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親王開口,一堆人馬上開始恭喜石原大將,就連自己還不是大將但資格比石原莞爾更老的下村定(和東久邇宮稔彥王是陸軍士官學校同學,比石原高1屆)也由衷表示贊同。這一屆陸軍高層之所以這麼和諧,完全是一幫朋友親信在掌權。石原莞爾是東久邇宮稔彥王信重之人,陸相多田駿是石原的好友且連任命都是石原推薦的,陸軍次官是東久邇宮稔彥王的同學,而他們又和石原在陸軍士官學校就是一幫子——陸軍士官學校學員組隊是不同年級捏合在一起的,石原是第21期,東久邇宮稔彥王和下村定都是第20期,加上都是同期學生中的佼佼者和風雲人物,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在下村定看來,石原到底是石原,這一年來工作成效是有目共睹的:大到戰略方針調整——中國大陸有序撤軍,小到資源獲取和軍備調整都取得了顯著成效,第一次開始把日本陸軍向現代化方向帶。

  只有石原自己心裡搖頭:人家堀悌吉一出手幾十條船、數十萬噸物資,雲淡風輕,還被人擼掉了位置;我一出手才2億馬克,都已能當大將了,陸軍眼界實在太低。好在陸軍苦慣了,起點太低,慢慢總會好起來的。

  就像衝鋒鎗,以前陸軍有種觀念認為太耗費子彈而懶得裝備,當然日本自己研製的百式衝鋒鎗效果不好也是主因。但從歐洲撿洋落弄回德制MP-38\蘇聯波波沙\美國湯姆遜衝鋒鎗後,陸軍衝鋒鎗裝備水平陡然提高了幾個層次,所有軍官都贊同要提高近戰密集火力。於是幾個軍械廠又開動腦筋想仿造生產,但全被石原喊停,理由一開始讓所有人都驚呆了:進口貨這麼便宜,供應量又大,為什麼不買而要自己造?你們腦子裡還沒有成本和時間觀念?仔細盤算卻覺得非常正確,與這些舶來貨相比,百式衝鋒鎗價格性能墊底,價格卻貴一倍有餘,傻了才造。

  除衝鋒鎗外,陸軍部分一線師團輕武器也開始升級,不再是清一色的三八大蓋+歪把子機槍的組合,而逐步換成7.7mm的九九式步槍和輕機槍組合。為加快生產,石原莞爾甚至果斷停掉了三八大蓋和歪把子機槍的生產線,強制轉產。這種做法不是沒人非議,但對威望如日中天的石原莞爾來說根本不屑一顧。至於淘汰下來的舊步槍,除搜羅一批給後方訓練外,其餘全都和其他從歐洲淘來的步兵武器一起賣給了中國國內,無論國共雙方還是軍閥勢力都搶著購買。

  第015章 啊!海軍(4)

  除步兵武器外,原本被視若珍寶的國產戰車裝備也一股腦兒展開傾銷,用上了T-34\4號\謝爾曼坦克的日本陸軍現在根本看不上手裡那些89中戰、95豆戰車、97中戰車(比3號坦克還差)了,除狀態最好的幾輛留作紀念外,其餘全賣得一乾二淨。就連剛剛研製成功,本來還沾沾自喜,想投入生產的一式中型坦克(奇黑,17.2噸)在實地性能對比後也被喊停,用石原莞爾的話說——「生產這種垃圾幹什麼?」

  石原莞爾的態度還影響了後續三式(奇努)、四式(奇托)坦克的開發:前者不到20噸,性能沒有顯著進步,直接被終止研發;後者噸位超過德國4號坦克,設計理念也開始接近,但實力比起4號坦克來依然差一個檔次,拿到T-34的實物和圖紙後,他便要求三菱重工修改設計、用T-34來實現4式坦克對標。所以到1943年底,日本陸軍出現了非常奇特的現象,雖然其戰車師團(旅團也折算為師團)已超過6個,但全是英、法、蘇、德、美各國戰車的大雜燴,幾乎沒有日本國造坦克存在,在主要參戰國中也算是獨一份的奇葩。

  這只是細枝末節的改進,石原莞爾最重要的貢獻是從理論上解決了陸海協調問題。

  一直以來日本陸海軍之間互罵馬鹿不離口,偶爾軍官還來幾次全武行。這當然有多年積怨的歷史矛盾,更有互相爭奪資源的現實矛盾。但石原和多田駿上台後,這種聲音逐漸得到壓制。開始只是一般內部溝通上的壓制,真正改變在於石原的策略調整。他在參謀本部內部會議上問過發人深省的問題:「歐美列強都有陸海軍,他們當然也吵,但沒像我們吵得這麼厲害的,請問這到底為什麼以及如何才能改變?」

  大多數陸軍高級將領,特別是當到中、大將那也都是出過國、開過眼界的人物,大家討論來討論去,最後心平氣和地認為歸根到底是利益爭奪:一爭政權控制;二爭資源分配,而爭奪政權控制的本質是為了在資源分配中占有先機。

  所以石原得出結論:只要能改善彼此資源分配的不平衡,陸海合作是有可能的。這種不平衡的改變不可能靠減少海軍或陸軍現有存量給對方來實現,必須靠做大增量。他舉了很有說服力的例子:「石油是現代戰爭的命脈,德國陸海軍為爭奪石油絞盡腦汁,元首不管怎麼分配都不可能讓大家都滿意,但現在問題解決得就比較好——德國先強化海軍和空軍獲取區域優勢,然後又以其他利益引入帝國海軍,最後一舉拿下中東,獲得滾滾而來的石油,這是其一。其二,控制印度洋後,德國與遠東的貿易通路被打開,原來十分緊張的部分物資和資源供應一下子極大豐富,原本德國用石油合成橡膠,成本高、質量低,現在用裝備從東南亞進口天然橡膠,成本低、質量更好,還省了這部分石油,大家都十分滿意……增量怎麼來?只有靠陸海合作打勝仗打出來!陸軍眼光要放長遠一點,我們有印度這個大地盤,還有歐洲、非洲、中東這條貿易線,發展空間會很廣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