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頁
史密斯費了不少勁,找到一張四周燒糊的照片。照片上一個動人的德國姑娘穿著花格連衣裙,婀娜多姿,站在菩提樹下,背景是柏林歌劇院。她是誰呢?她還在不在這個世界上?
臨離開"北極一號"廢墟時,克勞斯先生又踢出一個玩意,一個石頭雕刻,刻著麝香牛。它正是安德森那件心愛的信物。克勞斯先生遞給史密斯:"這是件難得的雕刻。"
史密斯把照片和石刻裝入衣兜,和克勞斯先生上了汽艇。汽艇就在這一帶海岸搜索,想瞧瞧"北極一號"還有沒有留下什麼人員和電台。
晚上,汽艇回到"諾斯蘭"號,"諾斯蘭"號換個地方又停下來,再放出汽艇。這次,史密斯總算找到了那個剩下來的人,正是相片上那個德國姑娘。
找到時的情景竟是如此駭然,給人以極深的刺激,無論是什麼人,他終生也忘不了!
海邊是一片金色的沙岸。離沙岸不遠的地方危峙著褐色的斷崖,崖下石頭上坐著一個姑娘。她直直地坐著,完全是一副參加舞會的打扮:別著鑽石飾針,披著銀狐披肩,狐皮大衣里露出錦緞衣服的光澤。她面帶著不自然的微笑,和照片裡的那種微笑完全不一樣。她擺出一副架勢,腮壓著小提琴,右手拉著琴弓,好像正在拉著一支小提琴曲。石前的海沙上有一大堆燒焦的浮木,一隻北極貓頭鷹站在小提琴上。
她已經完全凍僵了。
看她沉思的樣子,她在想什麼呢?
也許是在想:
為什麼要把她從易北河畔弄到這塊冰雪墓地?
為什麼不讓她有個男人可以正正經經地結婚?
為什麼可以成為一個音樂家的她在北極叩擊殺人的電鍵?
……
也許很簡單,她什麼也沒想,只願早日結束她的痛苦。
她最後在拉誰的什麼曲子呢?
門得爾松?巴赫?舒伯特?海頓?
可能都不是吧!
她在拉漢德爾的死亡進行曲。
她是大戰期間留在格陵蘭島上的最後一個德國士兵。
她之所以留下來,是因為永遠也回不去了。
四十二 諾曼第的回聲
納粹德國的潛艇戰被挫敗了。各種武器、彈藥、器材、物資和人員順利地渡過大西洋,開赴英國、蘇聯、北非、義大利的各個戰區。到1944年夏初,實施"巴格拉齊昂"戰役的蘇軍集團,在白俄羅斯如畫的白樺林和野鴨成群的沼澤中,準備著排山倒海的進攻。在西線,百萬盟軍部隊雲集英格蘭東南一隅,等待著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苦難重重的法蘭西登陸。所有戰線上,德軍都在節節敗退。在血腥和痛苦中喘息的歐羅巴大陸,解放的鐘聲就要敲響了。
盟軍的登陸計劃準備了三年。即使在戰爭最黑暗的日子裡,有關人員也在日夜不停地工作。到1944年5月底,一切都準備好了。
早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英軍摩根中將就組成了代號為"考薩克"的登陸研究小組。"考薩克"研究了從挪威到葡萄牙的整個漫長歐洲海岸,最後選擇了兩個可行的登陸地區:前者是離英國多佛角最近的法國海岸,即當年希特勒發動流產的"海獅"計劃的集結地區--加萊;後者是英吉利海峽對岸,地形複雜、易守難攻的諾曼第半島。
