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愛卿勿需多禮,這是你應該有的。”小皇帝短短一句話,已經把小李將軍的在他心目中的地位對群臣表達無疑,小根子微微一笑,三步並作兩步走下來接過下面小太監抬過來的椅子放於韓世忠對面,對著躬身道:“李大人,請!”

  小李將軍眼看推辭不過,只好再次叩拜謝恩,這才小心翼翼的走過去坐了下來,欠著半個屁股,比站著都要難受,這椅子可真不是個好玩意啊。

  看這小李將軍坐下,小皇帝卻是不知道他的不舒服,開心一笑,扭頭對著小根子示意一下。小根子會意,招手讓小太監呈上一卷聖旨,展開朗聲道:“奉皇上旨意,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子玉為國效力十餘年,期間戰功無數,更有今日收復舊都之蓋世大功,宗廟得以興復,祖宗得意展顏,朕心甚慰。為彰李子玉大功,特賜武恩郡王封號,世襲罔替,欽此!”

  此言一出,不但殿內眾臣大嘩,就連韓世忠也動容了,封個郡王不可怕,可怕的是世襲罔替這四個字,本朝開國以來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事情。現在李子玉位極人臣,手中更是兵馬在握,雖然對於他自己了解,知道他不會有什麼不臣之心。但是是人就有私心,手中的這點權利遲早要傳給他得子孫後代,長此以往,難免後人之中不會有人對皇位毫不心動,一旦出事,那可就是彌天大禍!

  沒等韓世忠開口勸諫,小李將軍就急忙站起來跪在了地上,急道:“皇上厚愛,微臣惶恐,這份賞賜實在是太重了,臣不敢從命!”小李將軍的率先表態,讓殿內眾臣一陣輕鬆,這樣就好,省得自己開口得罪權勢熏天的李大元帥。

  可是沒想到如此一來反而壞事,小皇帝一見除了小李將軍沒人反對,呵呵笑道:“李愛卿謙虛了,你看諸位愛卿都認為朕的封賞沒有絲毫過分,你何必還要推辭呢?”此言一出,眾人絕倒,一步差步步差,沒想到自己的不說話竟然被皇上當成了默認,這可如何是好?再要是開口的話,那可就是當眾打皇上的臉了。這皇上年紀雖小,但越是這樣越會對他自己不開心的是事在意,絲毫不管對錯就把得罪他的人打入異類,雖然眼下不會有什麼事,但是等到他成年之後親政了,那自己可就要大禍臨頭了。

  小李將軍一陣為難,心中也是之犯嘀咕,這才幾天啊,這些人就開始高抬自己了,有道是站得越高摔得越慘,這分明就是他們要害自己嘛。可是眼下也沒有辦法了,只能領了這個名頭,畢竟皇上都說出這樣的話了,若是不答應,那就無異於當眾打他的臉了,待日後好好謀劃一番,再爭取化不利為有利吧。抱著這麼一個想法,小李將軍無奈的叩首道:“微臣領旨,多謝皇上厚愛。”

  眾人一見小李將軍如此輕易的就是獲得了郡王的封號,心中一陣發苦,這件事情就算是攔不住,也沒道理讓他如此輕易的帶上這頂鐵帽子啊。不過後悔也沒用了,只能自我安慰一下,現在李子玉大權在握,有沒有這個郡王的頭銜也沒什麼區別。

  此時議定,那邊是還都的事情了。這也不是件小事,當年金兵攻陷開封,王公貴族朝廷大員被一掠而空,現在被稱作先帝爺的趙皇帝帶著幾個康王府舊臣狼狽不堪的逃到了那年的杭州,掛了個臨時安置點的名頭召集一眾府衙官吏搭了個草台班子,歷經十餘年,這台戲也是越唱越紅火,直至如今天下人都將臨安當做了京城,而開封除了少數武將和忠臣依舊念念不忘,早已被其他人拋卻腦後。

  要知道漢人自古鄉土意識就幾位濃厚,如今這朝中大臣多為江南人士,當然不樂意朝廷回遷開封,一早聽說小皇帝有遷都開封的打算就不樂意了,一個個想出百般藉口阻撓此事。

  自從小皇帝提出這件事朝堂之上就吵吵鬧鬧給不停,小李將軍雖然成竹在胸,倒也不願意立刻就把這件事定下來,千萬不能讓人感到自己是在獨斷朝綱,先讓他們暢所欲言,而後自己再站出來以理服人,保准讓他們再也說不出話來才行。

  韓世忠則是看這小李將軍,雖然心中也有了計較,倒是不想當這個出頭鳥,畢竟自己身為首輔,這手中權限雖大,但是要想幫助皇上治理好這天下,還是得靠這些大臣鼎力協助,若是今日就此一事將他們大多數都給得罪了,那可真是得不償失,以後可就有自己受得了,如何還能辦得好差事?是以對著爭辯不休理也不理,閉目養神起來。

  小皇帝倒是一根筋認準了此事,一張小嘴說個不停,當真是力辯群雄,無乃勢單力孤,再加上年紀太小,雖然換個出身也是神童的角色,但是被軟禁的兩年根本沒讀過什麼書,小時候讀得弟子規根本在這時候派不上什麼用場,說了幾句話就沒詞了,可憐兮兮的坐在那裡聽著臣子們大噴口水,怎一個鬱悶了得。

  臣子們可不管這些,對待皇上,可不能因為他年紀小就遷就他,長此以往下去,就像教育自家孩子一樣,會嬌寵出毛病的。眾口相逼,都是反對回遷開封的聲音,什麼耗費民財,還有臨近邊境,隨時都會受到敵國襲擾等等。聽了後邊這話,小李將軍不由得來氣,這話怎麼說的,難道以為自己的幾十萬大軍是個擺設,每年消耗那麼多錢糧蹲在邊城過家家呢?而且開封臨近黃河,有此天險阻擋,千里之外的金兵豈能頃刻南下攻去怎麼就成了臨近邊疆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