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幸虧蘇軍RPG出得晚,再加上1943年入秋後蘇德戰事主要在中央戰場的廣袤平原展開,RPG用武之地不算太大,如果德軍敢去貿然進攻莫斯科或者史達林格勒這種地方打巷戰,保管裝甲師進去、裝甲營出來。

  德軍對此進行了緊急調整,在本方裝甲力量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穩據上風后採取了新策略:一方面不在東線裝備新的步兵反坦克武器,防止再被俄國人繳獲使用;另一方面對部隊三令五申,絕對不允許坦克去打巷戰!即便這樣,倒在RPG下的坦克和各類型裝甲車輛也有幾百輛,雖然很多仍可修復,但畢竟是不大不小的隱患。

  蘇方也不認為單靠RPG就能改變被動局勢,他們還是將希望押寶在重型坦克上,坦克工業人民委員會對SKB-2設計局提出了迅速完成IS坦克的要求,IS-1\2兩個型號同時設計、研發。IS-1定型時間更早些,雖然性能上比虎式坦克略差,但勝在進度快,急於扭轉被動局面的蘇聯依然將其投入了生產;而IS-2在IS-1基礎上繼續完善升級、力求壓倒虎式,為給IS-1的生產讓步,伏羅希洛夫親自下令IS-2多等幾個月先完善設計,促使後者更成熟一些。

  在1944年1月末完成的IS-2樣車由於深受虎式坦克衝擊,與歷史上的IS-2存在一些不同(無論前期型還是後期型),首上裝甲厚度為120mm/60度,防禦力超過了德軍虎式100mm/50度的水平;火炮是一門122mm/L43榴彈炮,也超過了虎式的88mm/L56;重量是45.5噸,比虎式輕2.5噸,但因為發動機比虎式所用的HL230+要小100多匹馬力,因此機動性還是虎式更佳。

  IS-1與IS-2的底盤基本一致,但火炮、裝甲均弱於IS-2,唯獨機動性比IS-2要好,在蘇方看來整體戰鬥力不如IS-2,所以史達林同志才大方地將IS-1的樣車和全套技術資料送了美國一份,更先進的IS-2他們顯然不肯拿出來。

  現在,不知道虎2存在的紅軍終於慶幸自己有一款可壓倒虎式的重型坦克了,按設計師們的說法:在1500-2000米距離上,IS-2可首先摧毀虎式而不必顧忌對手;在1000-1500米距離上,IS-2與虎式基本能確保相互摧毀,但裝甲更厚的IS-2生存概率會大一些;在1000米以內距離上,除非必要,不建議與虎式對戰,因為122mm坦克炮採用分裝彈藥,發射頻率低,可能會被虎式用鎢芯穿甲彈壓著打。

  史達林看後深表滿意,指示要妥善利用美援裝甲鋼,優先生產IS-2,每個月至少要生產200輛,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將其提升到400輛以上,並指示威力更強大、50噸級的IS-3要加快設計定型,爭取在本年秋天能投入服役。

  剛剛晉升大將、獲得蘇聯英雄稱號又拿到最新支援的切爾尼亞霍夫斯基不斷點兵遣將並發起小股部隊衝擊尋求軸心的薄弱環節,躊躇滿志地準備一舉席捲高加索平原……

  第061章 戰爭是政治的最高境界(上)

  4月10日,蔡茨勒緊趕慢趕終於回了柏林,此時對英倫三島空襲已進入第8天,距離最終行動時刻越來越近,不過打仗永遠不會按部就班來,剛抵達大本營指揮部他就得到了一個意外消息:昨天傍晚,配合行動的潛艇在格陵蘭島西南方遇到美軍航母編隊,粗略判斷有3-4艘航母,3-4艘戰列艦和一批輕型軍艦。美軍艦隊速度很快,潛艇既沒趕上追擊更談不上戰果。

  該消息立即引起最高統帥部的高度關注,霍夫曼本人也十分重視。今天白天艦隊艦載偵察機搜索後未找到敵艦隊,海軍方面略微有些緊張,連帶陸軍也緊張起來。一天下來大西洋上偵察機不斷穿梭,彩雲改、大西洋督查四處翻飛,大有將北大西洋翻個底朝天的架勢。

  霍夫曼對此倒很有信心,北大西洋雖大,但只要有心去找一定可以找到,今天找不到就是明天,明天找不到就是後天,橫豎不會偏離太久。英美艦隊又沒絕對優勢,碰上了打就是,有什麼好擔心?他更關注英美的政治動向與戰爭格局。

  切斷英加航線、空襲英倫三島不僅是軍事仗,更是政治仗,用意主要有三:第一,敲打英國內部強硬派,告訴他們不要以為目前隔海對峙的德國除破交就沒有其他辦法;第二,試探英美聯盟的牢固性——英美已分別有人與德方密談和平,霍夫曼不相信他們彼此不知道對方的小動作,想看看這對冤家目前是否已同床異夢;第三,驗證美國下一步的政策走向並決定應對方針。

  華萊士被替換這麼大的公開消息當然不可能被瞞住,不可避免在時隔許久後傳到德國,其他國社高層不懂華萊士和杜魯門的區別,霍夫曼卻看得很明白。哪怕他不知道華萊士有關中斷援英、援蘇的具體講話內容,只要結合約瑟夫·甘迺迪的談判過程和美國人事變化,他就能猜出美國立場的微妙之處——讓約瑟夫帶回去的和平條件為華盛頓拒絕了,主張對德強硬、繼續維持戰爭一派占了上風,所以仗還得打下去。至於杜魯門,霍夫曼比所有人都清楚他額頭上貼著碩大的「強硬派」標籤。

  在這個大前提下,霍夫曼想看一看美國的決心到底有多大,或者說美國人口中的「抗爭到底」到底是什麼立場或界限。現在看來,英美這對歡喜冤家感情還沒到破裂的程度,美國人這麼快就派出援助艦隊說明心氣還是很高的——正如約瑟夫在談判中暗示的那樣,如德國不放棄日本,則美國不會放棄英國。

  這尚在眾人意料之中,但日本局勢就有點出人意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