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考慮到格瑞那達、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與波多黎各之間距離有些遠,除大型4發轟炸機正常返航不受影響外,其餘投入進攻的陸基飛機返航時將去法國控制下的瓜德羅普降落,這樣整體航程控制在1400-1500公里左右,符合攻擊需求。

  「目前兵力已悉數準備完畢,空軍將投入240架飛機用於空襲,其中戰鬥機72架,4發重型轟炸機48架,其餘為雙發攻擊機。」克蘭克笑道,「為配合進攻,空軍還將投入特種轟炸部隊,一共有16架重型轟炸機將攜帶火箭發動突擊,目前用於前沿制導的4艘潛艇已部署完畢,他們將用於最後引導,發起先發制人的攻擊。」

  小澤點點頭,對此表示很滿意,這次雖然德國沒有出動火箭船,但有了飛機能攜帶的空射型V4,他同樣表示滿意。

  「艦載機方面,我軍擬投入一個波次,228架飛機,其中68架戰鬥機,其餘160架為攻擊機,根據敵情顯示,波多黎各一共擁有4個機場,500餘架飛機,預計通過空襲能至少破壞其跑道16-24小時,同時摧毀半數以上飛機。」

  馬沙爾點點頭,下定決心道:「必要時候讓貝將軍帶領炮擊艦隊去洗一洗波多黎各,讓他們嘗嘗巨艦大炮的滋味。」

  他用「洗一洗」這樣的名詞引得眾人哄堂大笑。

  「除波多黎各前沿引導的4艘潛艇外,另外伴隨艦隊的還有16艘潛艇,他們將陪同一起闖關。」

  「凌晨的第一波攻擊大體如此,為有效應付白天美軍反撲,海航部署在阿魯巴、庫拉索一線的飛機將根據戰局需要提供跨平台支援,大概總共可以抽調114架飛機。」克蘭克道,「按我本意最好不要抽調,一旦抽走,壓制委內瑞拉的美軍將是難題,但也不可不備。」

  「各種戰術準備我認為基本無誤,不過我有一點沒想明白,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元首要迫不及待地發動對百慕達群島的進攻呢?」小澤問道,「難道不應該再等上1-2個月,等我軍調集更多陸軍兵力,一口氣推平委內瑞拉以及加勒比一線再去打百慕達群島麼?雖然進攻百慕達有利於吸引美軍視線,但反過來不也給敵人創造了殲滅我軍分艦隊的機會?在現有情況下,丟幾艘軍艦並不是不能承受,可對士氣造成重大打擊就……」

  看著眾人沉默不語,他收住了嘴:「當然,這是我個人一點想法,我無意指責元首,他通常比我們看得高、看得遠,說不定他有什麼我們沒想到的戰略布置。」

  馬沙爾元帥頓了頓:「小澤將軍,其實不只是你沒想通,我也沒想通,但柏林命令就是如此,據說是元首親自下達的作戰命令……您知道元首直接干涉一線具體戰術現在越來越少了,可見其中必然有緣故,可惜電報里說不清楚,或許我們到了百慕達就能明白了。」

  小澤點點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最高統帥下達的命令必須執行,否則就沒有體統了,這一點我永遠銘記在心!」

  「通令全軍,準備進攻!」

  「是,全軍準備!」

  第078章 不可能的任務(7)

  深夜時分,兩支不約而同懷有搶攻欲望的艦隊在同一片海域裡各自前進,米切爾下達的速度命令是艦隊航母以26節,護航航母以18節前進,雖然短期內會讓艦隊分離成前後兩個梯隊,但依然在可控範圍內,因為預計清晨8點以後艦隊就要開始折返,8個小時之間只會拉開60餘節的間距,也就是不到100公里,這對於從護航航母上起飛的戰鬥機而言不過就是幾分鐘的時間,問題不大。

  根據多次作戰經驗的改變,現在航母作戰普遍變成護航航母帶純戰鬥機,航母多帶攻擊機的套路;至於日本和德國一力使用的跨平台戰術和斜角航母設計,美國專家們也完全弄明白了,並在大西洋艦隊訓練和磨合期間進行過現場驗證,尼米茨、斯普魯恩斯和米切爾等人親自盯著飛機利用改裝船隻進行試驗,不住地對效果點頭稱讚,認為是天才般地、極有創意的想法。

  上次英美聯合艦隊在「意外」海戰為什麼會輸的終極原因也由此一併弄了清楚:並不是德國人發瘋似地搞一次性出擊,而是他們用了新戰術!

  論對先進戰術經驗和裝備的汲取,美國並不保守,甚至跟進和學習速度很快,凡能搜羅到的好東西很快就能推出山寨品,比如繳獲的德國鐵拳火箭彈,比如第一次百慕達戰役中落入美軍之手的STG43,不多時便有了仿製品,質量如何固然可以商榷,但解決有無的水平美國卻是世界獨一份,且強大的工業能力賦予其極其變態的大規模量產能力。

  比如美國從史達林手中搞到了IS-1\2坦克的實物和圖紙,又搞到了虎式坦克相對完整的殘骸,雖然一模一樣的東西克隆不出來,但現在嫁接蘇式底盤的M26/SP已完全形成了量產規模,看得前來幫助工作的「紅軍打工團」一愣一愣,鑑於德國推出威力更強大的虎2、豹式坦克,美國又在M26基礎上加強裝甲、改進火炮,形成了M26/E4(超級潘興),將噸位從41噸出頭提高到45噸,擁有更厚的裝甲和全新的、擁有更高初速的T15E1型90mm火炮,軍械專家信誓旦旦地宣稱使用新型穿甲彈後,可在2000米距離上擊穿虎式裝甲,在1500米範圍與虎2確保互相摧毀。

  由於德國還搞出了128mm口徑的虎3,深受刺激的美軍在超級潘興基礎上又推出了M46,重量超過50噸,採用一門與T28/95試驗型超重型坦克完全一致的105mm坦克炮,為紀念在南美戰役中殉國的喬治·巴頓,準備把這款坦克命名為巴頓。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