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有武田攻這種悍將帶隊、再加還是有過實戰經驗的近衛師團都這種表現,那些後續用三等後備兵力,別說坦克,就連裝甲車都沒有幾輛的國內總軍師團是何表現就更不用說了,石原莞爾和多田駿後來才明悟德國雷神之錘集團軍該是何等兇悍的存在,也在潛意識裡慢慢認同裁撤兵員、加強武備的重要性。

  「德國剛剛試驗成功了一種新式武器,科爾特使已把有關拷貝拿來並正式通報……考慮到眼見為實,先請諸位一起看一段電影,我也還沒看過。」

  大本營是有電影放映廳的,主要是看一些隨軍記者從前線發來的戰況片段,大多數時候只是辦公調劑,但今天顯然不同,看完之後所有人脖子伸長、呼吸急促,仿佛一群被攥住了脖子的長頸鴨,嘶啞著卻不知道說什麼。

  看完後,石原莞爾第一個激動地站起來,失聲道:「這……這……這不就是『仁』計劃想要開發的武器麼?德國已經成功了?這麼快?怎麼這麼快?」

  東久邇宮稔彥王、多田駿、山本五十六等人也是臉色大變,他們都是對軍事變革異常敏感的人物,雖然原子彈怎麼製造、怎麼做大家心裡都不清楚,但並不妨礙眾人對這種超級炸彈的認知——類似夏威夷這種難打的地方,有2-3個炸彈就足夠掃平了。很快眾人就馬上想到:從科技而言,德國現在顯然是全球領先的,但美國肯定不會落後到哪裡去,別看現在日本占盡上風,一旦讓美國拿到原子彈再反撲,將來滿盤皆輸!

  「這件事上我犯了錯誤,我不知道這種武器威力有這麼大,也不知道這種武器這麼快就能運用……」堀悌吉苦笑,「我原本以為這種傳說中的武器至少要到我們死後才會有,沒想到現在就看到了。」

  石原莞爾急得跺腳,後來又想起了什麼,跑出去就是一頓電話,命令自己的副官:「去,用最快速度把仁科芳雄和荒勝文策兩位專家給我找來,讓他們放下一切研究到大本營,就說有最緊急的事件。」

  仁科芳雄和荒勝文策兩人立即被拉到現場重新看了一遍電影,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兩人一看就懂了,對著電影仔細講解起來:「爆炸試驗中心本來有一座30多米高的鐵塔,後來完全消失的無影無蹤,再結合比太陽光耀眼幾十倍的狀態,可知爆炸時發出了極高溫度,瞬間將鐵塔氣化;再看距離爆炸中心大約幾百米的坦克、裝甲車全部變成了鐵疙瘩,可見威力非同凡響,對付裝甲集群、堅固工事是有特效的;另外還有巨大的衝擊波和輻射效應,人員都穿著防護衣,可見持續殺傷力非常強……」

  「能具體判斷威力麼?」

  「看不出來,不過我們認為對付一個中小規模的城市是不成問題的,對付要塞、島嶼有特效!如果在平原上使用,效果會差一點,但能遏制裝甲集群快速推進!」

  那現在問題來了:日本能不能造這種武器,如果能造,要多久?

  第171章 超級炸彈(14)

  仁科芳雄遲疑著說道:「德國是帝國的盟國,聽說一直都有技術和裝備交流,能不能弄一些技術供我們參考?是實物就更好了!如果送到日本不方便,派我們去德國也可以。」

  堀悌吉緩緩搖頭:「我也很想這樣,但今天我接觸了德國特使,這條路沒有完全堵死,但會非常困難,就算德國肯,代價也會大到我們承受不起。」

  「比如?」

  「比如德國要把印度和澳新全拿走,你可以接受麼?」

  石原莞爾搖搖頭,雖然他對印度軍不滿,但印度這塊地盤他是非常看重的,不止一次地認為日本未來希望在印度,怎麼可能為了一點原子彈技術而把印度換走?

  「就算再壓價,壓到1000億馬克,我們也承受不起,火箭都賣了150億,如果是我們先掌握了這種技術,你覺得賣德國要賣多少錢?」

  多田駿就嚷道:「別開玩笑了,我們怎麼可能賣這種技術呢,留著自己用不好麼?」

  「對啊……你都不情願賣,為什麼指望德國賣呢?」

  山本這句話把眾人堵得啞口無言。

  少傾,還是東久邇宮稔彥王開了口:「如果不買技術,一點也沒有,光靠我們自己的力量,行不行?多久行?」

  仁科芳雄閉上眼睛好好想了想,最後說道:「雖然我很想說些豪言壯語,但現實如此,必須實話實說,否則對不起諸位長官,對不起1億國民。』仁』計劃開展得一直不是很順利,雖然陸海軍兩個層面共同推進,但進度還是比較緩慢的——最開始的制約是原料問題,後來我們通過德國斡旋買到了一批鈾礦石,又在印度找到了鈾礦,這個問題初步得到了解決;後來的制約是提取設備問題,我們的粒子回旋加速器效用不好,靠著從德國進口的離心機,總算是勉強能夠進行提煉分解。

  現在的制約更多,這些離心機消耗了巨量的電量,分離出來的鈾元素非常稀少,別說造炸彈,就連建造一座原子反應堆都不夠——而這是弄清後續原理、完善理論構型的必經之路,我們簡單計算了一下,認為從純粹理論出發,在離心機足夠前提下,將全日本的一半以上電力供元素提煉,大概需要至少16-18個月時間,這還不包括其他研究、實驗所需要的時間,假設不存在所有客觀條件制約,我預計3-4年可建造一枚。」

  荒勝文策則表示:「我對3-4年這個時間基本表示贊同,但還有一點想要提醒各位長官,假設美國一點基礎也沒有,接到消息後從零起步開始研究生產,3年之內肯定能完成,因為國力差距實在太大,如果美國有基礎——那恐怕會更快,就我個人預計,美國是有基礎的,我認為他們將在12-16個月內擁有。現在的問題是,美國知道這個消息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