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松田千秋笑了:現在美國人哪有這麼多兵力?就算他們在家裡躲上1、2年憋產量,難道日本就不會增加兵力、增加航空母艦了麼?到時候往夏威夷堆上3000架飛機、15萬陸軍,再由聯合艦隊配合守衛,可保整個夏威夷固若金湯。

  「萬一美軍使用火箭武器呢?這次德國人打巴西用火箭武器效果非常好,我怕再過1-2年美國人也會有。」

  「火箭確實很有威力,但暫時還不是決定性武器,目前火箭給我的感覺更像一門射程幾百公里的火炮,精度還很差,難道我軍將士會害怕敵人的火炮?再說我們也會擁有火箭,目前國內和科爾談,德國原則同意轉讓全套技術,索價140億馬克,看能不能還價。」堀悌吉笑笑,「要付錢是拿不出來的,有這麼多錢我覺得不如買點航母、飛機、坦克。尖端科技一味靠買怎麼行,日本總歸要立足於自力更生,這樣才有世界地位。」

  「主要現在打仗,時間緊迫。」

  「假如雙方火力和兵器對等,美國人處於被封鎖,被炮轟的境地,他們很快會投降;如果我軍來守,有合適將領帶領可打到最後一兵一卒,如果你不相信,塔拉瓦戰役就能告訴你答案——這是日美兩個民族最大的不同,也是我唯一還敢和美國人較量的底氣。工業不如人、技術不如人、經濟不如人,如果連拼命勁都不如人,還打什麼,趁早投降算了。」堀悌吉自我解嘲道,「這話你聽聽就好了,別去外面講,陸軍馬鹿們聽了又要頭腦膨脹,須知,過猶不及……」

  「但如是別的武器呢?」松田千秋壓低聲音問,「比如,『仁計劃』或『F計劃』怎麼辦?」

  第047章 捷號作戰(17)

  在1938年德國發現核裂變現象後,日本學界同樣注意到這一划時代的信息,著名物理學家仁科芳雄在1939年提出將新發現進行軍事應用的可能性。次年,日本陸軍經研究認為製造原子彈切實可行,東條英機於1941年5月批准陸航遞交的「製造鈾彈報告」,指派仁科芳雄帶100多名學者進行研究,該計劃以仁科芳雄名字的第一個字命名,稱「仁計劃」。

  日本海軍不甘示弱,1942年也實施核開發項目,並以「原子裂變」英文單詞「fission」首字母命名,稱「F計劃」,由京都帝國大學提供支持,負責人是物理學家荒勝文策。

  1943年,仁科芳雄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研究,但日本缺乏實驗需要的鈾原料,便在本土、朝鮮、滿洲各地尋找鈾礦,又向德國尋求幫助。德國對此不能明顯拒絕,否則就是告訴日本自己在開發原子彈並反對日本研製——這會影響日德合作,但霍夫曼也不想加快日本的研發進度,便採取了折中辦法,告訴日方歐洲鈾礦石不多,德國已拿來自己研究,目前比屬剛果有鈾礦石,對其他國家德國嚴格限制輸出,日本作為盟友不在此列,不過沒有現貨,要等幾個月才能提供給日本,不過價格索取倒不貴。

  日本選擇了等待,最終在10月份順利拿到了幾百噸鈾礦石,這讓日方非常滿意,連忙運回國研究,今年打下印度後又在當地發現了鈾礦,喜出望外地加以開採,很快連上海黑市都能買到鈾礦石。

  上海黑市此時赫赫有名,只要能拿出硬通貨,各種各樣的東西只要不是太離譜都能搞到,重慶、延安、南京當局經常在上海購買急需的藥品和小批量軍火物資,甚至還能買到航空發動機、反坦克炮等中國方面根本生產不了的東西,至於無縫鋼管之類根本就是小意思,日本對此都睜眼閉眼——很多其實是日本自己放出來回籠資金的。

  除了實物,上海黑市最有名的還屬情報交易,形形色色人群在上海參與情報買賣,中國三派、美、蘇、日都在裡面插手,翻江倒海,德國和義大利在上海同樣派駐了不小的力量,上海街頭巷尾經常會莫名其妙死人,這些多半就是情報員和線人,其諜戰之驚心動魄,堪稱世界一絕。

  目前制約日本的問題不是礦石而是技術、設備和資源,到1943年12月,日本還從德國手裡買到了重水和2套濃縮鈾分離裝置,仁科芳雄計算後認為製造原子彈需要耗費日本十分之一的電力與二分之一的銅(他低估了電力需求但高估了銅的需求),並推測德國、美國甚至蘇聯一定已啟動了原子彈研製且進度比日本更快,對啟動濃縮鈾並試製原子彈工程躍躍欲試。

  當然有個固有體制問題沒法繞開:陸海軍核計劃此時還是各自運作,沒有協同更談不上合併——這件事情沒石原莞爾和堀悌吉等大本營大佬坐下來談根本擺不平。

  石原莞爾對核武器開發異常熱心,他很早便設想有一種「怪力光線」武器突然出現從而改變甚至結束戰爭,再加「仁計劃」比「F計劃」進度靠前,便提出由陸軍主導、大本營統籌,對此堀悌吉也答應了,可隨後陸軍提出經費不足,希望海軍承擔80%以上的費用並保障從德國得到其他技術、設備引進,這要求就讓海軍方面接受不了,哪怕堀悌吉答應,海軍其他人包括山本在內也有想法,事情一直僵在這裡,松田千秋作為堀悌吉的心腹,對整件事非常清楚——海軍中知道這件事的人不超過10個。

  不過在他看來這件事未必沒有轉機,接下去的夏威夷戰略要引入很多陸軍力量,不妨作為談判籌碼和陸軍談,所以才提起兩個計劃。

  聞聽此言,一直胸有成竹的堀悌吉罕見地沉默了,半天后苦笑著搖頭:「裂變武器超越了我的理解範疇,我到現在都很難相信有如此威力巨大的武器。退一步說,即便這種武器真有效,也不是日本目前能負擔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