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您認為有其他異常?」

  「如果德國人不是來冰島或愛爾蘭登陸而確實又派出了艦隊,偏偏還找不到這些艦隊,那就有個很可怕的其他解釋……」邱吉爾嘆了口氣,「他們會不會去紐芬蘭登陸?」

  「紐芬蘭?不……不會吧。」

  「誰知道呢?萬一德國人發瘋呢?」邱吉爾說道,「這支艦隊從直布羅陀海峽穿越後失去消息三天三夜了,如再加上今夜就是三天四夜,如果他們出了海峽以後一刻不停地往紐芬蘭方向跑,你認為最遠能開到哪裡?」

  龐德倒吸一口冷氣:「亞速爾!不,過了今夜的話連亞速爾說不定都不止。」

  「再過同樣長時間他們就能抵達紐芬蘭了。」

  「這可能麼?」布魯克插話道,「紐芬蘭美軍現在防護等級提高得很厲害,德國人再想偷襲是不可能的。」

  「戰爭沒什麼不可能,上次打紐芬蘭你們預見到了麼?偷襲不成強攻難道也不行?」邱吉爾冷笑道,「把我的判斷告訴美國人,讓他們多長點心吧!紐芬蘭雖是大不列顛直屬領,但現在對美國的意義顯然超過了對我們的意義。想像一下,在8-10艘航母保護下,有1-2個德軍裝甲師登陸會出現什麼樣的災難性後果?就算你有航空兵,打得過8-10艘航母一起放飛的掩護飛機?更別說還有5-6艘世界一流的戰列艦!」

  龐德馬上問:「紐芬蘭現在有多少力量?」

  「2個加拿大師,2個美國師,500-600架飛機,還有其他一些岸防部隊。」

  「不夠,不夠,遠遠不夠。」邱吉爾把頭搖得和撥浪鼓一般,「不是我小看美國人,如果德軍真去2個師,這點防禦兵力根本擋不住!冰島8萬兵力你們不也說不夠麼?紐芬蘭比冰島還大,防守兵力也就是10萬不到,防禦強度我認為差不多。」

  「美國人能及時增援!」

  「頂多還能派個空降師,再讓李奇微去打!」邱吉爾冷笑一聲,「我給你們打個賭,如果我現在去總參謀部發布賭局,一邊是5個美、加師與500架飛機,一邊是2個德國師與10艘航母、6艘戰列艦,你們猜下面人把賭注壓在哪邊?」

  龐德、波特爾和布魯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說不出話來:如果雙方都沒後續援兵,他們認為這賭局會有8成軍官押德國人贏!

  聽到德國人有可能來打紐芬蘭,華盛頓參聯會也坐不住了,一邊命令紐芬蘭方面提高防衛等級並要求明天清晨放飛全部偵察機,一邊又讓TF46艦隊趕緊靠前偵查……

  第072章 意外(4)

  戰爭打到現在,快被逼瘋的丘胖子思維也開始跳脫起來,連軸心艦隊長途奔襲數千公里、準備強攻美帝家門口且重兵把守的紐芬蘭島行動都覺得有可能,贊同的人居然還不少——上次德國不就打了麼?

  不腦洞大開想根本沒辦法面對形勢,不然誰能解釋這批德國佬去哪裡了?

  深夜時分,在大西洋上重新把圈子兜回來,苦於找不到德國艦隊的尼米茨和坎寧安也收到了敵情通報,兩人雖不認為德國會如此托大,但也認為此事非同小可、存在極大蹊蹺,認為明天務必查清楚。

  紐芬蘭島上駐軍當天夜裡徹底亂成一團。前次紐芬蘭戰役後,美國加大了對該島軍力投入,不但緊急新建了大批永久性、半永久性防禦工事,甚至還規劃多達了20多座大口徑岸防炮炮台,準備將紐芬蘭島特別是幾個重要港口徹底要塞化。美國駐軍達到2個師,還額外安排了500多架飛機。為防止在偷襲中被一鍋端,又對機場進行了大範圍擴建,全島戰鬥機場超過15個,再加規模龐大的運輸機場,要想在一輪打擊中就徹底癱瘓根本不可能。

  邱吉爾對紐芬蘭的兵力估計偏少,所謂10萬人只是純粹地面部隊,不包括為戰略運輸提供保障的後勤部隊,不包括守衛機場的高射炮部隊,不包括守衛岸防、新建工事的岸防炮兵與工兵部隊,也不包括遍布全島的雷達、電訊、憲兵、輜重、軍需等部門,更不包括海軍派駐在島上的作戰力量。以上林林總總加起來,從美、加兩國財政領薪水的軍人、准軍人編制超過16萬。

  即便這樣大家心裡還是沒底,很多人都被2個德國師、8-10艘航母、6-7艘戰列艦的規模嚇得夠嗆——現在英美艦隊主力在格陵蘭島,TF44分艦隊又剛剛離開南非,美加兩國除了一些輕型軍艦和護航航母,一艘主力艦都拿不出。

  最近這幾天羅斯福心情還是不錯的:一來事務性工作都授權給了杜魯門,後者表現賣力,各方面也對其表示認可;二來國會通過了發行500億特別國債的議案,各大寡頭都表示會認購;三來是蘇聯紅軍進攻勢頭不錯,派駐在蘇聯的美國代表通報了「紅軍收復中亞、外高加索、消滅20萬德、土聯軍,目前正向高加索平原大舉進攻」的消息,讓羅斯福認為自己咬緊牙關拼死輸送物資終於物有所值,甚至參聯會內部也對蘇方下一步行動有不切實際的憧憬;四來是太平洋艦隊司令官英格拉姆上將報告,在澳新一線破交的日本艦隊已經撤退(推測其燃油和補給耗盡),護航航母保護的運輸艦隊終於安全抵達澳新送去了久違的物資;五來是哈里·杜魯門前不久通過了黨內初選,正式成為下一任民主黨總統候選人。

  杜魯門在黨內並不是沒有對手,南卡羅來納州的詹姆斯·F·伯恩斯就向他發起了挑戰,但由於後者種族隔離主義者身份而被黨內大佬認為過於保守。杜魯門在華萊士事件中表現出來的能力及羅斯福不遺餘力的支持加了不少分,最終有驚無險地獲得了黨代會提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