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夫曼對這種態度很滿意,當場表示同意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德意志科學家首先為德意志服務,然後再造福全人類!

  有了能源派們自願加入,研究工作速度更加快速,雖然能源派因為前期工作沒有參與而有些陌生,但水平畢竟在這裡,打個下手,做點邊角輔助計算和討論工作還是夠格的,施佩爾和米爾希都表示熱烈歡迎。博特等炸彈派干將也不認為海森堡等人是為了搶功勞,元首肯定清楚到底誰功勞更大。

  唯一不肯改換門庭的是新國民波爾——他的祖國丹麥變成了德意志北方省,在全民公投中波爾是投了反對票的,但這沒有什麼用,丹麥最終還是以多數票同意加入了德國,所以他現在是不折不扣的德國公民,還是十分重要的德國學者和保密崗位。不過波爾的想法暫時扭轉不過來,哪怕海森堡和他談了幾次也扭轉不過,最後只好讓他一個人帶著一批丹麥籍的物理學者繼續能源派工作,勉強維持能源項目運轉,進度幾乎是停滯了。

  帝國保安總局清洗公投後繼續反抗的丹麥人很給力,不過像波爾這樣的著名人物是不敢動的,非但不敢動,希姆萊還下令要嚴格保護,不能讓波爾及其家人受到一絲傷害——在德國,只要有能力都可以網開一面,比如一堆擁有「榮譽雅利安人」頭銜的人物其實大多數是猶太人,但這不妨礙他們繼續在德國過中上等生活。

  由於獨立的猶太國在非洲尚比亞成立,獨立的小波蘭也開始復國,再加上一批又一批猶太勞工獲得釋放,現在攻擊德國搞種族滅絕的聲音幾乎是沒有了,就連猶太人自己也不這麼想。他們認為這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排猶行動,波蘭人是因為和猶太關係密切、牽扯不清再加占領東普魯士讓德國不爽而遭受池魚之殃,德國人只想把猶太人從德國清理出去,把波蘭人趕回傳統領地——事實證明德國人現在也幾乎是這麼做,手段非常不友好乃至殘酷,不幸中的萬幸是大多數人最終保住了性命。

  憑藉這一點點印象的改良,對德國道德領域的指責下降了一個等級,新併入德國領土上的丹麥和冰島人也基本安分守己,德國履行承諾不再為難這些人,因此就算是波爾這樣的人物再不滿意,也只是軟抵制而不至於強行反抗。

  下午2點,霍夫曼接到電話,博特興高采烈地說:「元首,太陽之子已準備完畢,最後1小時倒計時……」

  「祝你們成功!」

  太陽之子是霍夫曼為德國第一顆圈子彈取的名字——既然是太陽女神項目,那項目結晶叫太陽之子就很貼切、很傳神。

  為確保安全,項目試驗組人員在15公里外設置了觀察所,裡面隱蔽著數百名名科學家和軍事專家,同時,在25公里之外又修建了另一個小型觀察所,讓霍夫曼、施佩爾、希姆萊、鮑曼、凱特爾等最高層待在更遠一點的地方。

  雖然霍夫曼數次表示想和專家們一起去近距離觀看,但遭到所有人反對,無論他軟硬兼施、威逼利誘,大家都不同意他近距離去看——希姆萊乾脆直接說:「元首,這種場面其實您留在柏林聽匯報就好了,不必親力親為,如果您堅持要近距離觀察,我只能命令警衛旗隊把您押上飛機送走,回頭您怎麼處分我都行!」

  鮑曼也擺出書記長的架勢,拿腔拿調道:「阿道夫同志,您不要忘記自己的職責,你是1億德國人民的領袖,是歐洲聯盟的領袖,是世界最有權力、最有威望的國家領導人,你的工作職責是帶領德國和歐洲人民邁向繁榮富強的明天,完成締造德意志千年帝國的使命,歷史和人民絕不允許你跑到這麼近的地方去看……如果再勸不住你,我們將一致決定推遲試驗日期……」

  馬屁居然還可以這麼拍,霍夫曼也是滿臉無奈,最後答應留在後方,其他幾個高層也一起陪他在後方。

  他們懷著緊張的心情,等待著驚心動魄的最後一刻。

  7月16日下午3時1分57秒,「太陽之子」轟然炸響,比太陽光亮出幾十倍的強光突然從爆炸中心閃耀而過,隨即,一個蘑菇狀的大圓球升到了數千米的高空,位於爆炸核心的鐵塔在瞬間湧出的高溫面前蒸發得無影無蹤!

  在衝擊波來臨時刻,野路子科學家阿登隨手撒出一把紙片,並仔細觀察這批紙片的飛行距離,試圖用極其簡陋的辦法測定爆炸當量,博特和海森堡也看到了他的動作,雖然過會兒會有儀器比較精確的測量,但至少他們心裡希望有個數。

  「多少?」

  「大概在1.8-1.9萬噸當量之間……」

  「有點少。」迪布納臉色有點陰沉,「炸彈肯定是成功了,不過,如果只有這點量的話與預期計算不符合。」

  太陽之子採用的不是槍式爆炸法,而是用了更先進一點的內爆法——其實主要是為了節約材料,在常溫常壓下,鈾235起爆底線裝料為48.8公斤,鈽239為16.6公斤。這次試驗準備了24公斤,按理說夠了,但現在的數據有點讓人疑惑,根據預期計算,這顆炸彈的當量至少要有5萬噸以上當量才夠格。

  現場氣氛有些凝重,海森堡寬慰著幾個人:「不管怎麼樣,至少是成功了,這比什麼都要緊,如果當量不夠,下次再加點量或根據試驗結果改進一下……誰說美國人一定比我們幹得好呢?」

  「也對!」眾人又高興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