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至於擔心海空軍干涉的問題,馬林科夫給他出了主意,讓他用國會議員和政府官員為人質和參聯會談判。

  「但是,我怕他們表面服從,暗地裡還是在搗鬼。」

  「這沒什麼?托馬斯同志,重要的是先把東北部革命政權連成一片,如果我們手裡有幾十萬工農紅軍,您怕海空軍幹什麼呢?海軍再強難道能上岸?空軍也不可能來占領地盤……」

  托馬斯叮囑馬林科夫好好休養後就離開了醫院,雖然他有些將信將疑,但還是派出了談判代表,同時福斯特也發布了指示,認為蘇維埃在外交領域缺乏合適的人物,杜勒斯這樣的職業外交官如果願意可以留用,軍隊將領也可以留用——大不了以後再慢慢清洗。

  結果談判代表傳達回來的消息讓蘇維埃上下一片歡騰,托馬斯心想,特派員到底不同凡響,一出手就解決了大問題。

  回到白宮,福斯特總書記已在杜威待過的橢圓形辦公室開始辦公了,托馬斯很是羨慕,不過他很知趣,他知道自己的資歷和威望還不夠,還需要忍耐——特派員同志說得好,只要在這次革命中待在一線、立下功勞,將來這種資歷和威望是可以逆轉的。

  「托馬斯同志,您要牢記,群眾眼睛是雪亮的,他們今後就會明白:是誰高舉馬克思列寧主義紅旗,始終不渝、堅定不移地走武裝革命路線?是你,托馬斯同志!

  是誰組建了工人糾察隊,打響了反抗大資產階級反對派的第一槍?是你,托馬斯同志!

  是誰兼任革命軍隊政委,奔走在一線,與全體紅軍將士同甘苦、共存亡、共同為革命勝利譜寫篇章?還是你,托馬斯同志!

  福斯特同志以前對黨是有貢獻的,但他年紀大了,進取精神不足,保守思想嚴重,將來全國革命勝利,美國要開創新局面需要新的領袖,您才40多歲,說起來比我還小2歲,完全是大有可為的年紀,等革命勝利您想做什麼不行呢?」

  這幾乎是赤裸裸的暗示了,托馬斯自然心領神會,所以現在也不去計較福斯特留在白宮發號施令,他自己在一線奔走這件事,他相信特派員同志說得對,革命勝利,自己有群眾的擁護,有軍隊的愛戴,有國際共產主義的承認,到時候想干點什麼不行?而他這種溫順的態度和踏實的作風,又讓福斯特和老派人物覺得很滿意,再過20年托馬斯同志可以當共產主義接班人嘛!

  就在這樣的氣氛中,剛剛逃到巴爾的摩的麥克阿瑟立足未穩,還未糾集起反撲的力量就被尾追而至的工農紅軍第一軍攆走了,像條喪家之犬一樣跑到了費城,不過在費城等待他的也不是好消息,托馬斯根據馬林科夫的要求,繼續讓部隊拼命追擊,打得麥克阿瑟再度逃跑,連身邊親信的參謀都溜走了兩個投降了蘇維埃。

  11月8日,巴爾的摩蘇維埃政權成立,11月10日,費城蘇維埃成立,同時,美國工農紅軍如同滾雪球一般地擴大,已從1個軍發展到4個軍,擁有將近10萬之眾,甚至還有100多架飛機配合。

  11月11日,托馬斯在費城整軍,宣布組建美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自己兼任方面軍政委,同時因為已有3個蘇維埃政權了,所以福斯特書記的頭銜自動升級為美利堅蘇維埃共和國總書記,宣布美國第一個共產主義中央政權成立了。

  11月12-13日,美國紅一方面軍與麥克阿瑟的部隊在紐約郊區展開大戰,美共投入了10萬軍隊,20萬赤衛隊,麥克阿瑟手裡只有3個師,不到5萬人,同時還要面臨紐約武裝的背後襲擾,連續兩天交戰後終於失敗,雖然紅軍付出了將近2萬的傷亡,但畢竟取得了勝利,最終占領了紐約,麥克阿瑟本人在殘兵敗將的擁護下逃亡波士頓。

  11月14日,紅一方面軍繼續整編,除將赤衛隊擴編至25萬,留守大城市以外,一口氣又把附近的中立部隊編入了部隊,除在紐約到華盛頓的交通要害上部署2個師的機動兵力,另外10萬餘眾撲向波士頓。

  用馬林科夫的觀點來說,拿下波士頓,美國心臟地帶就赤化成功,可以向全國進軍了。

  當美國革命的熊熊烈火已燃燒了8天之後,滿載著黨衛軍亞美利加集團軍的艦隊才剛剛抵達亞速爾進行為期一天的休整——坐了一星期船,為保證戰鬥力,要讓部隊輪流到島上歇歇腳、走一走、活動一下筋骨,到預定的紐約港登陸至少還要9-10天功夫,必須保持充分的戰鬥力。

  在紐芬蘭的杜威此時已望穿秋水,每天都在紐芬蘭急得團團轉,得知部隊還要在亞速爾休整一天後,更不顧一切,直接用電報發給柏林方面,要求他們儘快出擊,先到紐芬蘭與他匯合然後一同回國登陸,登陸地點也可能不能再選擇紐約,而要去緬因州。

  杜威到紐芬蘭後,立即就召開了當地駐軍會議,以全美武裝力量最高總司令的身份要求部隊做好戰鬥準備,準備回國平叛。所有在紐芬蘭和愛德華王子島上的軍官最開始都愣住了,他們做夢也沒想到當他們奮力廝殺在對抗軸心第一線之際,國內居然發生了這種情況。

  最開始他們還把希望寄托在參聯會的鎮壓上,認為杜威實在是過於膽小,居然被左翼一嚇連華盛頓都不敢待,直接跑到了紐芬蘭。但等到美共連下巴爾的摩、費城、紐約,擁兵十餘萬之後,他們也忍不住慌了手腳。

  更重要的是,海軍發來電報,他們派不出艦隊和船隻來紐芬蘭運人,需要他們繼續等待。更真實的理由杜勒斯發給了杜威,因為美共在夜間控制了所有在華盛頓的議員、國會和政府工作人員,並用以威脅參聯會,參聯會大佬們已投鼠忌器,不敢再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