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說起智利情況,艾奇遜等人臉色就不太好看:前幾年,智利左翼一直掌握著政權,雖然這些左翼是傾向於走布爾什維克道路的,但因為智利是唯一一個南美對美國中立的國家,所以美國方面也不想插手這些是非;但軸心勝利之後,隨著國社系統席捲南美,智利也開始騷動起來,傾向於走右派道路的政客和軍人渴望向政權發起挑戰,在杜威掌權的時候,出於對布爾什維克的厭惡和對國社道路的嚮往,杜威不想搭理智利左派,但現在美國的掌權人士換成了傳統派,美國態度忽然發生了變化,內心支持的卻是左翼政權。

  美國大使在智利表現得很活躍,頻頻發言告誡極端分子不要試圖用武力或政變顛覆合法政權:雖然左翼和美國也不是一個意識形態,但總好過一心走國社道路的右派。至於能不能將右派拉進自己的陣營,艾奇遜經過努力失敗了,理由很簡單:右派一方面盯著美國在智利的那點產業,一方面對整天標榜「民主自由」的美國現政府,右派感到一陣說教般的噁心——哪有國社「一個政黨、一個主義、一個領袖」來得爽、來得直接?

  而在南美其他國家全部或即將走上國社道路之際,智利這個尾巴就更讓人看不習慣,阿根廷已多次表示要「斷然行事」,前幾次都因為其他因素考慮而壓了下來,這一次霍夫曼不打算再壓了——先把智利引爆再說。

  光德國或拉普拉塔集團出兵是不行的,必須要有合適藉口,維和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按照安理會的章程,聯合國可以不經當事國申請和同意就介入維和,要「防止發生人道主義災難」,所以霍夫曼要訓斥里賓特洛甫和外交部:告訴他們不要以為智利遠在天邊就鞭長莫及,這世界上的事沒有什麼是德國不能管的,只有要不要管、代價大不大這個考慮,而智利明顯屬於要管的範疇。

  參聯會其他大佬對智利無所謂:反正就是財團丟點錢,對美國國家利益談不上根本性的損害,但紐芬蘭島演習可不是小事情——視為德國準備再次對美國進攻當然還不至於這麼嚴重,但何嘗不是一種無聲的警告。

  克拉克無奈地搖搖頭:「德國方面還對我們發出了邀請函,希望我們一起參與,擔任進攻還是防禦假象方,任由我們選。」

  「你們怎麼看?要參加麼?能參加麼?」

  「海軍無所謂……」尼米茨面無表情地說了一句,「不過這次演習沒有計劃,預算的話要額外多批一些……」

  空軍同樣是這個意思。

  陸軍幾個大佬就面露難色:美國與德國之間差距最大的就是陸軍,如果沒有壓倒性優勢,無論進攻還是防禦都不會是德軍的對手,更要命的是,這次演習並不是預設結果和套路,對方很可能出其不意,輸了沒什麼,但輸後很容易引起心態失衡,進而進一步加劇對陸軍壓力,也容易讓陸軍在今後自慚形穢,至於經費和預算,在陸軍眼中反而是小意思……

  邀請函發來之後更加騎虎難下:是接招呢還是不接招,接招的話輸了容易心態失衡,不接招的話就只有明晃晃一個詞——慫!

  李奇微問道:「德國來了多少地面部隊?」

  「歐洲快速反應部隊4萬多,聯合國軍近8萬……這已經是壓縮後的兵力,本來要派20萬的。」

  現場氣氛一片沉默:你還沒辦法指責對方,人家說的句句在理——紐芬蘭是大不列顛領土,要在上面演習是最正常不過的主權,而且德國也沒有針對美國的意思,這不演習都邀請你參加,說明是很友好的,哪有敵對國家攜手演習的呢?

  杜勒斯揉了揉自己的太陽穴,感到從未有過的棘手:從目前這個態勢來看,美德因為反布爾什維克戰爭而形成的短暫的蜜月期隨著杜威被刺殺而一去不復返了,柏林希望華盛頓走國社或者准國社路線,這樣他們可以跟安心些,現在華盛頓要走自己的路——杜勒斯知道不管怎麼解釋美國不會改變既定政策的話德國都不會相信的。

  「那就好好議一次吧……這件事繞不過去的……」

  第101章 最後一場政變(26)

  「元首,您為什麼邀請美國人參加聯合軍事演習呢?」

  「沒想通?」

  「確實……有點。」凱特爾道,「從軍事的角度說,這讓我們安排軍演計劃很困難——如果把我軍的核心戰術能力展現給對方看,則有泄露機密的困惑;如果不給對方看,那又無法達成演習任務;如果搞個不完整的版本,則很可能會引起美國人的誤判,以為我軍不過如此。」

  「是你這麼想還是統帥部的參謀們這麼想?」

  「約德爾元帥和我想法一樣,當然他沒好意思來表示,因為他覺得元首這麼做一定有高明之處。」

  霍夫曼笑笑:「高明是沒有高明多少的……不過有些問題想得比你們多,比你們更多地考慮了軍事和戰場之外的信息。首先我問你,如果不讓英國人感受到美國軍力的強大,他們有沒有緊迫感在紐芬蘭部署軍事力量並安排飛彈上岸?」

  「這個……」第一個問題就把凱特爾給難住了。

  「其次,如果沒有美國人當假想敵,你認為我軍會不會全力以赴,展現全部實力?」霍夫曼用平淡地語氣說道,「目前軍隊有這樣兩種傾向讓我很擔心:第一種傾向認為帝國獲得了戰爭勝利,打了這麼多年仗,是該停下來喘口氣、松一松,過幾天太平日子;第二種傾向認為,美國也好、英法也好,都是我們手下敗將,不足為慮,我們又掌握了原子彈,幾乎立於不敗之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