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霍夫曼還提出了1944型裝甲師的修正要求,即在豹式坦克產量、性能實現穩定後,為第一批換裝的精銳裝甲師再次進行換裝,將他們手上的4號坦克全部換成豹式,每個裝甲師的裝甲團編制調整為1個重型坦克營(虎式),3個中型坦克營(豹式,不過每個營裝備的數量會略少於4號時期),1944升級版裝甲師滿編時的坦克總數大約在290-300輛左右。

  最高統帥部和總參謀部期待裝備850匹馬力HL 234發動機的虎王能按期服役,提出未來將獨立重裝甲營編制調整為虎王坦克。鑑於虎王裝備的88mm/L71火炮生產難度較大,相對於56倍徑88炮其成品率下降兩個數量級,為照顧未來產量,經凱特爾和蔡茨勒一再請求,施佩爾破例同意先行生產足夠的坦克炮並囤積起來,同時對設計師提出考慮安裝105mm/L68型坦克炮改型的建議也表示初步認可,同意繼續改進測試。

  隨著虎王研製的推進,德國在重型坦克領域的後續開發計劃已成空白,獅式、鼠式也好,P1000也好,設計稿交上來的第一天就被霍夫曼毫不留情地完全槍斃,他的要求非常明確,後續重點是推動E系列裝甲車輛的研製以及對現有虎、豹坦克的軟裝備挖潛——比如要求具備紅外夜視、雙向穩定與行進間開火和各類脫殼穿甲彈的研製(APDS\APCR)。特別是脫殼穿甲彈,德國其實擁有技術儲備,但前期因資源限制和射擊精度的緣故,一直都在火炮上下功夫,霍夫曼希望能在接下去的1944年加以改進。

  在其心目中,無論1943還是1944型裝甲師都不是完全理想的裝甲師編制,他最終的理想是到1946或1947年能夠統一裝備E45坦克,用標準主戰坦克思維來解決目前重型、中型坦克分別使用存在的困難。基於該理由,E45目前是各坦克生產廠家攻關的重點,其標準不是一般地高——要求同時具有重型坦克的火力與防禦,中型坦克的噸位與機動,類似於4號坦克的產量及易於擴充和變形改造的通用底盤設計。用設計師的話說,這是一款「完美型」坦克。

  當然,現在坦克的生產與型號確定不是重點,重點是如何應付紅軍對中亞方向的重兵進攻,霍夫曼在收到情況匯報後向隆美爾發了詢問電報,問其集團軍具體位置所在,並詢問有無退回來在裏海一線組織防禦的可能,隆美爾的答覆卻非常不理想,中亞集群主力現在位於比什凱克、杜尚別、塔什干三座城市圍起來的三角地帶綠洲中心。

  這裡既便於對各方施加影響力,又可就近獲得補給,位置很不錯,可惜就是太遠——距離裏海的直線距離大約是1300公里……

  第076章 曙光(19)

  「結合隆美爾元帥的報告和空軍偵查的情況,我認為俄國人確實考慮在中亞方向醞釀一次大規模的反擊,這些兵力的來源很可能就是中央戰場方向一直尋找不到的敵重兵集團。」站在大幅地圖前的約德爾大將凱凱而談、胸有成竹,「這部分兵力應該不少於40-60萬,如果俄國人真要吃掉我中亞集群,他們至少還要在此基礎上再加一個集團軍。」

  得益於過去幾年戰事推進的勝利,一直主持重大戰役計劃擬定工作的約德爾在前不久也從炮兵上將晉升為大將。霍夫曼穿越後,他並未就約德爾袒護李斯特元帥的決定而大發雷霆,甚至在李斯特元帥對清洗容克反元首勢力持有不同意見掛冠而去後,依然給予約德爾極高信任,在授予對方大將軍銜後明確暗示,如果戰爭取得最後勝利,約德爾將來論功行賞還有機會得到元帥權杖,這讓他對元首感激涕零。

  當然,約德爾是有真本事的,他不但能夠充分領悟元首的真實想法,還能屢屢將霍夫曼提出的、天馬行空般的戰略構想轉化為踏踏實實的戰役計劃,而不是像其他高級將領那樣,要麼認為元首在異想天開,要麼無原則地附和。他總是在大方針上與霍夫曼保持一致,在局部細節上進行微調以滿足作戰需求,建立起了統帥與前線指揮官的橋樑。雖然凱特爾掛著最高統帥部總參謀長的職務,但他大部分時間在進行人事與機構職能協調,真正決定作戰核心計劃的大腦是約德爾。而且約德爾思維很少有局限性,對陸海空三軍作戰都有十分深刻的認識,根本不像一個普通的陸軍將領,這一點讓霍夫曼尤為器重。

  霍夫曼比希特勒要明智得多,雖然他在後世頂著軍事專家的名頭,但從未真正打過仗,也未在軍隊服役,甚至連正規軍校教育也沒有接受過,大多數都是基於歷史而形成的研究成果,真正對作戰的指揮水平和對戰爭的直覺感悟遠不如希特勒這個硝煙里廝殺出來的下士,不過他知道自己的斤兩,大多數時候不會幹涉一線將領指揮,更不會胡亂插手集團軍以下級別的作戰進程,這又比希特勒靠譜得多,也更容易為將軍們接受。所以他現在雖然身掛三軍總司令頭銜,但沒人敢說元首不懂戰爭。

  「假設這個推斷是正確的,您的應對建議是什麼?」

  「首先,不能採取蔡茨勒總長的建議向伊朗方向轉移,在軍事上這完全可以辦到,但政治上卻非常不利,不利於鞏固我們對中亞各國獨立政權的影響力;其次,也不能按凱特爾元帥最初所料想的那樣退守裏海東岸,其間距離太長,不等部隊撤退,只怕紅軍已會團團撲過來,我敢打賭,他們除從中路戰場抽調兵力外,一定還在南翼戰線隱蔽了力量意圖截殺;然後,我也不建議採用隆美爾元帥的意見繼續增援兵力,道理和第二條一樣,增援部隊很可能面臨敵軍截擊,一旦陷入圍困,要麼我們從南線抽調兵力去支援,要麼讓中亞戰役集群進行解救,前者容易變成添油戰術,最終讓我們和紅軍在裏海東岸這個不太理想的位置打一場大戰役,後者可能會形成圍點打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