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倒是我現在可以和各位聽眾好好擺一擺美國的歷史帳:

  第一筆,北美殖民地建立時,美國境內有超過1000萬印第安人,現在只有不到區區20萬,請問,這1000萬印第安人哪裡去了?這個陰謀集團中有很多富有的收藏家,經常誇耀的一種藏品就是印第安人頭皮,這東西從哪裡來的?

  第二筆,美國當年從非洲掠奪走了數千萬的黑人,將他們販賣為奴,現在還剩多少?

  第三筆,美國獨立時的國土只有東部十三州,面積不過80萬平方公里,250年來,發展成為50州、面積近1000萬平方公里的龐然大物,這些額外領土哪裡來的?德克薩斯一直屬於美利堅麼?你們的政治家敢說從未侵占過墨西哥人、印第安人的土地麼?

  這些歷史舊帳需不需要德國和歐洲人民幫你們梳理清楚?需不需要我們為印第安人、黑人討回公道?需不需要我們幫助墨西哥人民遏制侵略?」

  部分政治敏感性強的聽眾聽到這裡已深深皺起眉頭:這句話表面上是問責,實際上是威脅——如果美國政客再不知好歹,德國不介意聯合墨西哥、加拿大肢解美國!

  「部分美國人民或許還抱有幻想,只要這個利益集團、陰謀集團打贏,肯定或多或少會分到一點好處。他們通常都這麼哄騙人,但一貫以來的所作所為卻讓這種虛偽假象不攻自破,接下來我重點談談這個陰謀集團的背叛和背信棄義:

  300年前,歐洲人第一次抵達美洲大陸,印第安人熱情招待了殖民者,你們還為此設立了感恩節,但這個真正需要感恩的民族,最終倒在忘恩負義的屠刀之下;

  160多年前,北美殖民地進行了獨立戰爭,法國政府和路易十六給予美國政府極大的支持和幫助,甚至冒著本國財政債台高築的風險,派來了正規軍、派來了艦隊,結果在他因為債台高築導致國內革命時,你們袖手旁觀,不但如此,你們還趁著接下去幾年法國國內戰爭時期財政困難、無暇顧及美洲的實際,強行從法國手中用低廉到令人髮指的價格購買了路易斯安娜,將美國的領土版圖擴大到密西西比河流域——你們是做了筆好生意,但何嘗不是在法國人民身上狠狠戳了一刀?

  130多年前,在拿破崙戰爭時期,你們向西班牙殖民地佛羅里達大舉移民,殖民當局熱情地接納了這些移民,但不久你們就利用西班牙本國深陷戰爭的因素,強行發動獨立並最終『購買』了佛羅里達。

  80多年前,你們先是慫恿英法發對俄國的克里木戰爭,然後掉過頭又幫助調停戰事,假惺惺幫助俄國政府解決債務問題,從俄國手中購買了阿拉斯加……

  ……

  如果說這些例子年代都太久遠,我可以舉個近點的例子,幾個月前才發生的例子。

  戰爭爆發以來,英國皇家海軍一直將其主力艦隊置於英美大西洋聯合艦隊管理下,在最後一次北大西洋會戰中,為掩護美國艦隊撤退,英國艦隊司令、皇家海軍上將坎寧安不惜以身為餌,引誘我軍追擊,最終全軍覆滅,本人陣亡在波濤洶湧的大西洋中。美國艦隊不僅成功脫逃,還收攏了英國為數不多的精銳飛行員,這樣剖肝瀝膽的支援算最夠義氣的盟友了吧?

  可你們怎麼對待英國人?你們先威脅要停止援助英國,任由英國自生自滅。

  隨即又唆使駐英部隊政變,挾持皇帝和國會議員,綁架龐德元帥、布魯克元帥和波特爾上將等英國軍隊領袖,妄圖搶奪英國最後的2艘航母,為逼迫皇家海軍就範,你們還帶著突擊隊,在港口當著數千皇家海軍將士的面槍殺了龐德元帥!一位領導皇家海軍多年、德高望重、一直不遺余力為英美聯合作戰傾注心血的海軍元帥,沒死在敵人手上,卻最終倒在盟友從背後射入的子彈上……

  這種令人髮指、人神共憤的背信棄義,是一般心智正常的政治人物做得出來的麼?是一個自詡為正義領袖、自由世界代表的國家幹得出來的麼?

  事發後,陰謀集團沒有一句道歉,沒有一絲內疚,輿論避而不談這件事,對英國政府只說遺憾、誤會,連夠分量出席元帥葬禮的官員都沒有一個。

  難道龐德元帥拉著美國突擊隊向他扣動扳機的麼?」

  雖只是錄音播放,但戈培爾依然朝播音室里坐鎮的霍夫曼豎起大拇指,奉承元首講得好;後者也回以讚許的目光,表揚博士在提供資料方面的翔實和細緻……

  第006章 美利堅的前途(6)

  「聽到這裡,所有正派公道的美國人民應該已是大汗淋漓、愧疚不安了。

  當然還有一小部分人會心存僥倖,認為這只是針對外國而已,對此我想大聲說一句:這種忘恩負義不僅體現在對外關係上,對內問題處理亦不遑多讓。

  上次世界大戰,美國依靠在歐陸一線作戰將士們的奮勇拼殺打贏了,結果本應該發放給老兵們的退役金遲遲不發,甚至還可笑地將兌付日期定在1945年。在經濟危機年代,這些退伍老兵生活極為困苦,許多人一文不名、饑寒交迫、掙扎在死亡線上,為維持自己的基本生活,他們向華盛頓當局和平請願,但陰謀集團非但不給予救濟和安撫,還派出軍隊鎮壓。

  當華盛頓退伍老兵團體在軍隊包圍、射擊、砍殺下掙扎時,當老兵們在漫天大火中哀求逃生時,陰謀集團的成員和狗崽子們駕著遊艇,來到安納斯夏河岸旁,饒有興趣地欣賞整個場面——這是何等令人憤慨的一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