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且艾德禮剛才代表眾人說話並且說名單已在開列之中,邱吉爾更是一驚:這只能說明一個事實,這些人都已串聯好了,甚至連各大家族都溝通到位了——這幾天他們幹了這麼多事?

  至於各大家族的名單,邱吉爾不用看就知道肯定是一半核心力量去加拿大,一半留在本土——套路和當初紅白玫瑰戰爭時期分別效忠一模一樣。

  「克萊門特,我走之後是你來當首相麼?」他注視著艾德禮,開口問道。

  「也許是吧,不過還要看議員投票的結果。」艾德禮被他盯得有些心裡發毛,雖然大家開會之前就商量好了,如果胖子今天還不肯就範,那就要採取斷然措施罷免他的職務並宣布最終結果了,否則黑貓那裡也等不下去,但現在邱吉爾這麼單刀直入,他還是有點感覺棘手。

  「那麼,駐英國這10多萬美軍你們打算怎麼辦?」邱吉爾冷笑道,「你們不可能神不知鬼不覺地瞞過這麼多人。」

  「這正是我們要討論的問題之一。」艾德禮這時候略微恢復了一點平靜,「德國人要求我們收繳這些美國人的武器並要求他們投降,如果我們辦不到,他們就自己來,這是個很困難的要求。第一,我們很難向部隊解釋為什麼要對美國友軍下手;第二,我們不能訴諸武力,任何訴諸武力都可能引發一場英美戰爭,無論結果如何,都會影響彼此甚至美加關係;第三,我們更不能讓德國人來收繳;第四,德國人也不同意放他們回美國……」

  「他們自己知道麼?」

  「知道情況,現在非常緊張,冰島陷落後加劇了彼此的不信任感,美國人目前的警惕性很高。」

  「怎麼一個高法?」

  「差不多相當於英人英艦的水平吧。」龐德補了一句,「還有美國貨輪和其他平民,也面臨這樣的棘手情況,但這個德國人沒有強制要求,只要求收繳美國軍艦和船隻,其餘美國人不作為俘虜看待——或者讓他們留在英國自食其力,或者通過第三國遣返。」

  邱吉爾閉上眼睛想了一想:「我有個主意,可以處理你們的困難,不過風險很大……」

  「您說說看?」

  邱吉爾立即講了他的觀點,眾人聽完後眼睛瞪得滾圓,這樣也可以?首相真是……真是!

  「這樣恐怕會有……」

  邱吉爾冷笑一聲:「方案我給你們了,你們討論2天吧,2天後我來聽答覆,行就行,不行我去加拿大了……」

  第013章 帝國夕陽(2)

  「邱吉爾首相發來電報,證明蘇德已停戰,目前處於洽談媾和階段,他那裡已撐不下去,一群議員、內閣大臣甚至幾個軍方領袖在逼迫他接受德國和談條件。」國務卿赫爾向杜魯門報告道,「情況到了非常危急的關頭,迫切需要我們拿出應對方案。」

  杜魯門按住額頭,竭力不讓暴跳的血管衝擊太陽穴,深深吸了一口氣後問道:「消息可靠麼?」

  「我們沒有其他消息渠道,德國人還未公布,但莫斯科的外交人員表示他們也察覺到政治風向及蘇聯機構的不同尋常之處——仿佛在為遷徙做準備。」

  「大英帝國頂不住了?」

  「頂不住了,英國雖還有幾百萬軍隊,但沒有海軍,同時缺乏各種原料特別是燃油。根據他們透露,燃油最多還能支持4個月,最要緊的航空燃油非常稀缺,如果再維持冰島戰役的出擊規模只能最多支持2周,已無力再戰。」

  「真是個令人沮喪的壞消息,美利堅馬上要孤軍奮戰了。」

  「首相有一份密電,問我們同不同意他執行『D日』計劃。」

  「這是個什麼計劃?」杜魯門好奇地問道。

  赫爾看四下無人,悄悄附在杜魯門耳邊道:「當初總統派多諾萬上校擔任特使和邱吉爾首相說好一旦情勢不利且對方提出請求,我們在英國的部隊將協助他穩定大局、堅持抵抗……」

  杜魯門震驚地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他當然懂赫爾口中這番話的意思——「穩定大局」是政變的代名詞而已。

  「這……這……」他張口結舌,「總統同意該計劃?」

  「口頭同意了。」赫爾想了想,「參聯會三位主要軍方代表應該也知道這件事,您不妨再問問他們。」

  「還有誰知道?」

  「可能還有霍普金斯先生。」

  杜魯門點點頭,知情範圍倒不大,都是羅斯福總統的心腹和得力幹將。他想了幾分鐘,決定不能魯莽,搞政變這種事不但違背美國體制,還容易造成人心不穩。於是答覆道:「我有數了,一會召開參聯會討論該問題。」

  赫爾知道他壓力太大,不便再火上加油。

  昨天與杜威的政策與形勢分析辯論會杜魯門感覺應付起來很吃力,從媒體的印象來看,大家認為杜魯門很委屈,很多責任不該他背負,但既然在這個位置上就必須承擔責任,杜威發難的焦點有兩個:

  第一是杜魯門對華萊士的「迫害」,認為杜魯門執行的策略與華萊士當初聲稱的幾乎沒有區別,為什麼當初杜魯門要用「叛國」這種字眼攻擊對方?現在杜魯門自己是不是在叛國?

  第二,大戰打到這份上,軍事屢屢受挫,財政開支如流水一般支出,究竟該如何解決?

  對第一個問題,杜魯門認為情況不同、時間不同,不能一概而論,甚至巧妙地引用了一個反例——「珍珠港事件前,反對日美開戰、主張日美和好是愛國者;珍珠港事件後,主張日美開戰才是愛國者,只差短短几天,判斷標準就改變了,改變的不是說法,是現實!」這反例雖然牽強,但勉勉強強算是應付過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