1943年聖誕節前夕,北非戰役的凱旋者--德懷特·艾森豪--就任盟軍最高司令官,美國人史密斯中將和英國的摩根擔當他的正副參謀長。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陸軍上將蒙哥馬利、空軍上將利-馬洛里成為盟軍登陸部隊的海陸空司令官。盟軍最高統帥部準備把三個強大的集團軍群投入解放歐洲的最後一仗。它們編內有:德塔西尼將軍征戰過非洲的自由法國部隊,阿拉曼戰役英國名將之花蒙哥馬利將軍的第二十一集團軍群,英國轟炸機總隊和美國第八空軍為他們提供戰略轟炸,美國第九航空隊、英國第二戰術航空隊和剛組建的自由法國空一軍直接進行戰術性攻擊和掩護。然而人數最多、火力最強的還是布萊德雷上將的美國第十二集團軍群,其中有一把令德國人膽寒的鋒利寶劍--由坦克集團軍組成的雷霆般的打擊兵力,那就是著名的坦克兵戰將喬治·巴頓將軍的第三集團軍。
盟國使盡了所有的欺騙手段--轟炸、掃雷、廣播、假情報、假入侵艦隊、雷達假目標,讓德軍誤以為他們將選擇加萊地區。而真正的打擊矛頭卻是指向岡城和科湯坦半島底部之間古語叫做"諾曼第"的海灘。欺騙計劃的代號叫"堅忍",它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諾曼第灘頭、水下、縱深布滿了水雷、地雷、鋼筋水泥障礙物、鐵刺網、櫛比林立的明碉暗堡、厚鋼板制的炮台、155毫米和280毫米大炮、88毫米高平兩用炮、預設的水淹區、鋼樁和木樁埋設在沙灘上。整個地段都在"大西洋壁壘"中,分布在這裡的德軍裝甲師、步兵師、特種兵部隊、艦艇碼頭、飛機場像錯綜複雜的蜘蛛網,網的中心坐著一個反應機敏、行動果決的大蜘蛛,這個蜘蛛就是埃爾溫·隆美爾[1],作戰雙方都稱之為"沙漠之狐"的坦克兵元帥。
隆美爾元帥在西線可以動用58個師,1608輛坦克,許多飛機和艦艇,包括魚雷艇(排水量1000噸),E級艇和潛艇。他的兵力、火力和機動性與盟軍旗鼓相當。由於德國可以利用諾曼第一帶灌木叢生的密林,縱橫交錯的田隴,河堤、小山和既設陣地,德軍防禦一方還略占優勢。勝負是難以預料的,關鍵在於地點和時間的突然性。
臨離開"北極一號"廢墟時,克勞斯先生又踢出一個玩意,一個石頭雕刻,刻著麝香牛。它正是安德森那件心愛的信物。克勞斯先生遞給史密斯:"這是件難得的雕刻。"
史密斯把照片和石刻裝入衣兜,和克勞斯先生上了汽艇。汽艇就在這一帶海岸搜索,想瞧瞧"北極一號"還有沒有留下什麼人員和電台。
晚上,汽艇回到"諾斯蘭"號,"諾斯蘭"號換個地方又停下來,再放出汽艇。這次,史密斯總算找到了那個剩下來的人,正是相片上那個德國姑娘。
找到時的情景竟是如此駭然,給人以極深的刺激,無論是什麼人,他終生也忘不了!
海邊是一片金色的沙岸。離沙岸不遠的地方危峙著褐色的斷崖,崖下石頭上坐著一個姑娘。她直直地坐著,完全是一副參加舞會的打扮:別著鑽石飾針,披著銀狐披肩,狐皮大衣里露出錦緞衣服的光澤。她面帶著不自然的微笑,和照片裡的那種微笑完全不一樣。她擺出一副架勢,腮壓著小提琴,右手拉著琴弓,好像正在拉著一支小提琴曲。石前的海沙上有一大堆燒焦的浮木,一隻北極貓頭鷹站在小提琴上。
她已經完全凍僵了。
看她沉思的樣子,她在想什麼呢?
也許是在想:
為什麼要把她從易北河畔弄到這塊冰雪墓地?
為什麼不讓她有個男人可以正正經經地結婚?
為什麼可以成為一個音樂家的她在北極叩擊殺人的電鍵?
……
也許很簡單,她什麼也沒想,只願早日結束她的痛苦。
她最後在拉誰的什麼曲子呢?
門得爾松?巴赫?舒伯特?海頓?
可能都不是吧!
