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貝利亞同情地看了看伏羅希洛夫一眼,知道這件事肯定不好辦,不過他也沒辦法,只能同情而已,史達林同志說的沒錯,你需要這麼多時間,帝國主義會給我們這麼多時間麼?

  「請貝利亞同志協助一下,看後續還能不能從德國、美國搞到原子彈的有關資料,只要有一線希望我們就要去努力!」

  第047章 世界和平(2)

  「顧問閣下,感謝您和您的部下為美利堅所做的一切,你們永遠是美國人民的朋友!」

  1946年6月11日,在杜威宣布正式平定布爾什維克叛亂並全力投入美國恢復後一個月,斯坦因納等人踏上了回國的旅程。出發前,杜威不但把美國最高軍銜——新設立的榮譽五星上將軍銜給予了斯坦因納,還把美國最高榮譽——國會勳章,總統勳章等一併授予了斯坦因納及其得力手下。

  每個總統衛隊成員包括參與過平叛戰役的陸海空三軍都獲得了「反布爾什維克」紀念章和勝利獎章……至於歐戰、太平洋戰爭的紀念章則要押後再發。

  這一個多月杜威的聲望趨於頂峰:雖然他簽署了對軸心停戰條約,賠償了大筆款項,但由於他結束了戰爭,特別是平定了席捲國內的美共運動,普通民眾還對他報以歡呼。特別是他以表面上讓出一些經濟利益而從日本手裡收復夏威夷群島的消息傳出後,民間印象迅速便扭轉了——「不管怎麼說,杜威總統是個好人,他不但結束了戰爭,還從日本人手裡拿回了夏威夷,如果不這樣做,天知道還要死多少人!」

  根據日美協定,雙方將於7月1日在夏威夷舉行移交儀式,正式宣布把夏威夷尤其是珍珠港主權予以移交,在此之前,日本外相和海相將訪問洛杉磯並就珍珠港戰役中的錯誤表示道歉,而同步進行的則是美國向日本輸出價值80多億美元的船舶、鋼鐵、卡車、設備等物資作為補償,至於240多億美元已提前清償了日德債務,今後這些就由美國負責償還了。

  在這些完成後,杜威還宣布將接受德國邀請,於10月份出席在法蘭克福召開的聯合國成立大會和第一屆特別聯大。

  根據霍夫曼的選定,阿爾薩斯和洛林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包括政治——歐盟理事會、歐洲議會、歐洲法院,經濟——歐洲共同體、歐洲復興銀行,軍事——《柏林條約》聯盟總司令部都在這裡,而法蘭克福是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包括聯合國各行政機構、理事會與世界銀行都聚集在這裡。

  為保證柏林——阿爾薩斯和洛林——法蘭克福三座城市間的暢通,施佩爾前不久剛剛公布了超級鐵路建設計劃:準備新建電力驅動、時速高達150公里並保留在未來將速度提高至250公里/小時可能的運營線路,把這三座城市連接起來,並以此為核心,推動全德高速鐵路網的建設。現在德國版圖從最西段的盧森堡到最東段的梅美爾將近1500公里,從最北端的丹麥半島到奧地利的阿爾卑斯山口差不多也有1500公里,是不折不扣的中歐第一大國,原有的鐵路網已不夠使用了。

  這個超級鐵路還是歐洲高速鐵路計劃的一部分,霍夫曼雄心勃勃地希望在20年之內把歐洲主要國家的首都和特大城市串聯在一起,最終定型的設計是雁形放射展開:以柏林為中心,左翼是倫敦、阿姆斯特丹、布魯塞爾、法蘭克福、巴黎直到馬德里和里斯本;南翼是布拉格、維也納、博洛尼亞到羅馬和西西里;右翼是華沙、明斯克、莫斯科,其中還有一條明斯克到基輔的支線。

  唯一存在不確定性的是東南線:即從維也納開始向東南線折射的布達佩斯、布加勒斯特、索菲亞直到伊斯坦堡延伸的線路,由於這一路上涉及的羅馬尼亞、匈牙利、保加利亞和土耳其都還比較窮,因此只有意向規劃,實際可能要從1960年代以後再動手。

  不過施佩爾認為在1970年代將橫跨歐洲的高速鐵路網建成是基本有把握的,等到時速250公里的提速目標實現後,今後歐洲各國的首都和特大城市到柏林最多只需要半天——比起航空來省力又實惠。

  在各國內部,則要求普遍建設高速公路,因為西歐各國普遍都不大,人口也不算特別密集,建設高速公路比高速鐵路更有意義也更符合國情,總體上歐洲的交通版圖就是以高速鐵路為主動脈,以高速公路為毛細血管,以航空為重要補充的三位一體模式,船運今後只在貨物和部分觀光領域具有價值。

  這個龐大的鐵路建設計劃看起來很龐大,不過只是施佩爾復興計劃中一部分,根據他的規劃,今後歐洲聯盟將在能源、醫藥、交通、教育、化工、鋼鐵、軍事等各個領域實現一體化運作,真正實現歐洲繁榮的計劃。

  杜威和美國政府也很眼紅歐洲這一攬子龐大的建設設想,多次主動提出請求,希望能夠讓美國企業也從中分一杯羹,而且還表示可以用美國對德國的欠款進行加速抵償——原本約定對德賠款20年履行完畢,杜威表示如果可以這樣沖抵的話,美國願意在10年內清償完畢。

  霍夫曼沒把這扇門關死,而是表示如果美國願意談,大家可以在聯合國會議上好好談一談,歐洲聯盟原則上不拒絕美國參與歐洲復興計劃的誠意,不過在此之前先要把軍備控制條約談下來。

  軍備控制計劃也是日本的渴望,目前300多萬陸軍在手,外加還有龐大的聯合艦隊讓日本政府也不堪重負——到1946年6月,日本擁有的正規航母已突破15艘,外加還有配套的巡洋艦、驅逐艦、油輪,實力膨脹到戰前難以想像的地步,各方面物資和補給也到了難以忍受的地步,再造下去就要自我爆炸了,從夏威夷撤退其實給了日本很大的緩衝,使其不必要再保持一條上萬海里的補給線路,在堀悌吉提議下,日本希望第一屆特別聯大能討論軍備控制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