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第176章 超級炸彈(19)

  這句話雖然說得有些刻薄,但杜勒斯是聽懂了,他點點頭:杜威和他確實有這個心態,雖然總目標是奔著體面和平去的,但總想著自己還有點本錢,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好歹還想贏幾次和軸心談判更好的條件,誰知道每況愈下,連視為最後武器的曼哈頓工程都被硬生生推遲了。

  「媒體這麼說,自然有媒體的道理,胡佛局長不管麼?」

  「他管不過來,確切地說,是有人給他施加壓力,他沒法管太多。」

  秘書雖然沒有指名道姓說是誰給胡佛施加壓力,但杜勒斯很快就能想明白:除了國會山這批見風使舵的牆頭草恐怕沒有別的人。

  如果是以往,胡佛不太會搭理太多議會人物,但現在杜威支持率如此之低,別說連任,就連是否能完成當下任期都成了奢望,胡佛的心態不可能不隨之發生變化,如果他不想跟著杜威一起完蛋,最好還是和杜威政府切割開來;另外,現在不但是胡佛要和杜威切割,所有能想辦法與白宮和參聯會切割的人群都在想辦法,哪怕美國投降這個決策最後要下,要通過國會表決,這些議員們也要給選民們塑造這樣一個形象——這場戰爭是總統帶領將軍們打輸的,國會盡到了一切責任,我們和民眾一樣都是被政府蒙蔽的……所以,如果要在條約上簽字,請不要怪我們!

  杜勒斯恨得牙痒痒,但他知道光情緒渲染顯然沒什麼用——你和牆頭草講道理還不如和他講風從哪裡來比較恰當。

  杜威的精神狀態已完全不行了,雖然強撐著沒有去醫院,但整個人精神恍惚,顯然受外面層出不窮的口號刺激得不輕——現在不但民眾攻擊他、反對黨攻擊他,就連本黨議員和黨團見了他也如同躲避瘟疫一樣,仿佛杜威這個人是以個人身份前來擔任總統一樣。

  唯一能令他感到慰藉的大概只有中國學者胡適和中國駐美大使魏道明一起在這個時候來探望他,1942年以前胡適本來是中國駐美大使,後來因為國內政壇排擠而辭去職務,然後在紐約從事有關學術研究,繼任的魏道明無論資歷、聲望和能力都無法與胡適相比,但因為重慶當局發來電報要求他們向杜威進行說服,兩人最後就約定一同前來。

  實際上蔣介石在杜威身上下的本錢是不小的,不但當初出政治獻金支持杜威選舉,現在還希望能在杜威內外交困、難以為繼的前提下為他打氣,魏道明的勸說是禮節性的,除了給予安慰,實質性的內容中國也拿不出來。

  胡適的講話則更有針對性一些:「總統先生,在目前這種局面之下,您幻想讓所有人滿意是不可能的,必須有所取捨。站在我個人的角度,我認為美國有很大的潛力和發展餘地,如果能不計較個人得失為國家保留元氣,短時間內可能因聲譽下降而形象大損甚至被迫退出政壇,但10年、20年之後的美國人民是會感謝您的,您畢竟年紀不大,哪怕再過20年也就是60歲,還有重新復出的可能……」

  這些勸解對杜威而言的作用其實不大,他現在已儘可能不去想今後怎麼辦的問題,但看國會山的意見,一旦他簽署了這個條約,說不定將來還有追究他責任的可能——當然不是因為籤條約而追究,是因為其他方面而追究,要想尋找岔子總是找得到的。

  他禮貌地送走了兩人,回頭繼續等待杜勒斯的消息,現在只有杜勒斯還能繼續和他站在一起。

  杜勒斯的專車終於穿過重重攔截到了白宮門口,這裡幾乎被示威的民眾圍困得水泄不通,杜勒斯掀開車窗窗簾向外看,估計至少有2萬之眾,除了示威人群之外,更多的是看熱鬧的民眾和唯恐天下不亂的媒體記者。

  白宮警衛、國民警衛隊如臨大敵地看著示威民眾,但整體局勢還算可控,民眾除了打標語、高呼「杜威下台」的口號外,最激進的抗議也不過就是向白宮投擲了幾塊石頭。

  看到汽車前面美國國旗標誌和國務院的身份,示威人群頓時來了興趣,「呼啦」一下涌了上去,將杜勒斯的專車團團圍了起來,警衛們有心想要來救援已被遠遠隔離在外,眼看警察們快要和人群動手,杜勒斯嘆了口氣,搖了搖頭,無視秘書驚恐萬分的攔阻下了車。

  幾個記者眼前一亮,頓時擠了過來,「杜勒斯先生,杜勒斯先生,能不能接受我們的採訪,和大家說幾句話。」

  「可以!」

  遲早總是要面對民眾的,這麼拖著不辦也不是件事。

  「聽說您和德國方面去接洽停戰條件了,條件很苛刻吧?」

  「確實有點苛刻,很難令人接受,所以我們還要再深入談……」杜勒斯不慌不忙地表示,「戰爭打了4年,不可能只靠談4天就有結果。」

  「德國方面是不是要讓我們賠償3000億美元?」

  「我不知道這是你們從哪裡聽來的謠言?」杜勒斯反問道,「我才剛剛和德國人接洽,你們怎麼連條件都傳得有鼻子有眼……」

  「外界都在傳,您只要告訴我們,這是不是真實的?」

  「不,這不是真實的,首先,德國確實提出了賠款請求,但政府目前並未答應,還要繼續磋商;其次,就算德國人開口,數字也沒有3000億美元這麼恐怖,比這個數字要低得多,我連低得多的數字都不想接受,怎麼會接受3000億這樣荒誕不經的數字呢?最後,所謂人均2000美元,確實在贖回夏威夷平民身上花了這些錢,但卻是用美利堅滯銷的物資沖抵的,政府挽救了成千上萬的人民,你們接回了成千上萬的同胞,怎麼能單純用經濟價值來衡量?人世間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假如你們現在被日本人扣押在夏威夷島上朝不保夕,你們是希望政府出2000美元搭救你們還是希望政府對你們不聞不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