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聽到25-30億美元的價值,所有人呼吸不禁急促起來,與美國人接觸得多了,大家都知道數字背後的意義:一艘埃塞克斯級艦隊航母連船帶飛機和全部裝備加起來不到2億美元,25-30億美元等於一口氣拿下10餘艘航母。如果僅是少數幾艘船,眾人肯定毫不猶豫地拋棄跑路,這麼一大筆物資要完全捨棄可就太可惜了。

  「讓艦隊在紐芬蘭再吸引兩天火力,大不了拼著損失一些飛機和軍艦……」凱特爾表態道,「雖然被俘船隻至少4天才能到亞速爾,但只要走上兩天,他們就可脫離美軍飛機轟炸範圍,然後艦隊可啟程回國,順便陸戰隊還可利用這段時間破壞紐芬蘭島上的設施和物資,這批船和上面的物資對我們很重要,有了他們,元首新年後增援馬島的行動會方便很多。另外不得不提醒諸位,利比亞石油工程建設同樣需要大量物資運送,今後運力會非常緊張。」

  眾人都點頭稱是。經過大半年辛苦勘探,在元首指點之下,歐洲聯合勘探專家們終於在利比亞北部發現了大油田和高產油井,初步探明儲量在40億噸以上。

  關於利比亞油田霍夫曼說過多次,眾人都將信將疑。義大利人起初也不相信利比亞有油田,後來又不相信有大油田,再加上中東油田產量在持續擴充,因此對開採不是很積極,墨索里尼寄希望於德國人當冤大頭,義大利坐享其成。所以在談開採後的利益分配問題時,柏林就得到羅馬方面明確答覆:德國人可以在利比亞全境內自由行動、自由勘探和投資,有關時限99年,義大利人不想出錢,但希望能分享有可能的收益。

  霍夫曼授意施佩爾提供了兩個方案,第一種方案是油井開採成功後,每年向義大利提供200萬噸保底油,超過部分按義大利和德國28分成;第二種方案是義大利和德國固定按55分成。前提是完全由德國負責投資,但義大利承諾將來永不徵稅,墨索里尼諮詢過專家後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因為專家告訴他,只有當原油年產量超過568萬噸後,第二個方案對義大利人才更合算,而現在世界上年產石油超過600萬噸的國家不到十個,羅馬尼亞擁有普洛耶什蒂這麼大的油田,一年產量也不過900萬噸,從概率上來說德國方案完全是在賭博。

  現在這賭博明顯獲得了成功,專家們根據品位和地理條件,認為利比亞油田正式建成3年之後石油產量就可突破600萬噸,5年之後突破800萬噸,10年後可突破1000萬噸,而且這條款是適用利比亞全境的,意味著有很大機會擴充到更多產量。

  沒有人會嫌石油多,為解決石油問題,德國不但向中東進軍,當初內部還對元首在某些態度感到奇怪——霍夫曼對土耳其占領巴庫態度曖昧,既不反對,又不去主動修復,現在終於明白伏筆原來在這裡。

  至於為什麼凱特爾主動說起這件事,是因為利比亞油田和眾人利益息息相關:元首不止一次地告訴這些心腹手下,他要給他們尋找一條光明正大的發財之道,讓這群將軍和元帥們能過上體面生活,讓浴血奮戰的基層官兵將來有好的歸宿。大家一開始認為元首隻是說說而已,但等到霍夫曼拋出「石油基金」計劃時,大家才明白元首是認真的。

  根據霍夫曼的建議和安排:石油基金中一定的份額將由軍官們按照功績和軍銜、職務等級實現配給,所有股份不需現在掏錢購買,而是今後從軍餉和慰問金中扣除,然後由資本家們代為墊資去開採並逐步歸還。簡而言之就是設立一個公司,各級官兵是乾股股東,由霍夫曼擔任董事長並引入風投,今後逐步擴大股份、引入戰略風投並加大投資並最終IPO上市,每個人手上股份會逐漸稀釋,價值卻會快速提升。霍夫曼認為原始股至少可獲得25-40倍的增值空間。

  這樣不但解決了高級軍官們的出路和體面,也緩解了日後的社會矛盾——否則龐大的軍隊復員一定會出現亂子,雖然具體數額還沒有透露,但施佩爾和鮑曼早就放過風了,元帥和部長級人物100萬馬克起步。對這種輕鬆且沒有道德風險的利益,沒有人不表示擁護。霍夫曼在基金中給國社黨、各主要資本寡頭、各歐洲友好政要和陣亡將士留下了份額——他堅持認為,給股份比直接發錢更有利、更持久、更利於調動眾人的積極性。

  現在地中海已成了軸心內湖,只要有了物資和運輸能力,利比亞石油建設工程可舒舒服服地開展,負責托特組織的米爾希元帥信誓旦旦保證,如果能保障這些基礎條件,只要給他10個月,他一定把利比亞石油弄到德國來,所以凱特爾一下子就想到了。

  石油數量是有多少都不夠的,現在德國已掌握了4000萬噸以上的石油年產量,相對於美國2億噸以上的產量,相對於龐大的歐洲需求和日益擴充的坦克和軍艦海依然捉襟見肘,施佩爾認為至少要有8000到1億才能滿足需求,如果把歐盟今後的原油需求都考慮在內,2億噸少不了,而石油今後是德國用於控制石油馬克、支撐德國霸權必不可少的武器,哪怕戰爭結束也是頭等大事。

  眼見眾人初步達成一致,霍夫曼滿意地點點頭:「那就先按照這個方案執行,貨輪去亞速爾,同時讓偵察機注意周圍,防止英美突襲艦隊本身。斯特拉斯堡號號如果無法挽救或者挽救會拖累艦隊速度的,可在紐芬蘭島沖灘充當固定火力點。」

  鄧尼茨一陣肉痛,不過沒表示異議,日本當初為了封堵巴拿馬運河連上2艘戰列艦,他自然也明白有舍有得的道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