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眨著眼睛:「赤色分子流竄到加拿大後,就意味著他們得不到人力資源上的補給了,死一個少一個,完全可以讓加拿大人頂上去打頭陣;第二,從美國未來的政治格局考慮,有利於您掌握加拿大這個局面;第三,要剿滅美共也不是這麼幹的,尾追沒有好下場,只有圍追堵截才能徹底解決問題,您猜赤色分子會流動到哪裡去?」

  「哪裡?」

  「去阿拉斯加!」斯坦因納評析道,「我仔細審問過他們的成員,隱隱約約有提到開闢西北根據地的說法,這個根據地指的就是阿拉斯加,他們如果能抵達阿拉斯加大概是5月份,這個時間點正好可以相對容易的生存,而且阿拉斯加和俄國只有一道白令海峽遙遙相望,容易抱團取暖。」

  「真要去阿拉斯加?」杜威看了下地圖,「直線距離都5000多公里呢,如果要依靠交通工具過去,還不要行駛1萬多公里?」

  「這不是問題,只要有車、有汽油都好辦,加拿大地廣人稀,要穿行不困難……」斯坦因納指了指地圖上的路線,「您看他們從底特律方向越境後,先去洗劫了多倫多,然後擺出要進攻渥太華的樣子,迫使丘胖子把幾個師兵力往渥太華方向收縮,實際上方向一轉,拐彎到了西北方去了薩德伯里,在那裡美共用了2天的功夫養精蓄銳、補足元氣後重新上路,接下去的路程雖然彎彎繞繞,但總體是向西北方向前進的,今天偵察機顯示他們已在安大略省的腹地了,我猜測他們要去打一次溫尼伯。」

  杜威不解道:「溫尼伯可靠近美加邊境……」

  李奇微看懂了,嘆了口氣:「他們不打不行,因為其他地方弄不到給養,溫尼伯和靠近美加邊境的城市地帶還可以再撈一把。」

  第043章 美國革命(27)

  「所以,我讓總統衛隊休整幾天,我們去溫尼伯一帶候命,等著赤色分子自己撞上來!」斯坦因納笑笑,「不來也行,不來就意味著他們必須忍飢挨餓至少一周才能去搶曼尼托巴省的小城鎮,還不一定能滿足需要!如果我是指揮官,我是不敢冒這個險的……」

  斯坦因納的估計不錯,崔可夫就在和托馬斯以及馬林科夫匯報:「現在我們雖然已甩開了加拿大陸軍的追擊,但危險並沒有遠去,貧乏的給養是比敵人圍追堵截更殘酷、更危險的存在,為了安全,必須去打一次溫尼伯,說不定還要重新去美國明尼蘇達州、北達科他州再打一圈,告訴美國人民我們並未遠去……」

  「您說,去阿拉斯加開闢根據地可行麼?」托馬斯憂心忡忡地說道。

  「哪怕不可行也能退到蘇維埃去!」馬林科夫鼓勵他,「革命處於低潮的時候,我們也要保持充分的信心……」

  就在剿滅美共的事態一無既往地狂飆突進時,日美關於停戰協定終於也有了達成一致的時刻:1946年4月24日,雙方外交代表草簽了停戰協定並迅速發回國內提交最終審議。

  最終談的條件是以堀悌吉提出的「400億開價,300億為底線」的目標推進的,包括:

  1、日本在6個月內撤軍完畢,並向美國完好交還夏威夷群島及附屬的民眾、產業、裝備等;

  2、美國實際向日本支付經濟補償金320億美元,其中240多億直接轉交德國,沖銷日德欠款,德國因已從其他渠道得知日本要去勘察加半島踢史達林的屁股,便給了差不多50億馬克的折扣——實際上德國有關戰爭成敗早在1944年底就全部收回了,後面收的都是淨利潤而已,240億美元移交對德國而言等於又是80億桶原油,霍夫曼樂得賺這個便宜;另外80億美元在6個月內由美國提供一批戰爭剩餘物資給日本,包括勝利輪、卡車、二手工具機、廢鋼鐵等,不支付現金,由於成本和計價不同,美國實際付出遠不到80億,再加上不用向日本直接支付賠款,美國面子也保住了;

  3、日本就戰爭時期「不宣而戰」進攻夏威夷進行官方解釋和道歉(可不用在日本國內發表),美國表示接受且不要求懲戒當事人——這雖是雙方自欺欺人的表示,但多少給了美國一點體面;

  4、雙方儘快遣返戰俘和僑民;

  5、日本保證不干涉美國與澳大利亞間的經貿關係,美國承認日本在遠東地區的優勢地位。

  總體而言,這是雙方在都無可奈何之下簽署的協議。

  美國因為美共叛亂後元氣大傷,即便再想和日本打仗的軍人也不看好打仗能解決問題,更要緊的是,參聯會還收到了令他們心頭髮憷的情報:赤色分子衝進新的核元素提煉生產基地,不但盜取了一部分圖紙和技術資料,甚至還拿走了辛辛苦苦提煉出來的部分高純度鈾-235,同時為掩人耳目,還在基地放了一把火,這把火一燒再加上美共前前後後的鬧騰導致電力、物資中斷使原本預計5-6月就能完成同位素提煉的計劃又要推遲到1947年春季,這讓參聯會對迅速擁有原子彈幾乎失去了信心。

  在核武器領域沒有優勢,在常規部隊領域美國的優勢也不明顯,因為美共鬧騰和東海岸反覆火箭洗地,大西洋艦隊規模擴充遠遠沒達到參聯會的期望,到1946年春季時主力航空母艦隻維持在16艘規模,遠遠沒到期望的24艘,雖比德國13艘略多一些,也沒到差距很大的地步,而從德國側面打聽到的情報更讓人吃驚,日本由於不受干擾再加上原材料比較容易得到解決,航空母艦反而造得飛快,雲龍級已服役了10艘,再加上原來的大鳳號和雙鶴,居然也能拉起至少13艘艦隊航母的編隊,日本輕型航母、護航航母、輔助航母的總數雖不到美國總數三分之一,但其中有幾艘從英國獲得的巨人級同樣很有威力。且據說日本船台上還擺著至少10艘軸心級航母,將在今後陸續完工,這對美國而言同樣不是一個好消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