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是世界上第一種不以飛機為戰鬥手段的改造航母,其打擊手段是火箭——元首管他們叫飛彈航母。

  美國火箭開發權威羅伯特·戈達德曾向參聯會描繪過一種可怕的場景:數十艘德國貨輪滿載著火箭在距離美國海岸線幾百公里以外的地方進行發射,人口密集、遍布工業設施的東部大城市變成一片火海,現在他的「夢想」終於要實現了。整套戰術將以火箭開路,為航母編隊突防創造更好的機會——像極了中世紀戰爭騎兵衝鋒前擲矛手們先把手中成千上萬的飛矛投擲出去、形成密集殺傷的場面。

  一種用現代科技武裝起來的暴力美和飽和美——在此之前還只有霍夫曼懂得欣賞,在今天之後,所有人都懂得該如何欣賞了。

  4艘擲矛手其實裝備了兩種火箭,一種是16噸級的V2+飛彈,戰鬥部1000公斤,最遠射程600公里,他們將在500公里左右位置進行發射;一種是3.5噸級的V3飛彈,採用衝壓發動機,戰鬥部750公斤,最遠射程450公里,他們將在400公里左右的位置進行發射。

  這是兩種不同形式和運作邏輯的火箭。

  V2是典型的彈道飛彈,每艘擲矛手可攜帶24枚常用和12枚備用彈,速度快,最高可達4.8馬赫,地球上還沒有可防禦的東西。

  V3是典型的巡航飛彈,和前輩V1火箭一樣很像一架無人駕駛的自殺飛機,不過比V1速度快,將近750公里/小時,超過現在所有活塞發動機飛機,雖然很難防禦,但依然可被防空火力所擊落,每艘擲矛手可攜帶64枚常用和32枚備用彈。

  雖然都叫飛彈,但兩者塊頭不同、發射方式不同、造價也截然不同。

  每一枚V2+飛彈價格大約在14萬馬克,而V3飛彈價格大約在3萬馬克。比起V1不過7500馬克的價格大大漲價,但對現在的德國而言根本就是九牛一毛。

  當初發動對大不列顛最後空襲時,德國一口氣打光了前期生產出來的所有V2+飛彈,經過這幾個月開足馬力的生產又積攢了更多的貨色。在地面發射、發射井發射、鐵路機動發射相繼獲得成功後,霍夫曼終於要開始嘗試艦載發射了。

  不過德國顯然還沒像戈達德預料的那樣使用意志輪作為發射平台,因為火箭發射前需要起豎和穩定平台,然後還要存儲燃料,因此利用油輪改造飛彈航母是霍夫曼與專家們討論後最中意的目標。

  4艘滿載火箭的油輪主要艙室已改造為飛彈和發射地容身場所,最深層的艙室在經過100mm裝甲鋼加固後成為火箭燃料儲存所在地。一般來說,火箭在燃料灌注前危險不大,風險最大是這批易燃易爆易腐蝕的燃料。所以不但要進行艙室加固,還要選擇在夜晚進行灌注避開敵軍飛機可能的襲擾。地勤們現在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將這批燃料注射到火箭箭體燃料箱中。

  德國火箭水平是世界獨一無二,如果說噴氣機還有英國勉強稱得上不相上下的話,火箭技術遙遙領先於其他國家。在佩內明德講話後,困擾德國飛彈事業發展的很多問題,諸如資源、材料、人手、發展方向等一一得到了解決,取得遠比歷史上更突出的成績。

  歷史上V2最遠不過就打了370公里,現在經改造的V2+可輕鬆打到600公里,且提前進入實用階段,實現批量生產。

  在發射場試驗基地中,有已通過驗收、由兩級火箭串聯起來的超級V2(後重新定名為V4),最遠射程1200公里,可從佩內明德基地一直打到挪威外海,預計從10月份開始批量建造,同時在改造該款飛彈的潛射性能;目前正緊鑼密鼓試驗的是兩級串聯外加4個附加助推器的V6火箭,射程預計2500-3000公里,可以從佩內明德一直打到巴倫支海,是準備放入XXX級超級潛艇的戰略潛射火箭,彈頭最大承載力5噸——可搭載超級炸彈使用。

  使用三級火箭附加4個助推器、擁有5000公里以上射程的V8火箭也完成了有關設計,準備在適當時機展開地面點火試驗,根據布勞恩的進度表,預計將在1949-1950年生產出來,彈頭承載量同樣5噸,不但計劃搭載超級炸彈,還準備搭載更高級的核聚變炸彈。

  但V5巡航飛彈的開發不太順利,對這款飛彈的開發要求是可實現飛機掛載,重量不能大於800公斤,射程不少於120公里且突防速度不低於900公里/小時,現在三個目標只能實現其中任意兩個。

  由於V5不能實現,連帶基於V5,準備反輻射的V7暫時也沒法實現(重量不大於250公斤,戰鬥部不少於50公斤,射程不低於60公里)。

  從型號就可以看出來,現在單數結尾的都變成了巡航飛彈,雙數結尾的都變成了彈道飛彈,霍夫曼準備等下一階段重新推出命名法,把巡航類和彈道類區分開來。

  歷史上困擾德國火箭的精度問題逐步得到改善,V2+彈道飛彈和V3巡航飛彈使用了三重引導機制:第一,慣性陀螺儀;第二,敵方無線電輻射引導;第三,本方無線電指令引導,如有必要V3還可加裝經改良的紅外引導。

  同時,這次在V2+彈道飛彈上還安裝了康拉德·楚澤先生的傑作,使用電子管與繼電器組合的Z5型核心計算機,運算速度接近800次/秒,之所以說是核心,是因為安裝在火箭上的計算系統只需要安裝給定邏輯進行計算而不需要具備通用編程能力,也不需要完整計算能力,大大簡化後可安裝在上面,為保密還安裝有定時自毀裝置。

  在德國國內,1000次/每秒的通用型Z5計算機已在各個核心領域發揮作用了,康拉德·楚澤研究團隊的下一個目標是Z6——由電子管和電晶體一併構建,運算速度可達10000次/每秒的大型通用計算機,這個被霍夫曼稱為「我的退休金」的科研項目現在估值已超過5億帝國馬克,一旦Z6製造成功,至少可達15億馬克估值——全德國乃至全歐洲的大專院校、科研機構乃至政府要害部門都用得著,而且是天然壟斷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