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頁
然而,李斯的奏疏並未送到二世皇帝手中,這中間還有一個趙高,這是一個不可逾越的障礙!
趙高慢騰騰地打開了那奏簡。閱過之後,臉色大變,大怒道:"這哪裡是認罪書,這不是表功嗎?他既為囚犯,安敢上疏?"
趙高將奏簡扔在一旁,怒目而視恭立一旁、惶然失措的獄吏,喝問:"李斯寫此疏時你可知道?"
"不知。"獄吏怯生生地說。
"罪囚如此膽大妄為你竟不知,難道只有明火執仗地犯上作亂你才知道嗎?"
"這……"獄吏汗流浹背,渾身顫抖。
"來人,將這瀆職惡吏笞五十,處辱刑!"
"請大人饒恕,小人願將功補過!"獄吏乞求著,不住地叩頭。
"晚了。"趙高冷冷地說,"刑後再觀後效,若不思悔改,定斬不赦!"
獄吏被重重地挨了五十鞭子。行刑者原為獄吏手下,他們藉機發泄私怨,打得很重。笞刑已畢,被連拉帶拖施以辱刑。他的很高很美的髮髻被打開了,又被快刀剃了個精光,那口好鬍鬚也剃得一根未剩,形同受了宮刑的不長鬍鬚的閹人。秦地男子以蓄鬚、蓄髮、梳髻為美,獄吏受此污辱,比受鞭笞還難受,他覺得沒臉活在世上,觸柱身亡。
獄吏的死使獄中的氣氛緊張起來。繼任的新獄吏吸取前車之鑑,加強了對囚犯的看管,獄卒晝夜在李斯的囚室外踱來踱去,李斯稍有差池,便會招來一頓訓斥或毒打。李斯不敢打聽上疏情況,心中的負擔越來越重了。
對李斯嚴加看管的同時,嚴酷的刑訊也在進行著,他幾乎每天都要被提審,每次審訊都要嚴刑相逼。他的身上不知挨了多少刑棍皮鞭,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多處傷口潰爛化膿,整天流著膿水。李斯的身體越來越弱了,他經常發燒,咳嗽不止,夜裡難以入睡。他終於無法應付這一次接一次的審訊,違心地承認了通盜謀反之罪。
就在李斯絕望的時候,有一天,囚室內來了一個陌生人,此人自稱是專管糾察刑案的御史,叫陳且,說是李斯的上疏二世皇帝已閱過,暗中派他來查實此案。
李斯聞聽,如遇救星,感激涕零,向著咸陽宮的方向叩拜不止,口中連呼:"皇帝聖明!皇帝萬歲!"
陳且道:"丞相之冤,陛下已知,請丞相詳述原委,在下願代為轉達!"
李斯哽咽了,激動不已地說:"御史若能代我申明冤情,斯就是死也甘心了!"接著,他把如何受害、如何入獄,以及趙高排斥大臣、構陷忠良的事說了一遍,懇請陳且代為稟報二世,明忠奸,辨是非,整飭朝綱,重振帝業。
陳且不住地點頭,深表同情,又問:"聽說令郎李由在三川郡資盜、通盜,可有此事?"
李斯搖頭道:"我入朝為官已歷三十餘年。一直忠心奉主,並以此教導吾子。以我丞相之家,備受隆恩,怎會與盜賊合污,反對朝廷?"
"既如此,丞相為何招供?"
"一言難盡。酷刑相逼,痛苦不堪,違心自誣,不過是為避皮肉之苦。"
"丞相是否準備聽憑處置?"
李斯憤然道:"斷然不能!我擬再次啟奏陛下,請陛下明斷!御史若能代為轉達,斯終生難忘!"
陳且想了想,說:"丞相冤情,小臣甚感不平,自當效力,你寫吧!"
於是,李斯又書寫了一份奏疏,交給了陳且,茫茫黑夜中似又見到一線光明。
三
那個叫陳且的御史與李斯告別後並未前往咸陽宮,而是悄悄進入了貴族區內一座新建成的大宅。
在一個寬敞明亮的廳堂內,趙高在等著他。
"此行如何?"一見面,趙高便迫不及待地問。
陳且喜滋滋地說:"郎中令真是料事如神,李斯聰明一世,竟未認出我這個假御史,還說要好好報答我呢。"
"他說了些什麼?是否與口供相同?"
陳且收斂了笑容,說:"李斯出爾反爾,根本不承認自己有罪,竟再次上疏鳴冤!"說著,從袖中取出李斯的奏疏,遞給趙高。
趙高連看也沒看就將奏疏扔在一旁,咬牙切齒地說:"李斯如此頑固不化,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是怎樣一副鋼筋鐵骨!"
陳且在一旁附和道:"郎中令說得對,李斯再硬還能硬過刑杖?依小人看來,莫如儘快把他處死,免得夜長夢多!"
趙高何嘗不願讓李斯速死?但卻不能在罪名未成立時匆匆動手,這樣,不僅難服群臣,就是二世皇帝那裡也無法交待。趙高又是以善治刑律名傳朝中的,若是不明不白地殺死一位丞相,他豈不是要名聲大壞嗎?
趙高打定主意讓李斯在刑杖下屈服,對李斯的逼供日甚一日。他幾乎用盡了所有的刑具,把李斯打得死去活來。起初李斯還對陳且抱有幻想,指望陳且來解救他,後來才明白自己受了騙。他絕望了,不再更改口供,承認自己確實犯有通盜謀反罪,並在獄卒的逼迫下寫了認罪書。
胡亥自打將李斯的案子交給趙高審理後,一直沒有過問。他對趙高很放心,他也無暇顧及此事,他不願為這點小事耗費自己的時間,他關心的是及時行樂,抓緊匆匆易逝的每一天。
趙高慢騰騰地打開了那奏簡。閱過之後,臉色大變,大怒道:"這哪裡是認罪書,這不是表功嗎?他既為囚犯,安敢上疏?"
