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讓返航攻擊群中的戰鬥機加快返航並先行降落補充,騰出位置為攻擊機補充。」

  這意味著下一步作戰要進行交叉換位:上一輪執行防空任務的戰鬥機將執行護航任務,而上一輪護航的戰鬥機將執行防空任務。

  好在德國飛行員比較多,伊勢號、國王號上的後備飛行員在落水後輾轉又上了讓·巴爾號,有足夠人手進行替換。

  14:02分,第一批返航戰鬥機出現在視野範圍里,他們還不知道本方艦隊的情況,只知道儘可能去L12號航母上降落,看到海面上空蕩蕩的模樣,很多人在耳機中驚叫起來:「國王號呢?伊勢號呢?L11呢?」

  「別找了!全沉了!立即在L12號降落!」

  「快!」

  L12號上,全部地勤、後備飛行員、司令塔里空餘的參謀們全跑過去幫忙。

  讓·巴爾上也進行著差不多的動作,各種各樣的魚雷、炸彈、燃油箱提前擺列開來,連欣茨本人也撲上一線,只有克蘭克和幾個核心參謀在安排下一步編隊構成。

  德軍現在一共還有159架飛機,考慮到美軍還有2艘航母和不俗的空中力量,他決心留下64架戰鬥機,出動95架飛機投入進攻。

  「告訴空軍,如有可能,請務必再支援我們16架飛機。」

  收到克拉克的求援電報,空軍咬牙切齒地又擠出了16架掛載副油箱的戰鬥機飛往艦隊上空,德軍防禦力量終於達到了80架這個令克拉克比較心安的數字。

  14:37,Ju-198攻擊機開始返航,全部被引導去讓·巴爾號上降落,看著空蕩蕩的海面和還在冒硝煙的戰列艦,所有人都知道發生了什麼,心頭積壓著全是怒火。

  「弟兄們,加油干啊!」欣茨在讓·巴爾甲板上鼓勁,「美國人撐不住了,哪怕我們拼光了也不要緊,元首安排的增援部隊過幾天就要啟程!到時候南大西洋是我們的天下!」

  「元首萬歲!」

  「陸軍打贏了俄國人,我們海軍一定能打贏美國人!」

  「海軍萬歲!」

  「各位戰友,成敗在此一舉,我對不起大家!」富蘭克林號上,尼米茨走出艦橋踏上甲板,本想給飛行員們打打氣,卻不知該說什麼。這些熟悉、不熟悉的面容再過幾十分鐘就要踏上征途,他不知道能回來多少人!從某種意義上說,他是在親手送這些小伙子去死。

  「長官,和德國佬拼了,美利堅沒有孬種!」一位年輕的飛行員攥緊拳頭吼道。

  「好好活著回來!」尼米茨流著眼淚和他們一一握手、擁抱,「無論多晚,我都在這裡等你們!」

  「長官,您也要保重!」

  下午3點,整個參聯會都知道了海軍戰況,還知道金上將再次住院,尼米茨又不在,現在是特納臨時代理主持海軍事務。

  特納猶豫了一下,艱難開口道:「即便尼米茨將軍打贏這一仗,德軍即將抵達的主力艦隊也是他承受不起的,海軍可能要進入休整期,等10月份新航母服役。我下午已和船廠打過電話,催促再次加快進度,但船廠表示再多只能加快5-7天,不可能再快了。」

  「南美局勢怎麼辦?」

  「海軍上周已出動艦隊協助陸軍搶運物資,數量將近30萬噸。明天會再放行一批貨輪,數量在25萬噸左右。」特納建議道,「接下去只能靠陸軍守住南美北線,海軍希望再用戰略空運搶運5-6個師上去。」

  「現在南美我軍有多少兵力?」

  「11個師級單位,大約25萬人。」馬歇爾道,「但有7-8萬部隊缺乏裝備和物資。」

  「那就加緊搶運。」杜魯門想了想,「如果有30萬兵力,你們有信心堅守到10月份麼?」

  「那要看敵軍有多少兵力?」

  多諾萬道:「根據多方情報佐證,德軍這批增援部隊可能在10-12萬人之間。」

  「敵軍目前將近8-10萬部隊,如果再加10-12萬,至少就有20萬人,德國人還有海軍優勢。」馬歇爾苦笑,「我認為南美兵力不能少於40萬,裝甲師也不能少於5個。」

  「就按這兵力調度吧。」杜魯門對特納道,「希望海軍能在德軍主力艦隊抵達前完成增援物資和裝備調度,兵員一律從空中走!你們有困難麼?」

  後者點頭應允。

  杜魯門掃視了一圈,接下去3個月對他而言是至關重要的,第一,有最後一場總統候選人辯論;第二,南美局勢會見分曉;第三,11月份要展開總統大選。

  雖然他已做好了放棄的準備,但該想法還沒和黨內高層溝通過,他必須和大佬們協調:退選雖比落選更令人震驚,但對他來說卻不失為一個保全面子的做法。甚至還可以做得更高風亮節一點:承認自己領導戰爭不利,主動承擔責任而退選,但要表示將繼續與邪惡軸心繼續抗爭。

  至於下一步是戰是和,還是讓杜威去頭疼去吧——你以為總統這麼好當?

  15:38,美軍第二波攻擊群出發,所有人都坐立不安,等待命運宣判。

  杜魯門乾脆現場辦公,討論是否要繼續追加衣阿華級建造的需求——這個建議是特納提出來的,開口要增加3艘。加上配套經費,差不多優勢5億美元的預算開支。馬歇爾不太支持,但他不好直接表示反對——否則上次造1000多輛毫無用處的M6重型坦克的事怎麼解釋?那也是近1.5億美元!

  但杜魯門否決了這個建議:「我覺得戰列艦建造周期太長,要3年後才能用,據說日本、德國都不再興建新的戰列艦,我們能完成現有建造計劃已不容易,何必再自討苦吃?」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