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您的意思是?」

  「雖然倫敦還沒給我明確指令,但我相信,如果消息屬實,無論艦隊是否再效忠現任國王和邱吉爾政權,必要準備還是要做的。我認為最好就是和平分手、互不傷害。」坎寧安面色平靜地開口,「就像一對夫妻面臨離婚,儘管有各種各樣的不愉快,但請看在過去一起有過的甜蜜份上,就不要在最後時候把對方撓得鮮血淋漓,最好能優雅地分開,彼此還能給對方留一個念想。」

  斯普魯恩斯呆呆地,半天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我不知道兩國軍隊高層最後對艦隊是怎麼安排的,但我認為,如果貴方決心拋棄大不列顛,大西洋聯合艦隊肯定不可能再繼續維持。」坎寧安沉吟道,「雖然有些軍艦是貴方後來贈送給我們的,但考慮到大英帝國的犧牲與付出,我認為這些已是不折不扣的皇家海軍財產,希望貴國不要打他們的主意。美國很富、國力很強、軍艦建造水平更是世界第一,就不要來搶這些東西了。我想預先做些調整,暫時改變雙方官兵在對方軍艦上效力的局面,皇家海軍官兵全部集中在我國軍艦上,貴國官兵反之亦然……」

  「您收到了其他指示?」

  「沒有。」坎寧安搖搖頭,「雖然我與邱吉爾關係不太和睦,也不太喜歡他的為人,不過只要他還是大英帝國民主政體決定的國家領導人,我就會服從他的命令,但萬一局面發生改變,我不一定會服從。在我心目中,不列顛的根基永遠在那幾個小島上,富也好,窮也好,強大也好,弱小也好,我都不會離開她。」

  斯普魯恩斯想起愛德華八世復辟、喬治六世來加拿大,形成大不列顛一邊一國、一英各表局面的傳言,心裡一動:「將來您會效忠愛德華八世?」

  「不會!確切地說,我不會與德國人合作。」他拍了拍那條空空蕩蕩的褲管,「我這條腿就是因為德國人才丟在非洲的,所以我永遠都不會原諒德國人。但這不表示我願意打內戰。您想一想,加拿大一個政府,倫敦一個政府,到時候打起來要死多少不列顛人?我不能自己討厭德國人就把這支寄託不列顛人期望的軍隊拱手相讓。更何況,你們都不願意和德國人打了,我帶著部隊躲在加拿大算什麼意思?流亡艦隊?戴高樂這種人我一輩子看不起他,他還不如貝當呢。」

  「但哪怕按照傳言,願意支持邱吉爾當局的人依然可以來加拿大。」

  「當然可以,但加拿大能容納多少人?10萬?100萬?不列顛島上可是有4000多萬!能把他們全接過來麼?能拋棄擁有幾千年文化和歷史傳統的母國麼?加拿大再好也不是大不列顛!」

  說到這裡,斯普魯恩斯再聽不懂坎寧安的意思就真見了鬼。坎寧安態度很明確:如果美國不再支持大不列顛,則不管邱吉爾怎麼掙扎,英國都不要再參加戰爭了,甚至於為減少邱吉爾可能的折騰,他還不願意將艦隊移交給加拿大或美國方面。

  「您可不可以再慎重地等一等?」斯普魯恩斯最後勸道,「我理解並尊重您的決定,但請您不要激動,一切都未有定論,有些行為落在有心人眼中會帶來更嚴重的困撓,羅斯福總統有句話說得很好——唯一使我們感到恐懼的只是恐懼本身。」

  「我也盼著這只是一個拙劣的、飛短流長的謠言。」坎寧安嘆了口氣,不再言語。

  與海軍上下暗流涌動相比,華盛頓國會問詢現場已形成了洶湧狂暴的洪流。

  「諸位尊敬的議員先生,羅斯福總統因病不能理事,根據我國憲法和傳統,我代理行使有關總統職權。目前在各種內政外交決策上,我並未突破總統和國會確定的有關方向,但這並不代表我認同並讚賞每一項決定,更不認為他們都是正確的。在問詢會召開前,我想首先通報一些內容,大部分情況你們都知道,但匯聚在一起後就不一定全掌握了。另外,我想請諸位注意高度保密……」亨利·華萊士在議員們氣勢洶洶的問詢前,搶先反客為主,來了長長的一段:

  「自1939年歐戰爆發,特別是《租借法案》通過後,為應對與軸心各國的戰爭,我國加強各項國防事業並向各盟國提供支援,截止1943年年底,美利堅支出軍費已高達3000多億美元,平均落實到美國人頭上,意味著政府能給每位公民購買一輛非常不錯的小轎車或提供從小學到高中的全部學費……1944財年的軍事費用預算原定1300億左右,實際可能超過1500億。」

  台下眾人交頭接耳,大家為這個數字感到震驚。

  「這些軍費開支除用於美國自身軍備建設外,主要用於對各盟友的資助,包括大不列顛及其自治領,蘇聯、中國、歐洲其他國家和抵抗勢力,總數將近1000億美元。雖然國會通過法案時曾原則規定這都不是無償贈送,但所有議員都清楚,這和無償贈送幾乎沒有區別。在這近1000億美元中,大不列顛及其自治領、殖民地獲得了將近900億,蘇聯80多億,中國不到10億,自由法國7億左右,其餘所有國家和地方加起來不到5億。這些高昂的代價最後變成了什麼呢?

  高峰時期,我們每個月要在英加航線上損失120-140萬噸物資和相應船隻,紐芬蘭戰役一口氣損失了500萬噸。據不完全統計,運送給英國、蘇聯的物資大約有2000-2200萬噸被丟在了大西洋,我們還同時損失了近2000萬噸船舶噸位(物資只損失單程,船隻回程也會損失,包括部分英國船隻),而真正運到盟友手中的物資也不過2000多萬噸出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