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海軍支持我們北上?」梅津美治郎「霍」地站起來,神情有些激動,「也對,現在夏威夷也打完了,我想沒有傻子要去進攻美國本土吧?反正這種事我是不會答應的。」

  堀悌吉微微一笑,他知道梅津美治郎上鉤了,不過「北上」這個決策可不是這麼簡單,得有套路。

  「還記得當初怎麼攔截那批美國船隊麼?」

  梅津美治郎點點頭,那是海軍和關東軍為數不多的聯手,好處當然不少。

  「北上是件很複雜的事,你想滅了東餓麼?」

  「這個……」梅津美治郎慢慢地搖頭,消滅東俄談何容易,東俄再不濟也有3000來萬人口,300萬軍隊,而且是打過仗的軍隊,實力可不小,科研和軍工也稱得上發達,別的不說,T-34坦克的柴油機日本目前為止仿製得還是很失敗,不得不從俄國大量進口——用糧食和其他農業產品去交換,而經過差不多一年的休養生息,原本惶惶不安的東俄也穩定了局勢。

  「要海軍支援關東軍北上不是不可以,不過有幾個條件:第一,海軍目前對美戰爭還沒有結束,有關對美媾和條件,關東軍必須與海軍統一立場;第二,日德盟約必須維繫,有關經濟、軍事、政治和情報交流必須溝通;第三,北上之前要進行內部整頓、積蓄國力;第四,北上只限於有限目標。」

  關於這四條意見,前面兩條是直接能夠同意的,對美戰爭關東軍不是主力,怎麼拿條件都不可能給關東軍分大頭,這一點沒什麼好爭的,倒是早點結束早點可以實現力量轉移;第二條意見是梅津美治郎舉雙手贊同的,沒有德國的裝備和軍火,特別是沒有德國的火炮和坦克,他拿什麼去和紅軍較量,靠國內那點坦克產量早就餓死了;第三條,要聽具體內容;至於第四條,他狡黠地一笑:戰爭一旦開始,怎麼打、怎麼停就不是海軍單方面說了算了。

  不過,堀悌吉的第三條意見可不簡單,他說的是——裁軍!

  「裁軍?堀君,對面俄國人300萬軍隊,增兵還來不及,怎麼可以裁軍?」

  堀悌吉笑著搖搖頭:「你不覺得國內那100多萬總軍太多了麼?我想把他們裁掉,然後從外面五大軍團抽調兵力回國,填補空缺。」

  梅津美治郎嚇了一跳:「你打算搞掉多少?」

  「不多,就100萬,其中關東軍、朝鮮軍撤回35萬,印度軍30萬,南方軍20萬,中國軍10萬……」

  「讓我想想,先讓我想想。」

  「忘了,還有個條件沒說,裁撤人數後,其餘各地軍費減兩成,關東軍只減一成,開戰的話,另有坦克、火炮奉上,反正海軍要這些東西太多也沒用。」

  這條件是很優厚了,人數猜測三分之一,軍費只減一成,另外還奉送軍火裝備,等於單位軍費大幅度提高,用減少人頭費的方式提升了軍備費,這一點梅津美治郎是心知肚明的,他又不是沒見過世面,人家德國人的裝甲師是什麼裝備,他的機甲師又是什麼裝備?打仗雖然要靠人數,當不是光靠人數就能打贏的,裝備和戰鬥力才是要緊事,堀悌吉這一手就是奔著裝備而努力。

  當然,這只是擺在明面上的好處,最關鍵的是,堀悌吉這一手就把中樞的兵力給架空了——中樞總軍裁撤,地方兵力回援中樞,等於地方對於中樞的影響力就會極大增強,關東軍以前一直為武田攻控制近衛師團影響中樞而羨慕不已,現在情況反過來,今後控制中樞最大的兵力是關東軍的部隊。

  「我3天後給您答覆,我還要和人商量一下。」

  堀悌吉微微一下,不用說,肯定是找小磯國昭去商量了——雖然朝鮮軍實力連關東軍的零頭都不到,不過小磯國昭畢竟是獨立諸侯,面子還是要給的,況且堀悌吉言下之意肯定不是簡單的兵力調度和軍費調撥,後面是大有深意的,正如只要海軍支持邁出北上的第一步後面怎麼停下來就不是海軍說了算,支持堀悌吉走出這第一步,後面怎麼清洗就不是關東軍所能關注的事情了,只要堀悌吉不造反,不打內戰,不壓到自己頭上來,誰在大本營坐鎮梅津美治郎和關東軍是不在乎的。

  「長官,您真的要支持關東軍北上?」

  松田千秋對堀悌吉能說服梅津美治郎不感意外,但對答應對方「北上」卻很吃驚——長官一貫的意見不是既反對北上也反對進軍澳新,怎麼會突然變化呢?

  「兩害相較取其輕啊……」堀悌吉嘆了口氣,「夏威夷已在我們之手,美國尚未服軟,而是表態要繼續戰爭,你說,我是去啃美國本土這根硬骨頭好還是北上好?」

  「關鍵問題是北上的話不見得能讓美國停戰啊……」松田千秋大吃一驚,「這兩件事聯繫不到一起。」

  「不給陸軍找點事情,他們能消停麼?」堀悌吉微微一笑,「總體而言,我們要停止推進的目標達成了,削減軍費的目標實現了,對美和談的方針也爭取到了同意,下一步再怎麼做就有了把握。日本這個國家向來沒有什麼特別遠大的目標,都是走一步看一步的,甚至不惜賭國運,以前窮困潦倒這麼幹無所謂,現在再這麼賭,賭輸了話就是萬劫不復,北上就不用賭國運了。」

  第135章 昭和維新(2)

  松田千秋一咬牙:「長官,如果非要這樣,我建議南下打澳新,澳新比北進好,還有海軍優勢可言發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