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夫曼點點頭,正如約德爾所說,把美國人放上來打也是一種思路,這樣才能給美國人快速放血,只要不讓英美戰略空襲得逞,德國統合下的歐洲物資與工業生產完全能支持與美國的長期戰爭,現在石油問題已基本解決,連最後一個軟肋也消失了。

  「可再等一等看美軍的行動,他們現在只是出動了偵查部隊,主力和登陸部隊至少要2-3天才能露面,我們還有時間判斷其真實動向是什麼。我的建議是:如果敵人真進攻馬島也不必擔心,島上和阿根廷本土我軍現在有1個裝甲師,1個步兵師,2個陸戰旅和2個阿根廷旅,另外還有400餘架飛機和一批S艇、潛艇,同時防禦工事也新建了一部分,英美不出動主力艦隊、不付出10萬以上傷亡是啃不動我們的,更何況就算是丟了馬島又何妨,美軍一來一去至少要消耗3個月時間才能重新回到北大西洋。」鄧尼茨總結道,「美國人和我們都等得起3個月,唯獨英國人不見得能在毫無美援的前提下煎熬3個月。」

  11月16日,霍夫曼以海軍總司令的身份下達命令,要求完成一切出擊準備的艦隊繼續在亞速爾防空圈內待機等候命令,他已下定決心,萬不得已時馬島守軍可以犧牲……

  第009章 維德角(1)

  聽說美軍有可能來進攻馬島,庇隆十分緊張,特意抽空前往馬島視察布防情況,德國工程部隊和阿根廷工人熱火朝天的態勢讓他很滿意,第二批德國增援部隊及時趕到更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現在德軍在馬島一共集中了5萬多兵力和400多架飛機(另一部分兵力部署在阿根廷本土),論實力已超過阿根廷全部陸軍。

  庇隆也是光棍之人,知道自己的政治生命現在與德國人緊密聯繫在一起,美國顛覆阿根廷政權後可能不會拿阿根廷怎麼樣,但一定不會放過自己,所以對南大西洋戰役集群司令官曼陀菲爾中將幾乎有求必應,抽調大量阿根廷工人幫助建設,各色防禦工事、簡易潛艇洞庫飛速興建起來。

  曼陀菲爾對庇隆的心思心知肚明,竭力寬慰他不要擔心,現有兵力足夠保衛馬島——「美國人哪怕來20萬人我也有信心守住」,為增強對方信心,曼陀菲爾還向其透露元首準備在新年後派出第三批支援部隊來馬島,包括至少2個陸軍師,1個空軍聯隊和1支分艦隊。

  這讓庇隆高興不已,說實話他根本不願意放棄德國這條大腿,第一批貨物前兩天已從阿根廷送到馬達加斯加,現在正裝載德國出產的工業品、燃油和軍事裝備回國,德國給了阿根廷方面10億馬克的專屬信貸額度,用於彼此貨物周轉並協助阿根廷穩定貨幣體系——南美各國包括阿根廷在內,天生有濫發貨幣的衝動,通貨膨脹水平一直很高,以前金融管理體系重點是盯住美元,現在逐步轉移到盯住馬克,10億馬克一下子就為庇隆壯了膽。

  新政權上台後不久就發行了新貨幣,正面是阿根廷歷史上1833年抵抗英國侵略的高喬人安東尼奧·里貝羅的肖像,背面是馬爾維納斯島(包含南喬治亞島等附屬島嶼)在內的地圖,這無疑大大激發了阿根廷人的民族感情,在潛移默化中樹立了新政權的威望和正當性,不用政府大力號召,居民就自發排隊去兌換新鈔票,甚至拿到手的新鈔還捨不得使用就珍藏起來,無形中減少了貨幣流通量,再加上國有化後對剩餘貨幣流動性的回收,阿根廷比索居然出現了多年難得一見的升值跡象,商品價格也開始降低,這無疑讓庇隆的主要支持者——貧苦民眾和民粹情緒深厚的小資產階級歡欣鼓舞。

  這總統做得有滋有味,他壓根就不想放棄,由於國有化政策及沒收政敵和特權財產分給貧苦民眾的示範效應良好,其餘通過政變上台的南美國家都試圖仿效,新政權的國際聲望如日中天,一大票小弟撲到布宜諾斯艾利斯來學習「成功經驗」,並試圖和德國人掛上鉤,哪怕從德國弄點廉價軍火也好——至少德國人賣武器時很爽快,不像美國人動不動附加一堆讓人厭惡的條件。對有心要在南美當盟主並開創「國際事業」的庇隆來說,哪怕有一線機會他都會堅持下去,否則前段時間就不會硬著頭皮往玻利維亞-阿根廷邊境部署兩個師——挺過這一關,今後在南美當大哥的資本就有了。

  「有什麼消息我會及時通知您,我們在聖赫倫那島上部署有水偵和觀察哨,一旦美軍艦隊南下會第一時間收到消息,不會措手不及。」

  聖赫倫那島在歷史上是關押拿破崙皇帝的最後寓所,位於南大西洋中央,距離馬島大約5000多公里,地理位置很重要。馬沙爾前次帶領艦隊去清洗巴西沿海時順手也將島上的英國勢力連根拔起,不過該島面積太小,也無機場,德國不可能大量駐軍,最後只在上面設置了大約1個排的力量,擁有6架水偵、通訊站和1個氣象站,準備發揮前哨基地的作用。現在看來,當初的無心之舉非常有益。

  「這樣就好,這樣就好,一切拜託了!」他緊緊握住曼陀菲爾的手:「阿根廷人會和德國盟友戰鬥到最後一息。」

  曼陀菲爾當然不是亂拍胸脯,他得到的情報是美軍主力現在巴西北部沿海,距馬島大約4000海里,即便以最快速度殺過來,至少也要2周以上才能投入戰鬥,根據他對塔拉瓦、百慕達兩次奪島戰役中美軍表現的理解,認為美軍不可能輕易只依靠艦載機發動登陸戰役——這樣勝算並不大,最大可能是美軍還要在巴西南部建立航空基地先壓制馬島防禦體系然後再進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