她在拉漢德爾的死亡進行曲。
她是大戰期間留在格陵蘭島上的最後一個德國士兵。
她之所以留下來,是因為永遠也回不去了。
四十二 諾曼第的回聲
納粹德國的潛艇戰被挫敗了。各種武器、彈藥、器材、物資和人員順利地渡過大西洋,開赴英國、蘇聯、北非、義大利的各個戰區。到1944年夏初,實施"巴格拉齊昂"戰役的蘇軍集團,在白俄羅斯如畫的白樺林和野鴨成群的沼澤中,準備著排山倒海的進攻。在西線,百萬盟軍部隊雲集英格蘭東南一隅,等待著渡過英吉利海峽,在苦難重重的法蘭西登陸。所有戰線上,德軍都在節節敗退。在血腥和痛苦中喘息的歐羅巴大陸,解放的鐘聲就要敲響了。
盟軍的登陸計劃準備了三年。即使在戰爭最黑暗的日子裡,有關人員也在日夜不停地工作。到1944年5月底,一切都準備好了。
早在卡薩布蘭卡會議上,英軍摩根中將就組成了代號為"考薩克"的登陸研究小組。"考薩克"研究了從挪威到葡萄牙的整個漫長歐洲海岸,最後選擇了兩個可行的登陸地區:前者是離英國多佛角最近的法國海岸,即當年希特勒發動流產的"海獅"計劃的集結地區--加萊;後者是英吉利海峽對岸,地形複雜、易守難攻的諾曼第半島。
1943年聖誕節前夕,北非戰役的凱旋者--德懷特·艾森豪--就任盟軍最高司令官,美國人史密斯中將和英國的摩根擔當他的正副參謀長。英國海軍上將拉姆齊、陸軍上將蒙哥馬利、空軍上將利-馬洛里成為盟軍登陸部隊的海陸空司令官。盟軍最高統帥部準備把三個強大的集團軍群投入解放歐洲的最後一仗。它們編內有:德塔西尼將軍征戰過非洲的自由法國部隊,阿拉曼戰役英國名將之花蒙哥馬利將軍的第二十一集團軍群,英國轟炸機總隊和美國第八空軍為他們提供戰略轟炸,美國第九航空隊、英國第二戰術航空隊和剛組建的自由法國空一軍直接進行戰術性攻擊和掩護。然而人數最多、火力最強的還是布萊德雷上將的美國第十二集團軍群,其中有一把令德國人膽寒的鋒利寶劍--由坦克集團軍組成的雷霆般的打擊兵力,那就是著名的坦克兵戰將喬治·巴頓將軍的第三集團軍。
盟國使盡了所有的欺騙手段--轟炸、掃雷、廣播、假情報、假入侵艦隊、雷達假目標,讓德軍誤以為他們將選擇加萊地區。而真正的打擊矛頭卻是指向岡城和科湯坦半島底部之間古語叫做"諾曼第"的海灘。欺騙計劃的代號叫"堅忍",它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諾曼第灘頭、水下、縱深布滿了水雷、地雷、鋼筋水泥障礙物、鐵刺網、櫛比林立的明碉暗堡、厚鋼板制的炮台、155毫米和280毫米大炮、88毫米高平兩用炮、預設的水淹區、鋼樁和木樁埋設在沙灘上。整個地段都在"大西洋壁壘"中,分布在這裡的德軍裝甲師、步兵師、特種兵部隊、艦艇碼頭、飛機場像錯綜複雜的蜘蛛網,網的中心坐著一個反應機敏、行動果決的大蜘蛛,這個蜘蛛就是埃爾溫·隆美爾[1],作戰雙方都稱之為"沙漠之狐"的坦克兵元帥。
隆美爾元帥在西線可以動用58個師,1608輛坦克,許多飛機和艦艇,包括魚雷艇(排水量1000噸),E級艇和潛艇。他的兵力、火力和機動性與盟軍旗鼓相當。由於德國可以利用諾曼第一帶灌木叢生的密林,縱橫交錯的田隴,河堤、小山和既設陣地,德軍防禦一方還略占優勢。勝負是難以預料的,關鍵在於地點和時間的突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