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心懷不滿的葉廖緬科向莫斯科打小報告,暗示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壓制自己,史達林本人正在興頭上,自然對這樣的保守作風不滿意,不過他知道朱可夫一直以來很辛苦,打得也不容易,所以沒去找朱可夫的麻煩,而是把華西列夫斯基好好訓斥了一頓,讓他「轉變觀念,抓好反攻」。

  得知莫斯科風向大變,羅科索夫斯基也出動2個集團軍進攻,到5月20日,紅軍已占據了半個高加索草原,甚至壓過伏爾加頓茨克一線,距離羅斯托夫只有200多公里。

  這局面讓史達林很高興,也就不計較羅科索夫斯基一開始的觀望態勢,興致勃勃地到地圖前駐足觀望,看了又看之後問華西列夫斯基:「如果我們能拿下羅斯托夫,是不是可以把德國人關在高加索里?」

  「理論上如此,但實際上存在很多困難。」

  「你說說看。」

  「第一,德軍在高加索還有出口,即通過刻赤半島渡海到克里木半島去;第二,關在高加索的德軍數量太多,克萊斯特集群大約有50萬部隊,另外配合作戰的傀儡軍和其他僕從軍還有20多萬;第三,羅斯托夫一線肯定會面臨德軍強力衝擊,北面有霍特集群的裝甲集團軍;第四,羅斯托夫是德國南方集團軍群司令部所在地,背靠大海很難攻下;第五,德軍擁有制海權,亞速海、黑海他們都可以利用海軍從容調遣兵力……」

  「照您的意思說來,羅斯托夫不用打了?打了也是白打?」

  聽史達林口氣中明顯的不悅,華西列夫斯基嘆了口氣,換個說法道:「也不是不打,而是不能打太多。應該先定個小目標:爭取在高加索集中100甚至更多一點的兵力,吃掉德軍20-25萬。為達到該目的就不能打太快,而應徐徐推進,驅趕一部分德軍或通過羅斯托夫方向或通過刻赤半島方向撤退,等到剩30萬左右再封閉包圍圈。」

  史達林滿心歡喜想將這60-70萬軸心軍全吃下去,聽華西列夫斯基這麼說,頓時心就涼了半截——吃掉德軍一個集團軍群和重創一個集團軍群的意義完全不同。

  「另外不容忽視的一點是,德軍繼續在中央戰線發動猛攻,我軍抵擋不住,同志們甚至還在進攻序列中發現了黨衛軍美國師……」

  「等等,維德角上投降的那兩個美國師?」

  「主要是這批部隊,還包括非洲戰役中被德軍俘虜的美國兵。」

  「好嘛,羅斯福自己的部隊沒管好,反而來打我們了。」史達林怒道,「狠狠還擊,重點對付這支美國走狗部隊。」

  華西列夫斯基苦笑:「可美國兵打起來戰鬥力似乎不弱,裝備和物資都很充足,不知道他們是被希特勒洗了腦還是怎麼的,總之打起來悍不畏死!」

  「這真是,這真是!」

  聽華西列夫斯基說起中央戰線,史達林就沉默了:為給中亞和南翼增加兵力,他不斷抽調中央方面的軍隊,到現在為止,德軍先頭部隊已衝擊到葉卡捷琳娜堡和車里雅賓斯克一線,再過一個多月,如果戰況還沒根本性扭轉,整條中央通道就會被德軍封閉。到那時,蘇聯南北兩線雖然在縱深地帶還連成一片,但運輸通道就斷了,難道還指望中亞那破地方為南翼源源不斷輸入裝備和物資?那崎嶇不平的路早晚把人坑死。

  北線也同樣存在類似情況,接下去南北兩線都必須立足於自身工農業生產水平滿足戰事需要,這對集中了300多萬兵力的紅軍來說,顯然難度太高了點。

  現在德軍和紅軍就像是圍棋上「相互緊氣」一般,誰憋不住,誰就輸了。

  霍夫曼可不怕史達林和他比緊氣,不說他還有雷神之錘這個大殺器,就是高加索那60-70萬軍隊真被紅軍包圍他也不怕,亞速海、黑海完全可送上足夠的物資和給養,要想解決60-70萬大軍,紅軍不準備200萬傷亡根本不要想。德國人丟這個數字固然難受,但不至於傷筋動骨,如果紅軍再丟200萬,他都不知道史達林還能再從哪裡搜刮出軍隊來。

  歷史上到諾曼第登陸前,德國在東線永久性損失已超過300萬(陣亡、失蹤、被俘和無法恢復的傷勢),現在該數字只有100萬出頭,連大部分被俘人員都接了回來,後備兵員有較多富餘,這不但讓霍夫曼有餘力在南美、非洲、中東開火,還有能力承受一次比較重大的失敗。

  以他的本意,他連這50萬也不想犧牲,所以曼施坦因下達給克萊斯特的命令非常明確,快速收縮、內線作戰。

  史達林最後沒和華西列夫斯基過不去,只吩咐道:「我希望在短時間內取得一場勝利,然後才有下一步作戰的本錢。25萬也好,50萬也好,我都不計較,關鍵是我要一場勝利,重大的勝利!」

  「史達林同志,我們將竭盡全力!」

  5月22日,南路紅軍占領邁科普,北路紅軍占領埃利斯塔,目前紅軍所占據的高加索地區已超過一半,但讓華西列夫斯基和朱可夫都憂心忡忡的是,德軍控制防區雖在逐漸縮小,但並未有德軍撤出高加索地區的跡象和意圖,反而抵抗和短促突擊越來越頻繁、愈來愈厲害。

  更麻煩的是,他們這二十來天進攻雖然在地圖上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戰果卻很少,大多數德軍只談得上「擊退」——如果不說德軍主動後退的話,俘虜也沒抓到幾個,本方損失卻不小。

  切爾尼亞霍夫斯基的攻擊矛頭一直在損耗,挺進外高加索後的傷亡超過10萬,朱可夫已連續給他補充過兩次兵力;堵口的崔可夫部傷亡陸陸續續也超過了3萬人,迫使朱可夫又給了他一個軍,而盆地里的舍爾納部隊兵力卻未減少,因為伊朗方向德軍陸陸續續補充超過了5000人。在將空降師調往阿拉伯半島布防後,在伊朗的德軍已下降到只有5萬出頭,即便這樣,頂住切爾尼亞霍夫斯基進攻集群留下的7萬餘兵力依然綽綽有餘。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