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這樣的前提下,1946年世界各主要大國的工業經濟實力排名如下(注意,只算工礦業,不區分現代工業或手工業):

  第一:美國

  第二:德國

  第三:法國

  第四:英國

  第五:日本

  第六:義大利

  第七:加拿大

  第八:西俄

  第九:比利時

  第十:東俄

  前十比較好排,第十一位就開始有爭議了,有人說是西班牙,有人說是瑞典,還有人說是合併後的澳新,不過更多人認為是中國——無論哪個政府,這兩年都在經濟上有所建樹,而擁有北方9省地盤、背靠東俄的中共發展尤其迅速。

  中共一方面用糧食和輕工業產品從俄國換取技術和重型裝備,另一方面又用原料和糧食與日本交易從歐洲、日本淘汰下來的二手工業設備,雖然林林總總不免有各國大雜燴的樣子,但整體思路和布局是非常清晰的,更重要的是,中共手裡不但擁有中國唯一一個油田——玉門油田,還可以從東俄獲取石油,再加上北方煤炭豐富,發展化工業的條件得天獨厚。

  重慶當局最開始受制於石油困局,連滿足機械化裝備的汽油都不能滿足,談何化學工業?好容易挨到1945年,因為日本石油產量提升以及消耗減少而鬆動了石油出口,也只能說剛剛滿足需求,要想富裕根本不可能,北方的地盤收不回來,南方的地盤還要考慮寧渝合流分肥,再加上日趨腐敗的內部統治和家族勢力,還要維持一支300多萬的軍隊又沒有美國爸爸輸血,小日子過得十分煎熬。

  在這樣的體制下,如果能把中國當一個整體看,坐穩11位是沒問題的,可如果考慮不同的控制背景,別說11位,13位都輪不到,甚至還要排在印度之後。

  在重新審視工業產出、財政負擔、軍費開支後,各強國無一例外做出決定:裁軍並壓縮軍備生產。

  德國是第一個行動起來,東線戰場勝利後就裁撤了100萬陸軍,至少15萬黨衛軍,然後還停掉了至少一半以上的三班製作業;到1946年大局已定的情況下,德國再次裁撤了100萬陸軍,至少5萬黨衛軍,然後所有軍工體系的三班製作業全部停止,不過電力消耗沒有減少,全部提供給了原子彈項目。

  1946年5月9日是霍夫曼宣布的歐洲聯合暨世界反布爾什維克戰爭勝利紀念日,當然,這只是官方說法,私底下大家都管這個日子叫軸心勝利紀念日,因為軸心不但在歐洲戰場取得了勝利,在美洲同樣取得了勝利,只因為元首從大局起見不想不過分刺激英國、法國、美國等「友好國家」而重新把史達林和布爾什維克拉出來當做靶子打。

  說起這件事也很搞笑,幾個月前杜威政府在德國官方宣傳機器中還是怙惡不悛的「戰爭販子、財團寡頭、猶太陰謀集團」代表,等美共革命一爆發特別是杜威決定和德國停戰並秘密從德國借兵後,宣傳口吻立即來了180度大轉彎,杜威變成了「世界和平維護者,美利堅拯救者及國際反布爾什維克戰爭」的堅定盟友,這個調頭水平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很多觀察家的眼鏡都碎了一地。

  不過戈培爾部長的能力不是吃素的,在宣傳機器全面開動下,杜威被形容為「幡然醒悟,與舊秩序一刀兩斷」的革命者,懸崖勒馬,在「危急關頭挽救了美國,挽救了美國人民!」,再加上歐洲之聲一直強調的,「德國只反對猶太財團和布爾什維克陰謀分子及其走狗,不想與美國人民敵對」的觀點,這個調頭技術顯得還很高超。

  在勝利日這一天,霍夫曼宣布了兩條決定:第一條,德國政府決定於7月15日正式成立歐洲聯盟並進行勝利大閱兵;第二條,德國政府再次宣布裁軍200萬!

  這次200萬再加上前次裁撤的220萬,另外還有送走的25萬SS亞美利加集團軍,德國國防力量將要減少450萬,從峰值900萬的規模一下子砍掉了一半,實際上砍掉的數量還要更多,因為勝利紀念日當天還宣布結束總動員體系和戰爭狀態,所有防空、動員都將恢復原樣,國內幾十萬的防空和後備人員同樣可以解放出來。

  德國還向美洲共和國、非洲共和國、亞洲領地和德屬東西非轉移了部分軍隊,總兵力50萬以上,這也不統計在德國本土國防力量中,因此帳面字嚴格說起來只有300萬出頭。

  第049章 世界和平(4)

  日本裁軍計劃是在堀悌吉強行推動下進行的,先減去了50萬總軍,等德國原子彈爆炸,日本上下意識到堆砌兵力已毫無價值,便又砍掉了50萬總軍,兩輪下來砍掉100萬軍隊。

  日美停戰協定公布後,日本為釋放善意,決定再次裁軍100萬。陸軍兵力壓縮到180萬以內,海軍砍去1948年後才能完工的軍艦建造計劃,雲龍級/軸心級將在建設到16艘後停止。東久邇宮稔彥王還在不遺餘力地推動寧渝合流與中國關係正常化,預期又可以減少20-30萬軍隊。

  整體來說,日本兵力預計將砍去一半,剩餘為300萬略多一些。

  美國情形比較複雜,美共內戰前麥克阿瑟以整頓為理由,決定先削減50萬陸軍兵力,結果削減還未完成,動盪就發生了,最後統計的傷亡超過30萬,被捲入的部隊則超過120萬,另外又恢復了25萬亞美利加集團軍的數量。

  杜威簽署的裁軍命令是陸軍砍去200萬,海空軍不動,而陸軍裁軍的格局也很有意思:凡被美共滲透過的部隊,不論戰鬥力如何,一律遣散;從德國、日本、英國戰俘營(悲催的美國人在英國還有10多萬俘虜)歸來的軍隊,除軍官外,全部遣散;從夏威夷、澳新贖買回來的軍隊,自願遣散,原封不動的是總統衛隊30萬及李奇微帶領的,在累西腓和隆美爾周旋了1年多的巴西派遣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