趙高將奏簡扔在一旁,怒目而視恭立一旁、惶然失措的獄吏,喝問:"李斯寫此疏時你可知道?"
"不知。"獄吏怯生生地說。
"罪囚如此膽大妄為你竟不知,難道只有明火執仗地犯上作亂你才知道嗎?"
"這……"獄吏汗流浹背,渾身顫抖。
"來人,將這瀆職惡吏笞五十,處辱刑!"
"請大人饒恕,小人願將功補過!"獄吏乞求著,不住地叩頭。
"晚了。"趙高冷冷地說,"刑後再觀後效,若不思悔改,定斬不赦!"
獄吏被重重地挨了五十鞭子。行刑者原為獄吏手下,他們藉機發泄私怨,打得很重。笞刑已畢,被連拉帶拖施以辱刑。他的很高很美的髮髻被打開了,又被快刀剃了個精光,那口好鬍鬚也剃得一根未剩,形同受了宮刑的不長鬍鬚的閹人。秦地男子以蓄鬚、蓄髮、梳髻為美,獄吏受此污辱,比受鞭笞還難受,他覺得沒臉活在世上,觸柱身亡。
獄吏的死使獄中的氣氛緊張起來。繼任的新獄吏吸取前車之鑑,加強了對囚犯的看管,獄卒晝夜在李斯的囚室外踱來踱去,李斯稍有差池,便會招來一頓訓斥或毒打。李斯不敢打聽上疏情況,心中的負擔越來越重了。
對李斯嚴加看管的同時,嚴酷的刑訊也在進行著,他幾乎每天都要被提審,每次審訊都要嚴刑相逼。他的身上不知挨了多少刑棍皮鞭,舊傷未愈,又添新傷,多處傷口潰爛化膿,整天流著膿水。李斯的身體越來越弱了,他經常發燒,咳嗽不止,夜裡難以入睡。他終於無法應付這一次接一次的審訊,違心地承認了通盜謀反之罪。
就在李斯絕望的時候,有一天,囚室內來了一個陌生人,此人自稱是專管糾察刑案的御史,叫陳且,說是李斯的上疏二世皇帝已閱過,暗中派他來查實此案。
李斯聞聽,如遇救星,感激涕零,向著咸陽宮的方向叩拜不止,口中連呼:"皇帝聖明!皇帝萬歲!"
陳且道:"丞相之冤,陛下已知,請丞相詳述原委,在下願代為轉達!"
李斯哽咽了,激動不已地說:"御史若能代我申明冤情,斯就是死也甘心了!"接著,他把如何受害、如何入獄,以及趙高排斥大臣、構陷忠良的事說了一遍,懇請陳且代為稟報二世,明忠奸,辨是非,整飭朝綱,重振帝業。
陳且不住地點頭,深表同情,又問:"聽說令郎李由在三川郡資盜、通盜,可有此事?"
李斯搖頭道:"我入朝為官已歷三十餘年。一直忠心奉主,並以此教導吾子。以我丞相之家,備受隆恩,怎會與盜賊合污,反對朝廷?"
"既如此,丞相為何招供?"
"一言難盡。酷刑相逼,痛苦不堪,違心自誣,不過是為避皮肉之苦。"
"丞相是否準備聽憑處置?"
李斯憤然道:"斷然不能!我擬再次啟奏陛下,請陛下明斷!御史若能代為轉達,斯終生難忘!"
陳且想了想,說:"丞相冤情,小臣甚感不平,自當效力,你寫吧!"
於是,李斯又書寫了一份奏疏,交給了陳且,茫茫黑夜中似又見到一線光明。
三
那個叫陳且的御史與李斯告別後並未前往咸陽宮,而是悄悄進入了貴族區內一座新建成的大宅。
在一個寬敞明亮的廳堂內,趙高在等著他。
"此行如何?"一見面,趙高便迫不及待地問。
陳且喜滋滋地說:"郎中令真是料事如神,李斯聰明一世,竟未認出我這個假御史,還說要好好報答我呢。"
"他說了些什麼?是否與口供相同?"
陳且收斂了笑容,說:"李斯出爾反爾,根本不承認自己有罪,竟再次上疏鳴冤!"說著,從袖中取出李斯的奏疏,遞給趙高。
趙高連看也沒看就將奏疏扔在一旁,咬牙切齒地說:"李斯如此頑固不化,我倒要看看他究竟是怎樣一副鋼筋鐵骨!"
陳且在一旁附和道:"郎中令說得對,李斯再硬還能硬過刑杖?依小人看來,莫如儘快把他處死,免得夜長夢多!"
趙高何嘗不願讓李斯速死?但卻不能在罪名未成立時匆匆動手,這樣,不僅難服群臣,就是二世皇帝那裡也無法交待。趙高又是以善治刑律名傳朝中的,若是不明不白地殺死一位丞相,他豈不是要名聲大壞嗎?
趙高打定主意讓李斯在刑杖下屈服,對李斯的逼供日甚一日。他幾乎用盡了所有的刑具,把李斯打得死去活來。起初李斯還對陳且抱有幻想,指望陳且來解救他,後來才明白自己受了騙。他絕望了,不再更改口供,承認自己確實犯有通盜謀反罪,並在獄卒的逼迫下寫了認罪書。
胡亥自打將李斯的案子交給趙高審理後,一直沒有過問。他對趙高很放心,他也無暇顧及此事,他不願為這點小事耗費自己的時間,他關心的是及時行樂,抓緊匆匆易逝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