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一邊罵邱吉爾政變叛國,一邊罵艾德禮政變投降,但有一點事實不容迴避:曾號召要率領4500萬大不列顛子民抵抗到底的邱吉爾首相現在卻拋棄了他口口聲聲要戰鬥到底的祖國和人民。

  為樹立正面形象,同時也為了給新政府正名,艾德禮內閣公布了龐德元帥的死因,指責美國政府利用駐英美軍發動政變、扣押議員,試圖建立邱吉爾「獨裁與走狗」政權,而邱吉爾則反過來攻擊艾德禮投降賣國、將皇家海軍留下來的主力軍艦讓給德國。

  雙方屁股底下都有屎,處於一團混戰狀態,以至於民眾也分不清楚究竟誰對誰錯,但有一個觀點是比較一致的,在德國奪取冰島後,大英帝國已被徹底困守在北海了,軸心不用打也能把大不列顛困死,因此沒有人叫囂「抵抗到底、本土決戰」之類的瘋話。

  每天都有大量的中、上層人士離開大不列顛,機票、船票都一票難求,價格高昂,中產階級變賣全部家產都買不起一張機票或船票。對這些人物的出逃,艾德禮內閣和愛德華八世表示憂心忡忡,但霍夫曼卻認為,這波出逃浪潮不是新政權的危機,恰恰是新政府的機會——「反對陛下的人走了,留下肯定都是擁護陛下的人」。

  愛德華八世對這個結論感到愕然,但隨即又點頭稱是。最簡單的道理,官少了、議員少了,這些位置都需要補充,充實進來的就是新政權的既得利益維護者。

  第043章 黑貓(2)

  在柏林逗留時,霍夫曼給黑貓支招:既然有產階級逃亡加拿大,那就形同叛國,有關財產可由國家沒收,然後重新發賣用,利用這筆資金迅速購買糧食、藥品或其他生活必需品發放給普通民眾。

  愛德華八世大驚失色:「這不變成共產主義了麼?」

  「陛下,共產主義是不加區別的沒收一切有產者,國家社會主義是有區別、有差異地對待有產者……我們為什麼只沒收猶太人的財產,因為他們對國家犯下累累罪行,這是懲惡揚善、重塑國家形象的必由之路。」霍夫曼笑道,「如果一個貴族背叛國王只需要受言語上的懲罰,那他永遠都處於動搖之中,溫斯頓敢學克倫威爾清洗議會,那他就要做好當克倫威爾的準備。」

  愛德華八世倒吸一口冷氣:克倫威爾的下場他是知道的,復辟年代,已去世多年的克倫威爾的屍體最終被從墳墓中挖掘出來,梟首示眾。

  他喃喃自語道:「這樣,是不是不利於和解?」

  「和解?」里賓特洛甫大驚小怪地嚷了起來,「他們是英國淪落到現在這個地步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陛下出來收拾殘局,大不列顛這個光榮的名字都快要蒙塵了——自古以來有殖民地獨立的,但獨立殖民地敢騎在宗主國頭上我可從來沒見過!」

  愛德華八世為難地點點頭:殖民地當然指的是美利堅,可現在他能拿美國人怎麼辦?

  「陛下,事在人為,當一條舊路走不通時,新路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您是說?」

  「拿破崙三世是通過選舉上台的皇帝,他所憑藉的除拿破崙這個姓名,毫無長物;當魏瑪德國不足以重塑德意志的偉大和驕傲時,第三帝國便孕育而生了……」霍夫曼露骨地勸道,「當君主立憲、責任內閣不能保證國家的長治久安、不能真正對國家負責時,溫莎王朝的榮光便等待著陛下……」

  「我……」愛德華八世被震住了,他懂元首的意思——儘可能恢復王室的權利,即便做不到獨裁,也要能干涉政治。

  「陛下。」里賓特洛甫勸道,「在我看來,奧斯瓦爾德·莫斯利先生(英國法西斯黨領袖)比那些大臣愛國得多,他們是出於個人利益為國家選擇立場,而他是為國家選擇自己的立場,誰高誰低一目了然,當然,萬事從長計議,我們希望您統治一個友好、團結、強大和富有朝氣的英國。」

  經過霍夫曼和里賓特洛甫的反覆解釋和勸說,愛德華八世馬上就明白這是鞏固其政權統治基礎的好機會:這些不動產在現在情況下一定是廉價拍賣,買得起的、能撿便宜的只能是國內的有產者和資本家階層——這就籠絡住了上層為愛德華效力;獲得金錢用於購買必需的民生物資並按照人頭分配——這就籠絡住下層效忠愛德華。

  只要抓牢這兩者,內閣構成不了對他的威脅。

  愛德華迅速反應過來並改變行程,推遲回國,但散發消息,用消息試探國內政局的變化和民眾的感受,於是他人還在國外,但消息和措施卻一條條往國內放送。

  艾德禮本來想將他控制在手裡當成傀儡對待,但命令和措施一條條發布後,王權的聲音甚至壓倒了內閣的威信。宣布迎回國王的消息剛剛發布,他們又沒和愛德華八世詳談,根本制止不了他的聲音。

  7月2日清晨,一搖三晃,在歐洲大陸足足逗留了9天的愛德華八世全家抵達倫敦,艾德禮等政府要員前往迎接,碼頭上一番人山人海。黑貓定了定神,發表了獨樹一幟的演講:

  「8年前,你們認為我不符合這個國家的傳統與宗教,認為我不該擔任這個國王,我服從並退縮了,宣布遜位;

  8年之後,當這個國家滿目瘡痍、走投無路之際你們又想起了我,希望我回來擔任國王,我再一次服從了,宣布接任……

  今後,如果你們認為我不再適宜當這個國王,我會再次退縮,將這頂王冠交到你們認為合適的那個人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