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夫曼知道這是不可能的,法國人雖然急著要回這塊領地,但絕不肯出500億這種高價,法國人的心理預期他估計最多到150億——這樣一來,價格體系便搭不好了。

  「如果您覺得這個價格難以確定,我建議不妨採取拆散的招數……」施佩爾建議道,「火箭技術我們要求更多的島嶼進行交換,而印度支那南部,我們只是牽線搭橋的,不直接參與定價,建議日、法兩家自己仔細談,免得雙方認為我們從中在做手腳。」

  霍夫曼苦惱地點了點頭:「暫時也只能如此。」

  第119章 和戰之間(10)

  「堀君這份電報是什麼意思?」看到堀悌吉發來的有關海軍人事變動的建議電報,東久邇宮稔彥王有些亂了陣腳,立即將眾人召集起來開會,包括直接受到衝擊的山本五十六本人。

  「估計是在表示對我的不滿。」山本五十六嘆了口氣,「殿下,我看我可以辭職了。」

  「不行!」不僅東久邇宮稔彥王,包括石原莞爾、多田駿、谷正之等人在內一致反對,山本作為海軍大臣,如果這時候辭職,勢必引發內閣動盪,雖然現在大本營陸海軍一致已基本取代了內閣的作用,但在法律層面上,海軍大臣更迭導致內閣重組的事可是屢見不鮮。

  「莫非,堀君對我等不滿,要倒閣?」

  眾人也遲疑著搖頭,堀悌吉本人目前還在途中,要倒閣的話,也不會發出如此明確的信號。

  東久邇宮稔彥王沉吟了半天,說道:「冢原君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沒什麼問題,他本來就是代理司令長官,現在堀君回國後轉正勢在必然,但伊藤君……」

  山本五十六苦笑:「用伊藤君換井上君是很早之前我們的一個設想,我和堀君當初有過一番溝通,井上君自己也是樂意的——他的性子擔任海軍次官確實有些問題,而伊藤君人才難得,當初我們商議的結果是看伊藤君考察的情況再決定任用,我原以為至少會等堀君到來再定,沒想到直接一個電報捅了過來。」

  「這是堀君在表示對我們的不滿,上次那個1000億美元的索賠要求沒和他商議就發給了美方,現在他要報復……」

  「唉……」谷正之唉聲嘆氣。

  關於對美條件商議這件事,本來確實要徵求堀悌吉意見的,但內大臣把裕仁的態度一表達,這個點就卡住了,大本營當初為要不要通知堀悌吉進行過一番爭論,最終山本五十六認為,這條件堀悌吉肯定是不會答應的,這樣就直接把天皇和堀悌吉推到對立的位置上,反正大家認為美國人也不太可能接受這種條件,說了等於沒說,於是乾脆直接就先發還了過去,現在看來,堀悌吉對這件事的怨氣可不小。

  「堀君到底什麼時候回來?」東久邇宮稔彥王問道,「既然是很早以前的合意,他現在要調整也不是不行,可他不能自己不出現就在外面遙控指揮吧,這給人感覺很差——照理說,堀君不是這麼不識大體的人啊。」

  東久邇宮稔彥王說得很隱晦,所謂感覺很差,基本等於驕橫跋扈的代名詞了,就連首相都不能直接一個電報就更換海軍次官,他現在這個搞,是在把內閣和中樞架在火上烤。

  「預計4月20日左右到東京,可能還要更晚,他說要去各海軍戰區巡視一番,特魯克、拉包爾、昭南(新加坡)和錫蘭他都要去轉一圈,慰問官兵,查看防務。」

  石原莞爾頓時「咯噔」一下,連呼吸都頓時急促起來,眾人也意識到事態嚴重:在座的都是久經考驗的老官僚了,知道堀悌吉挑選這個微妙的時期視察各戰區是什麼意思——視察是假,串聯才是真,這一路上包括4個海軍戰區,2個陸軍派遣軍(印度軍、南方軍),再加上在夏威夷的聯合艦隊主力,日本70%以上的武裝力量都在其中。刨除不太能作戰的本土軍,實力已大受影響、幾乎沒心思打仗的中國派遣軍,只有一個關東軍(附屬朝鮮軍)不在其中,堀悌吉要巡視的地方囊括了日本85%以上的精銳武力。

  可能阻止他串聯麼?當然是辦不到的,海軍樞密使巡視戰區還不是理所當然?別說山本、石原管不住堀悌吉的腳步,就是裕仁親自下旨,也不見得管用。東久邇宮稔彥王感覺背脊上一陣發涼,海軍現在早被堀悌吉經營得鐵板一塊,印度軍和南方軍向來是海軍的合作者,在陸軍體系中算是好處撈得比較多的單位,現在夏威夷前線的部隊還有南方軍的主力,中國軍大部分時候是中立,不過現在海軍從美國弄來的物資全部交給中國軍在處理,再加上以前海軍大筆歐洲破爛的發賣——該派遣軍上下早就雙手沾滿了油,中立時傾向於誰不問便可知。

  唯一對堀悌吉不利的可能是關東軍(含朝鮮軍)和本土的總軍,但不要忘了,海軍在本土是有全美械陸戰隊的,比起那些臨時組建、連訓練都沒全部完成的三流甚至四流治安部隊而言,妥妥地是碾壓,本土唯一有戰鬥力的大概只有近衛師團,可是,近衛師團師團長偏偏是武田攻——大阪商販兼印度系人馬。

  石原莞爾才剛剛下令讓武田攻的近衛師團做好警戒準備,現在就面臨棘手的考驗:武田攻本人是否能夠信賴?

  「要不要?……」多田駿看出了石原莞爾的苦惱,話雖然沒說完,但意思很明顯:是否撤換近衛師團的駐防任務或者撤換武田攻的職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