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該結論是針對擁有百萬陸軍規模的國家說的,從裝備水平上看,日軍不僅遠遜於德國、美國,也落後於英國、法國、東俄和義大利,說是世界二流偏下還真不是自貶;至於作戰思想和戰術理念,觀察團認為陸軍還處於兩次大戰之間的過渡階段,對德國率先發起的閃電戰1.0的戰術思想都還沒有完全領會貫通,面臨2.0是完全不知所措。

  觀察團里的日本將校看過實地戰場後就坦率承認,如果要陸軍修進行防禦,作戰意志也許會十分頑強,但防禦水平還達不到南非戰役的7成。那鋪天蓋地的火箭和新型炸彈攻擊(日本不知道雲爆彈的實質,但能推測出德國使用了新型彈藥),完整覆蓋、絲毫不留死角的通訊干擾,就近支援、垂直機動的直升機戰術震住了所有人,這些原本被視為天方夜譚的作戰條件,現在正在德國手中逐一變成現實。

  由於不是伊藤整一一個人這麼說,所有看過演習、實地查看過南非戰役現場的高級軍官們都這麼說,陸軍高層就急躁起來。石原·多田原本認為從歐洲引入了大量裝甲車和坦克等機甲力量,在印度嘗試了裝甲化突擊作戰已能夠補上這些短板,沒想到差距越來越大,日本對平面的機械化戰爭尚未領悟到位,立體的現代化戰爭已拉開了帷幕,這讓石原莞爾非常著急。

  如果是類似東條英機這種老一批頑固派陸軍人物掌權,說不定還不會特別放在心上,認為陸軍不必要去追求這些「細枝末節」,但對於素來喜歡研究新戰術、新動向的石原來說,這種越來越大的差距是不可接受的。

  於是陸軍趁勢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具體內容雖然零零碎碎,概括起來後只有一句話:加大對陸軍的扶持力度。要麼海軍把自己的收益分一部分給陸軍,要麼陸軍伸手自己去取。對第一個要求,海軍認為暫時不可能——海軍自己現在都為預算短缺而嗷嗷直叫,怎麼可能再貼補陸軍?而且陸軍目前沒什麼作戰任務,應該進一步壓縮陸軍規模才對;至於第二個要求,海軍也堅決反對,認為會牽扯海軍的精力,破壞目前態勢。

  既不準備分給陸軍好處,又反對陸軍去攫取好處,海陸協調這個出發點和基石就有動搖的危險——不止一個人在石原和多田面前表示了不滿,認為海軍太霸道,甚至還有風言風語流傳到東久邇宮稔彥王的耳朵里。雖然他們極力壓制著這種想法,但這種情緒被裕仁巧妙地利用了,提出1000億美元索賠要求的主張就是在御前會議討論後得出的。不是裕仁不知道這要求根本不可能實現,而是他要借高調來團結陸軍派——石原·多田派雖然權勢熏天,卻不等於陸軍是鐵板一塊,這一點海陸間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至於山本五十六,雖不同意在軍費和擴張上遷就陸軍,但認為陸軍部分要求還是應該滿足的,特別是陸軍十分看重的火箭,應該想辦法從德國搞到手,作為海軍繼續維持海陸協調的保證——日德協調和同盟維繫固然十分重要,海陸團結同樣不可偏廢。所以他同意了1000億美元的索賠與火箭索取意見,只是沒想到堀悌吉是如此激烈的反對態度。

  「這該怎麼辦?」

  「先和他明說吧,陸軍現在越來越焦躁不安了,至少要給他們一點甜頭才能繼續穩住。」山本五十六嘆氣道,「我也知道這麼曲意優容陸軍馬鹿遲早會發生變故,可現在我們承受不起一次劇烈動盪——這批已是和海軍關係最友好、最謹慎和有遠見的陸軍高層了,再換一批人員能更好麼?我看未必。」

  收到山本五十六發來的訴苦電報,堀悌吉心情很平和,他已大致猜出背後的真實原因,不過加拉帕戈斯島換火箭技術是不可能的,要換也是其他條件。

  他苦思冥想了一會,告訴了松田千秋一個哭笑不得的答覆:「電告山本君,我準備改組人事,我不再兼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由冢原正式接任;伊藤君接任海軍次官、井上去海大!」

  松田千秋嚇了一跳,結結巴巴地說道:「長官,您對山本大臣不滿?想逼迫他辭職?」

  「我沒有這個想法。」

  「那您為什麼要採取這個動作?」松田千秋勸道,「冢原長官已是代理司令長官,正式接任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倒是波瀾不驚,可井上成美次官的位置一動,政治風向立即會……」

  「投石問路,打草驚蛇罷了……井上成美並不適合海軍次官這個職務,他對政治的理解還是過於天真,去教書育人倒是個好選擇。」堀悌吉微微一笑,「你也說了風向,我就先看看風向再說。」

  「真不要緊麼?」

  「按我說的辦吧,山本君和我幾十年的朋友了,他應該明白的。」堀悌吉站起來在原地踱了一圈步,「再把這條消息也通告給夏威夷方面。」

  「是!」

  「可這樣還是解決不了火箭問題。」松田千秋誠懇地說道,「我覺得山本大臣有一點說法是不錯的,過於遷就陸軍馬鹿不行,完全無視也不行……」

  「讓伊藤去和科爾談,我考慮用薩摩亞+索羅門群島和德國交易火箭技術,獲取後海陸共享,另外印度支那南部(北緯17度線為界)同意由法國贖回,所獲取贖金一半用於償還德國貸款,另外一半按照海3:陸7的比例進行分配,從夏威夷所得的美國贖金,扣除必要的海軍運輸消耗後按海陸55開進行分配。」堀悌吉遲疑了一下,「再把我的和談意向和設想發給國內,讓他們一併討論起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