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莫洛托夫臉越來越長、悶聲悶氣道:「既然這樣,你們為什麼不這麼做呢?」

  「因為要打美國啊!」里賓特洛甫兩手一攤,一臉無辜道,「美國是世界猶太人的總後台,大資本家、大野心家的幕後聚集地,一再拒絕我們的和平誠意……元首打算給他們一點顏色看看。現在全歐洲都在造船——您應該知道德國現在海軍實力是世界第一,船台上的軍艦比美國人還多(吹牛不打草稿);我們的飛機性能世界最好,只有我們用噴氣機(繼續吹);至於潛艇就更不說,德意志海狼比全球其他國家潛艇全部加起來都厲害(勉強靠譜)……現在我們同盟了拉普拉塔集團,打贏了巴西最好的部隊,整個南美翻天覆地;太平洋上還有500萬日本兵虎視眈眈;如果美國人還不醒悟,我們就把他們徹底打敗、擊垮!」

  「你吹牛!」

  「吹牛?」里賓特洛甫像受了委屈一般跳了起來,「我為什麼要吹牛?我們都和其他國家說好了,戰後肢解美利堅——東部13州還給英國人;原來的路易斯安娜給法國人;日本可以得到西部的加利福尼亞和夏威夷;墨西哥人能收回包括德克薩斯在內的大片領土,荷蘭人、比利時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都可以分一杯羹,史達林同志如果願意派紅軍出征,阿拉斯加可以還給你們!」

  莫洛托夫目瞪口呆地聽他吹牛,仔細想想好像有那麼一點道理。

  冷不防對方話鋒一轉:「當然,這都是建立在你們願意接受停戰條件的基礎上,如果不肯,那元首就只能捏著鼻子先和美國人停戰以便集中精力對付你們——正如美國人想集中精力對付日本人一樣。說到底我們和美國沒有深仇大恨,我們只是對美國有些做法不滿意!論仇恨,墨西哥人、日本人、南美人比我們大得多!」

  「蘇維埃和你們也沒有深仇大恨!」

  「所以元首才願意靜下心來和史達林同志好好談談,兩國都是社會主義,對路線、主義、理論看法不同,但不妨礙求同存異。」

  莫洛托夫咬牙切齒道:「你們打了3年,造成我國軍民幾千萬死傷,就為了求同存異?」

  「不為求同存異還為什麼?」里賓特洛甫聳了聳肩,「我們占了蘇維埃的土地麼?沒有!我們奴役了蘇維埃人民麼?沒有!我們幫助一大批想獨立的國家實現了夢想;幫助渴望土地的烏克蘭農民獲得了土地;幫助願意生活在正常體制下的人民獲得了自由和秩序;我們給了你們給不了或不願給的東西——否則就不會出現烏克蘭家家戶戶自發懸掛元首像的事!倒是你們乘人不備,先吞波蘭,又吞了波羅的海三國,還想吞芬蘭……」

  「好了好了。」莫洛托夫被他繞得頭昏腦漲,「不扯這麼沒用的,我們來具體談談條款。」

  里賓特洛甫心裡一陣狂笑:元首交代的,要給莫洛托夫同學好好上次國際政治課的事終於辦好了,我還是很能幹的嘛……

  第008章 轉折(8)

  莫洛托夫是外交人民委員多年的老外交家了,對於政治談判有自己的理解和心得,也和形形色色的人群打過多年交道,與里賓特洛甫也算是熟知。因此雖然在戰場上整體處於下風,但談判桌上還是一如既往地沉穩,絲毫不露怯意。

  按照正常的談判流程,這種事關兩國重大問題的事項需要先由低級代表開始磋商,等差不多了再讓高級代表、外交部長出面,但他深知現在形勢緊張,不能採取這種從容的辦法,因此決定進行單刀直入的談判方針。

  在談判前,他考慮了很多方面,也思考德國人會如何逼迫,但像里賓特洛甫這麼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他還是聞所未聞、料所未料。於是他適時轉換話題,不陪里賓特洛甫吹牛了,先決定談點有用的條款。

  第一個突破口他也是精心思考和選擇過的——不能一上來就在領土等大的要害條款談,否則很容易談崩,必須先有小到大,慢慢迂迴。

  他首先表示:「既然貴方認為是求同存異,但現在我們已願意坐下來談判,是不是就體現了求同存異的精神?是不是可以先停火一段時間已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他以為對方會拒絕或者搪塞,但里賓特洛甫居然下意識地點點頭:「停火可以啊,打仗要死人的,不過我再補充一句,不但要停火,而且還要調整軍隊調動,免得發生不必要的誤判。」

  莫洛托夫笑容一僵,這問題卡住了。

  現在紅軍整體處於被德軍包圍的態勢,而且從烏拉爾工業區往南翼戰場輸送裝備、物資和補給的路線已基本斷絕了,如果停火再加停止調動,等於部隊主力還在德國包圍圈中,德國人可以從容不迫地調集物資和補給,紅軍就只能幹瞪眼著急,一旦重新開火,情況將會更加不利。

  他解釋道:「這個,有些部隊應該收攏一下,我方……」

  里賓特洛甫點頭附和:「或者你們把史達林格勒的部隊收攏去阿斯特拉罕?」

  得,第二個修正意見也卡住了,於是莫洛托夫只好換個話題突破:「關於停戰後我方兵力的問題,200萬規模太少了,這不但與大國地位不相稱,也不符合我們的安全需要。而且貴國還要駐軍100萬,這樣……」

  「元首正是出於安全考慮,才建議貴方軍隊限制在200萬左右的。」里賓特洛甫認真解釋道,「這也是為貴方好,因為弗拉索夫方面我們會將其軍隊限制在100萬左右,這樣加上我們的100萬,雙方實力大體是均衡的。到時候蘇維埃在烏拉爾一線部署50萬軍隊,在其他國境線部署50萬,在遠東部署100萬,我們認為可以滿足需要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