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裡李鴻藻一聽終於扳翻了郭嵩燾,將其撤回,心中不由高興,但聽要撤劉錫鴻,便又不喜歡了。本來還想力爭,但礙於兩個太后都已同意,慈禧且對清流有責備之意,一時也找不出反駁的話,只好適可而止。

  慈安太后一聽曾國藩,不由肅然起敬,心想,曾國藩調教出來的人必然可靠,至於下面關於李鳳苞的介紹,她也聽不進去了,馬上說:

  “要得要得,忠良之後,學有所成,這樣的人不用用什麼人呢?就依此議。”

  有此一說,別人想說也不好再啟齒了,這事就這麼定下來。

  荒原多古意,孤桐立秋風(1)

  巨艦與“蚊子船”

  請求辭職的奏疏已拜發月余,郭嵩燾屈指企望回音。七月底,他終於接到朝廷准允辭職的諭旨:將他和劉錫鴻一道調回國另行任用,以曾紀澤接任駐英法公使,以李鳳苞接任駐德公使。

  郭嵩燾接獲諭旨,頓有一身輕鬆之感,尤其是聽到和劉錫鴻一道撤,他更是高興。

  “時日曷喪,予及汝偕亡”——劉錫鴻也終於同歸於盡了。此舉對他是求仁行仁,對劉錫鴻卻是意料之外的事,因為他接任駐德公使才幾個月,且並未請辭,撤差回國,無異於給了這個不惜賣友求榮、用心險惡的小人一記當頭棒喝。

  他立刻將消息遍示使館同寅,又吩咐姚若望準備了一份照會,先行知照英國外交部,然後再開始作東歸之計。

  上諭雖已發表,但召回公使的國書未到,新任公使曾紀澤在國內的準備也須時日,就是動身西來再快也須四十餘天,他算了一下,曾紀澤諸事順利途中不延宕也要到十月底才能正式接任。故此,他還得做好幾個月的公使,才算是善始善終。

  不久,黎庶昌在柏林收到了曾紀澤的信,請他留任並協助辦理接收事務,使館其他人員儘量不撤,要大家安心。

  因李鳳苞就在柏林,所以劉錫鴻的公使喊撤就撤了,交接完公事,黎庶昌送別劉錫鴻,又一次來到倫敦。

  他知郭嵩燾去志已堅,所以見面後套話也不說了,僅拜託了國內一些事務,餘下時間陪郭嵩燾閒談散心。

  八月既望,郭嵩燾收到英國海軍部請柬:維多利亞女王將於近日大閱水師,特邀請各國公使一同參加檢閱。

  這可是當今世界第一等強國的實力大展示,郭嵩燾已是嚮往已久了,於是他欣然接受了邀請。

  這天一大早,他偕馬格里、黎庶昌及嚴復等人一同前往。他們在維多利亞車站乘火車,風馳電掣數小時,至海口樸茨茅斯港。

  此地地處倫敦西南,面臨英吉利海峽,與法國的瑟堡遙遙相望,地形險要,為英國皇家海軍艦隊基地,也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軍港之一。這裡山勢高聳,海灣曲折。英國人苦心經營多年,沿山扼要建有許多軍事設施,駐有重兵。

  郭嵩燾一路留意,距樸茨茅斯尚有兩站路,便可以從各山巒間隙中窺見一座座大型炮台,用塞門汀建造的防護牆如一座座城堡,從“城堡”中伸出的一排排巨型海岸炮指向大海,煞是森嚴。火車一出山口,尚在傍海急馳,在同伴的指示下,他便從窗口遠遠望見,沿彎曲的海岸線延伸到遠處,傍海堤和碼頭,大小艦船在澳內星羅棋布,再向前看,海邊儼然一座城市,高樓大廈雖不多,但房屋鱗次櫛比,煙囪密布,機器的轟鳴聲和汽笛聲清晰可聞。

  上午8時20分,火車終於到站了。因時間尚早,郭嵩燾決定去造船廠,那裡比沙木大造船廠更大,且也有北洋水師訂造的5艘小炮艇,李鴻章並派了羅豐祿在那裡監工,郭嵩燾想去看看北洋水師未來的巡海利器,且也與沙木大船廠有個比較。

  羅豐祿知公使要來,早早地偕廠主在車站迎接,郭嵩燾一行下車後,立即隨他們去船廠參觀。

  北洋所訂的炮艇排水量都是440噸上下,馬力為700匹,航速達每小時8海里。眼下已快完工,正在裝機器。四百餘噸的船在內河算是大船,但在海上卻十分寒磣,故又稱“蚊子船”。

  眼下這5隻“蚊子船”成一字形擺在船台上,如一隊武士,也還壯觀。郭嵩燾等走近細看,只見船體全是鐵殼,前後甲板有寸余厚的防彈鋼板,上面各配備十二寸小炮兩門,中間有十四寸大炮一門,左右船舷各裝魚雷發射器一具。從外表看,這種小炮艇真是全身披掛,幾乎武裝到牙齒了。

  羅豐祿在一邊介紹這類船的性能,又說現代海戰以大型巡洋艦、鐵甲艦為主,小炮艇必依附於主力艦,不然則作用不大。

  郭嵩燾當年曾隨曾國藩辦水師,雖是內河也有長龍、快蟹與小舢板之分。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咸豐四年湖口之戰,石達開誘水師舢板入鄱陽湖,使之與長龍、拖罟等失去聯繫,長龍、拖罟被太平軍打得大敗,焚毀了大半,小舢板則失去依託,人少船小,沒多少戰鬥力只得退入鄱陽湖中……

  眼下為備海疆,海上波深浪闊,迴旋餘地更大,作戰時自然更需要大小戰艦相互配合,萬裏海疆就憑這幾艘“蚊子船”有什麼作用呢?

  英國海軍部已為各國公使及隨員們安排了一艘排水量為3000噸的運輸艦,名“費飛爾號”,為本國國會議員們安排的也是一艘大型運輸艦,待眾人上到艦上後,演習就開始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