、軍團政委王震。
幾天後,兩支紅軍到達南腰界,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會師大會。紅3軍恢復了紅2軍團番號,第7、第9兩師改為第4師、6師。
紅6軍團遠道而來,物資裝備損失很大,紅2軍團從物質上給以支援。紅2軍團剛剛恢復黨團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缺少有經驗的政治幹部,紅6軍團便從政治上給以支援。中央代表任弼時到紅2軍團擔任政委,紅6軍團政治部整個搬過來,又抽調大批優秀幹部到紅2軍團擔任師、團政治幹部。
紅6軍團的袁任遠調到6師來當政委,廖漢生改任副政委。廖漢生對此毫無怨言,在廖漢生眼裡,袁任遠是一位年長的大哥和尊敬的老師。袁任遠是湘西慈利人,與廖漢生是鄰縣同鄉,論年齡,比廖漢生年長13歲;論文化,袁上過大學,廖是高小畢業;論資歷,袁是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廖入黨僅1年;論工作經驗,袁當過多年的師政委和師、軍、軍團政治部主任,廖當師政委不足3個月。廖漢生虛心向袁任遠學習,甘願當好助手。後來,袁任遠調走了,廖漢生才重新擔任了師政委。
在廖漢生走上革命道路的過程中,賀龍及賀家姐妹對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賀龍一家人對黨無私奉獻、對革命堅貞不渝、對敵人決不屈服的精神,使他永生難忘。
1933年夏的一天,紅3軍軍部和第9師從鶴峯縣太平鎮經過,在鎮上住了一晚。賀龍把在第4游擊大隊任副大隊長的廖漢生調到軍部當書記員。
廖漢生數年一直渴望當一名紅軍戰士的夙願,終於實現了。
2.長征出發前廖漢生對來隊的鄉親們許下的一句承諾,使他從此背上
了一筆沉重的感情債,壓在心頭幾十年
進入正規紅軍部隊後,廖漢生進步很快。1934年9月春,廖漢生調到紅3軍第9師擔任師政委。
上任的當天,就趕上攻打冉家祠堂。冉家祠堂坐落在一塊水田中央,祠堂四周圍著1丈高的石頭牆,裡面住著南腰界團總冉瑞庭的武裝,是盤踞在蘇區中心的一顆釘子。
第9師準備拔掉這顆釘子。當時紅軍沒有炮,廖漢生和鍾師長就請當地木匠掏空一段樹筒,打上幾道鐵箍,做成土炮,裡面填人鐵砂、鐵片,後面裝人火藥。進攻準備好後,鍾師長一聲令下:“開炮!”
轟的一聲,炮膛里的鐵雜碎沒打出去,炮身卻炸了,沒有成功。部隊硬攻了一下,也沒奏效,只得收兵。
第9師把冉家詞堂圍困了半個月,廖漢生組織師宣傳隊把那些團防隊員的親屬找來,動員她們喊話,促使許多團防隊員跑了出來。
於是,第列幣再次組織進攻,這一次廖漢生挑選了精幹強壯的戰士組成幾支突擊隊,身背大刀、短槍、手榴彈,由各團團長擔任突擊隊長。又新做了幾門土炮。炮聲一響,轟塌了圍牆一角,突擊隊乘勢發起猛攻,廖漢生緊跟著突擊隊沖了進去,拔掉了這顆釘子。
1934年10月,紅3軍正在全力以赴進行黔東臨時根據地的建設,從酉陽縣南腰界的一張白區報紙上獲知,紅6軍團來到黔東謀求會合。
紅3軍的電台早在兩年前撤出洪湖時丟失了,因此主要依靠從白區報紙登載的“剿共”新聞中推測外界情況。不久前第9師打開貴州沿河縣城,曾繳獲了一部電台,但是一些戰士不認得,想打開這個鐵盒子看看裡邊裝著什麼,搗鼓好一陣也打不開,一氣之下用槍托子把它捶爛了。電台送到廖漢生面前時,已經成了一蛇廢鐵。廖漢生看著報廢的電台,又好氣又好笑,下了一道命令:今後凡是繳到電台或是其他不認得的東西,一律上交,不得毀壞。
賀龍和軍政委關向應分析白區報紙的消息,認為敵人披露的紅6軍團的消息十有八九是可能的,於是決定兵分兩路,深入黔東接應紅6軍團。軍部率第7師為一路,第9師為一路。
在沿河縣境內,紅3軍部隊碰到了由李達參謀長帶領的紅6軍團先頭部隊。李達參謀長介紹說,紅6軍團奉黨中央命令於8月撤出湘贛蘇區,前來會合。幾天前在黔東石阡縣甘溪與敵遭遇,李達率先頭一部突出包圍,一路打聽來到沿河。
得知情況後,紅3軍兩路部隊立即朝著6軍團與敵軍交戰的。方向急速前進。一天,第9師來到梵淨山下,發現前方山上有一支部隊正在艱難地向上攀登,對方也發現了情況,把機關槍架到了山頂上。廖漢生和鍾師長仔細觀察了一番:對方那副疲勞不堪的樣子,又專撿偏僻陡峭的小路走,見到這邊部隊就往山上隱蔽,不像是前來“圍剿”的敵軍,倒像是一支紅軍部隊。經過軍號聯絡,對方回答是紅6軍團第50團。廖漢生和鍾師長立即奔上山去,與第50團團長郭鵬、政委彭棟才握手相見,然後幫助他們把山上山下的部隊收攏起來,帶著他們向軍部靠攏。
第二天晚上,第9師和紅6軍團第50團到達印江縣木黃鎮,廖漢生讓鍾師長安排宿營,自己跑到軍部報告情況。推門進屋,見賀、關首長正在和幾個穿灰布軍裝的人交談。經賀龍一介紹,才得知這幾人是中央代表任弼時、紅6軍團軍團長蕭克、軍團政委王震。
幾天後,兩支紅軍到達南腰界,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會師大會。紅3軍恢復了紅2軍團番號,第7、第9兩師改為第4師、6師。
紅6軍團遠道而來,物資裝備損失很大,紅2軍團從物質上給以支援。紅2軍團剛剛恢復黨團組織和政治工作制度,缺少有經驗的政治幹部,紅6軍團便從政治上給以支援。中央代表任弼時到紅2軍團擔任政委,紅6軍團政治部整個搬過來,又抽調大批優秀幹部到紅2軍團擔任師、團政治幹部。
紅6軍團的袁任遠調到6師來當政委,廖漢生改任副政委。廖漢生對此毫無怨言,在廖漢生眼裡,袁任遠是一位年長的大哥和尊敬的老師。袁任遠是湘西慈利人,與廖漢生是鄰縣同鄉,論年齡,比廖漢生年長13歲;論文化,袁上過大學,廖是高小畢業;論資歷,袁是大革命時期的老黨員,廖入黨僅1年;論工作經驗,袁當過多年的師政委和師、軍、軍團政治部主任,廖當師政委不足3個月。廖漢生虛心向袁任遠學習,甘願當好助手。後來,袁任遠調走了,廖漢生才重新擔任了師政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