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1940年前美國陸軍不過10萬出頭編制,扣除一堆機關、後勤、學校占用的人員外,只有4個不滿員的步兵師和1個裝甲師,還有個後備裝甲師,全軍勉強有300多輛坦克——這實力比德國最慘的10萬國防軍時期還慘。無非德國是遭到大國壓制,美國是自我閹割。

  經過連續幾年拼命摻水補充,美國陸軍終於從10萬出頭擴充到600萬以上(不含陸航),足足膨脹了60多倍,換而言之早就水得不成模樣。

  當初德國陸軍上下一致嘲笑戈林的空軍野戰師是水貨部隊,認為他們打不過史達林的民兵師,美國二三線部隊實力比起空軍野戰師來更差。他們的武器、軍械、裝備其實都是一等一的貨色,和當初空軍野戰師手拿最新武器的情況類似,但不是有了足夠的人和充分精良的武器就稱得上精銳,美軍戰鬥力實在不敢讓人恭維——英國當初根據同盟條例向北美大陸派遣了4個師(現在全納入邱吉爾政府管轄),在武器和供應相同的情況下,這4個師能吊打90%以上的美軍國內部隊,因為這批英國師基本都是從敦刻爾克大撤退里保留下來的部隊,經過累次補充,保持了不俗的戰鬥力。

  這時候推論就很明顯了:5年後的德軍吊打5年前的德軍,5年前的德軍吊打英國師,英國師吊打新編美軍師,如果是5年後的德軍vs新編美軍師的話——那畫面太美簡直不敢看。

  蔡茨勒還可以把空軍野戰師打散補充到精銳的國防軍部隊去融合提高——面里加點水,揉著揉著麵團變得更有勁道,美軍遍地水貨,再整補往裡摻水,最後還是得到一大攤水。

  更慘的是,與歷史相比,美軍部隊損失大得多、尤其一線有戰鬥力的部隊更遭到了大量的毀滅性損失:

  在英國,美國人稀里糊塗丟了10萬多部隊——英德停戰後全進了英國戰俘營;

  在北非,火炬計劃不但沒點燃,反而在亂七八糟的非洲之角、肯亞戰役中陸續丟了近10萬;

  在南美,一系列戰役也丟了近10萬部隊,還賠上了巴頓;

  在南非,閃電戰2.0直接讓美軍損失了近10萬,最後只有寥寥數千人逃到澳大利亞;

  另外在太平洋各次戰役、巴拿馬戰役、維德角戰役、百慕達戰役、紐芬蘭戰役、冰島戰役等各次作戰過程中,前前後後加起來又丟了近15萬部隊,同時還加上幾萬目前在夏威夷一線,但基本註定要損失的部隊——三年來美軍陸軍兵力損失高達60萬。

  第038章 在大不列顛(18)

  這60萬損失不像東線德軍那樣是損失一點補充一點再損失再補充的累計傷亡,這60萬中有80%部隊是一次性損失掉了,哪怕重建也只有番號而沒有靈魂,這對戰鬥力是毀滅性的打擊。

  這批部隊雖只占600萬陸軍兵力的10%,但全是陸軍中勉強還稱得上是有一定戰鬥力的部隊。現在美軍除李奇微在累西腓統帥的近20萬兵力、在澳新一線的10多萬兵力和在中美洲一線幾萬兵力還勉強算有點戰鬥力外,國內到處都充斥著裝備精良、後勤優渥、身體素質都算不錯,偏偏沒丁點戰鬥經驗的新兵蛋子師。

  這也是為什麼每到關鍵時刻,美軍只能想辦法先保護軍官撤退的緣故,華盛頓也知道這種行為傷士氣,但完全有迫不得已的苦衷——如果連軍官都保不住,誰來統帥這群初哥?毫不客氣地說,不說前後作戰5年、身經百戰的德軍精銳,就是目前跟著德軍在東線打醬油的黨衛軍美利堅集團軍放回美國國內現在都能算一等一的精銳了。

  只有李奇微統帥的兩個空降師先後與德軍連續交手數次且場面不落下風,還得到重整、整補與學習的機會,成長非常快,算得上唯一能與德軍正面對敵的部隊——可這種部隊實在太少,在600萬美國陸軍中連1%都不到,麥克阿瑟心氣再高也沒辦法。

  所以金上將激將法一出,陸軍方面啞口無言,最後只有等和拖。

  當然海軍也沒把話說死,海軍依然準備和軸心聯合艦隊較量一番,不過時間初步定在1945年4-5月份——那時大西洋艦隊大概能湊齊10艘埃塞克斯級航母和相關戰艦及配套飛行員,同時斯普魯恩斯和特納估計大西洋方向的軸心艦隊航母應該不會超過7艘(目前5艘),美國擁有50%左右的優勢;同時空軍如無大變故,至少能恢復到5000組以上兵力,這又會極大緩解壓力。

  參聯會的一致意見和金上將考慮得差不多:在1945年5-6月份發起對德軍艦隊進攻,爭取打一場「兩敗俱傷」的決戰,排除德軍後續援兵和海上優勢後再動用充分的陸軍兵力進行圍毆,對個別實在拿不下的據點,如果「曼哈頓計劃」研究的原子武器初步成熟,就準備試驗性地來一發尋求「最終解決」(美軍現在還不明白原子彈的威力,只把它當做大殺傷力的特殊炸彈),爭取用打一場酣暢淋漓的南美反擊戰讓德國意識到美國的厲害,然後雙方坐下來簽署比較體面的和平條約。美國再拼命攢上1-2年軍艦和飛機去對付日本,爭取把對方推回到澳新和東南亞一線——這樣在杜威第一個任期結束、即將尋求連任之際,美國可獲得一個不錯的戰略格局,也能便於杜威謀求連任。

  至於是不是能把日本徹底打垮,取決於戰爭形勢和德國的態度。在參聯會的設想里,要反推德國已不可能,雙方隔著大西洋互相叫板大概是比較理想的結果(南美南部默許德軍保留美洲共和國),日本相對而言更脆弱、更容易解決一點,一旦美軍占據上風,能恢復對遠東一線進行物資援助,就爭取再次武裝中國和東俄,用他們源源不斷的力量去對付日本陸軍,美國只專心對付聯合艦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