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血花四濺,小李將軍根本不理會頭顱開裂的周無涯已經死透,拳頭不停的砸了上去,直到張亮等人再也看不下去上來將他拖開才算是罷休。“大人,他已經死了,已經死啦!”

  ……

  所有的仇人都死了,也到了岳老大下葬的日子。也許是秀王進言,小皇帝追封岳老大為太師、鄂王,成了大宋朝開國以來第一個被封王的武將,也算是極盡榮耀了。

  就在岳老大的棺槨出城的時候,趙皇帝在牛皋帶著人大馬金刀站在那裡監視之下,淚流滿面的在小根子的幫助之下顫顫巍巍的蹬上小板凳,頭顱緩緩地鑽進了房梁之上懸下來的白綾之中。

  其實他是不願死的,但是牛皋一形容秦檜的死相,他就忙不連跌的答應下來,畢竟是皇上,死也要落一具全屍,不能像秦檜那樣使得那般悽慘,不然極有可能魂飛魄散,再也沒有投胎做人的機會了。

  板凳倒了,趙皇帝掙扎片刻再也沒有一絲動靜,一直閉著眼睛不敢看的小根子聽的沒了響動,跪在那裡嚎啕大哭起來,苦的是傷心欲絕。不管怎樣,皇上都是對自己有恩的,做人不能忘恩負義!

  岳老大死了,結局遠遠沒有書中這麼好,歷史上二十年後趙伯宗即位之後才為他平反,那時秦檜老死,趙皇帝卻是健在。雖然同樣被追封為了鄂王,但是即便如此也於事無補,也許從那個年代的開始,道德開始淪喪,千古明言好人有好報被宣告打破,自此整個天下陷入烏煙瘴氣之中,同樣的一幕幕在歷朝歷代上演著……

  第505章 前奏

  第505章 前奏

  該死的都死了,以周伯宗這個小皇帝為中心的朝廷逐漸走上了正軌,就連坐鎮蜀中大權在握的吳階都遞上了賀表,唯有襄陽的張俊還沒有什麼消息,這讓一邊積極籌備北伐事宜的小李將軍很是不放心。

  “韓大人,你看咱們是不是出兵襄陽的把張俊給剿了呢,不然留下這麼一個禍害,對於北伐很是不利啊。”小李將軍試探著向韓世忠問道,其實他心中已經決定這麼幹了,只不過韓世忠貴為首輔,若是自己事事獨斷專行,難免給別人留下詬病之處,這可不是自己想要的。

  “李大人啊,現在舉國之力籌備北伐一事,再抽出力量對付張俊,只怕是有些不妥吧。”韓世忠行事穩健,不似小李將軍一樣急功近利,這話倒是老成之言了。小李將軍卻是有自己的想法,正是因為北伐一事事關重大,這才需要排除一切潛在的威脅,而張俊手握十萬雄兵,一旦大軍北伐,長江以南必定會兵力匱乏,這樣一來就給他留出了空隙,萬一他真的不顧一切乘機鬧事,很有可能致使北伐大業再次半途而廢,若此反覆,實在是耗費民力太甚。

  “大人說的不錯,但是張俊不除,下官帶兵北伐實在是心中沒底,萬一張俊乘機鬧事,那該如何是好,要知道他手下人馬十數萬,而且現在襄陽缺糧,若不是我大軍在此鎮守,只怕他早已經放開手腳縱兵劫掠了,大軍北伐可是天賜良機,張俊一定會動手的!”小李將軍擔心的說道。

  韓世忠點了點頭,“李大人擔心甚是,可是你有沒有想到過,既然襄陽缺糧,那張俊的軍心能穩嗎?張俊此人本官很是了解,雖然才氣不凡,但是為人心胸狹窄,手下將領必須對他絕對順從才能保住職位,稍微惹得他不高興,不管本領再大,他不會被他容納。這麼些年了,只怕他的手下只剩下些溜須拍馬之徒,這樣的人只可同富貴,卻不能共患難,也許這時候張俊手下早已有人密謀帶兵前來投奔皇上,畢竟張浚當日逃跑,已經背下了叛臣的罪名,無論是先帝還是當今聖上都容不得他,他手下的那些溜須拍馬之輩又怎麼會陪著他一起死呢?”

  韓世忠眼光老道,實非小李將軍可比,一番分析,就把張俊如今所面對的形勢剖析的清清楚楚。小李將軍微微一笑,點頭道:“大人所言甚是,反正咱們現在北伐糧草軍餉尚未備足,不如再等半個月。若是情況真如大人所言,那一切都好辦,若是不同,到時再出兵討伐他,您覺得如何?”小李將軍的兩手準備韓世忠倒也認同,點頭道:“嗯,那就這樣,咱們等他半個月再說!”

  韓世忠所料一點不差,張俊帶兵退回襄陽之時,雖然強行帶走了幾座府城之中儲備的糧草,但是歷經上次北伐一事,這一帶所剩存糧實在沒有多少,再加上原來襄陽等地的儲備,僅夠大軍兩月所需!

  雖然能夠堅持一段時間,但是僅剩兩個月的糧草實在是讓手下將領們心中沒底,自從撤離臨安沒多久,張俊被扣上叛臣的罪名就傳的天下皆知,數座城池都不曾開門接納。張俊卻還當自己是大宋的忠臣,認為這一切都是小李將軍搞出來的鬼,而這些拒絕接納自己的官員都是李子玉的走狗,二話不說,立刻攻城。

  這攻城倒也簡單,這一帶緊靠邊境,原本都是有韓世忠和岳老大兩支大軍駐守,是以廂軍數量很少,現在兩支大軍齊聚臨安城下,導致這裡兵力空虛。沒有人馬守衛的城池,就算是城池再高那也是形同虛設,張俊直接命人蹬著梯子爬上城牆就宣告攻克,接著搶上糧食就走,說來倒也是很好的逍遙了幾天。

  可是隨著臨安城的大局穩定,岳老大的人馬和韓世忠人馬紛紛趕回駐地,回到襄陽之後才發現糧草出了大問題,再想派人搜羅一些,已經來不及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