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坎寧安無奈閉上了眼睛,竭力不讓眼淚流出來。

  「長官,甲板核心段被毀,機庫也被炸毀,不過沒有燃料和彈藥殉爆……」

  剛說這句話時,「咚」地一陣劇烈爆炸響起,所有人都立腳不穩,幾個年輕參謀拼死把坎寧安的輪椅護住。

  「右舷中雷一條……正在損管。」廣播傳來艦長的聲音,「本艦還能堅持。」

  坎寧安點點頭:「堅持住!我帶你們回不列顛去,我們死也死在回不列顛的路上。」

  「只能等待第三波了。」克萊曼率領第二攻擊波投完全部彈藥,戀戀不捨地觀察了戰場一番後脫離,在剛才最後一輪進攻中,他親眼目睹大黃蜂號甲板全毀,右舷還中了魚雷,此外利物浦號輕巡洋艦也中了魚雷,速度陡然降低到不過18節,艦體整體傾斜11度,在海水中跋涉而行。

  第二波進攻的德軍攻擊群損失依然不小,丟了9架Bf-219和14架Ju-198,主要是為了強行進攻核心戰艦,戰損率比第一波還高一點,不過英國防空機群也付出了慘重代價,32架戰鬥機只剩下了15架。

  「讓戰鬥機全部去尼米茨那吧,其餘返航攻擊群也全部去那裡降落。」坎寧安掃視了一下四周,緩緩說道,「雖然美國政客普遍不怎麼樣,但美國軍人還是不錯的,最後一戰我們能幫就幫。」

  14:59,德軍第二攻擊波返航,克萊曼抓緊時間將戰況發給後方高速突進的小澤艦隊,後者正接收本方第一攻擊波陸續返航。聽到敵軍分成兩撥逃竄,且第二攻擊波已重創另一艘航母,關於第三波的攻擊目標應該選誰在齊柏林號艦橋里起了爭議。

  仗打到現在,本方全勝已是不爭事實,所爭論者無非是考慮如何實現勝利價值最大化。單從軍事角度來說,小澤更願意去追美國艦隊,不過這時候他要聽馬沙爾的意見。

  「從前線戰報可知,一邊是英國主力艦,一邊是美國主力艦,兩者逃竄方向並不一致,我人物軍艦可追截西北方向回美國的艦隊,但第三波攻擊對象應該還是向東北逃竄的英國艦隊。」馬沙爾解釋道,「元首下一階段重要的戰略部署就是在冰島登陸並逼降大不列顛,我們要想辦法儘可能排除皇家海軍干擾,必須最大可能地殲滅英國艦隊,明天清晨再繼續進攻美軍艦隊。」

  「可是,長官,這樣很可能把美國人放走了……」科勒有點著急,「英國人的艦隊蹦躂不起什麼勁,但美國人還有點實力,萬一過兩天他們再倒騰出艦隊來,只怕……」

  「美國人翻不了天!再過兩天隆美爾元帥就要去巴西登陸,美國後院馬上就要起火。」馬沙爾補了一句,「留一點美國軍艦也有用,可離間英美關係。這次我們佯裝要在英國登陸,美國人很緊張地來了,下次真在冰島登陸,美國人還會來麼?來的話他只有1-2艘航母,完全不是對手;不來,那就更是對大英帝國的打擊——還有什麼比盟友見死不救更讓人難以忍受?」

  伊藤整一有點著急,他其實想去打美軍,不過身為觀察團成員在沒人請教的情況下不能隨意開口,便用目光暗示小澤,示意後者出來說幾句。

  「好的,就按長官命令執行!」沒想到小澤來了這一句。

  「是!」參謀們響亮地回答,馬沙爾滿意地點點頭,對小澤道,「小澤將軍這次辛苦了,我會向元首為您請功!」

  乘大家不注意時,伊藤整一悄悄拉著小澤問:「為什麼您不主張去打美軍?」

  小澤笑了笑,回答道:「因為我是日本人啊……」

  聽這麼個風馬牛不相及的回答,伊藤整一陷入了沉思,小澤顯然不是亂來,他之所以說這句話定有深刻道理,他得好好想一想。

  伊藤畢竟是當過軍令部次長且實際統管過軍令部的人物,政治領悟力不低,剛才一片紛紛擾擾他沒想清楚,現在靜下心來仔細想就清楚了,小澤這句話要一分為二來理解:

  第一,小澤是日本人,由於美國是日本的主要敵人,如果他堅持打美軍不打英軍,會給德國人留下小澤決策辦事可能有「私心」這種印象,這對已初步建立信任關係的小澤來說是不利的——不過這只是最表面的原因;

  第二才是深層次的原因:如果美軍遭到重創而被迫同德國達成單方面媾和,對日本其實不利,德國需要日本持續給美國放血,日本何嘗不希望德國繼續拖住美國呢?所以給美國保留一點希望,同時加速英國投降,日本樂見其成——不但東南亞殖民地可名正言順吃下,印度還沒打完的仗也可以不用再打。

  觀察團眾人嘀嘀咕咕了一陣,認為小澤長官的做法不無商榷之處,但有一點大家都認為是對的:馬沙爾司令官已對小澤長官如此信任、如此放權,如果偶爾下幾個命令還要忤逆,那真是大逆不道——司令官畢竟是司令官!

  15:37分,第三攻擊波一共177架飛機在補充燃油、補充後備機並更換飛行員後再次出發,這次小澤將跨平台新增補來的戰鬥機又抽調了不少派給第三攻擊波,艦隊只留下50餘架防空戰鬥機——其實有一定風險,因為美軍還有一艘航母,完全可抓住機會打反擊,但眾人認為美軍膽氣已喪,急著逃跑,不可能再來進攻。即便來進攻頂天也就是6-70架飛機,應付並不難。所以都認同小澤的安排。

  觀察團眾人再次領教了德國土豪的實力——艦隊上居然藏著兩撥飛行員,而且水平都差不多,輪流替換大大降低了飛行員體力耗損造成的損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