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清晨9時,手腳冰涼的英格索爾接到戰報,在他的前導艦隊距離該島還有2100公里時,絕望而無奈的守軍選擇了投降,清晨從美國本土飛來的重型轟炸機雖然極盡全力想要幫助防守,但他們的水平轟炸根本無法奏效,反而因為有一些飛得太低而被擊落,為掩護轟炸機群,阿諾德將軍的陸航使出渾身解數,動用大量P51進行伴隨攻擊,但也僅僅局限於此了,從本土出發動輒1000多公里的出擊距離,哪怕是以長航程出名的P51也感覺難以承受,頂多就只能在戰區上空滯留10分鐘,根本沒有能力去找更遠處的德意航母編隊進攻。

  歷史上瓜島航空戰中日本海航的窘迫現在也應驗到了美國陸航的身上。

  第066章 曙光(9)

  至於阿諾德最初設想的、利用百慕達機場在島上就地降落加油然後再次出擊的如意算盤也已被密如雨下的德意炮火給打得粉碎——飛機根本無法降落,更別說補給。目睹陸航對敵艦隊根本無能為力時,守軍最後一線希望化為了泡影,在德軍登陸和漫天炮火的威脅下,無奈選擇了投降。

  理論上說,百慕達群島也有幾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無論面積還是人口都比塔拉瓦要大得多,但由於該島靠近美國,在美國海軍嚴密監控之下,英國殖民當局從沒想過會有人敢來太歲頭上動土,而如果是美國人要攻打百慕達,那無論修建什麼防禦設施都是白搭,因此百慕達的武備根本不如塔拉瓦,唯一能依仗的就是航空基地與近距離的美國支援。現在航空基地已被摧毀,美國支援又不給力,面對漫天的炮火,殖民當局無法讓上萬人口與該島一起毀滅,投降是唯一的出路。

  「為什麼,為什麼!」阿諾德憤憤地一拳頭砸在桌子上,「原本他們是可以堅持的……」

  周邊陸航高層都不忍心看他失魂落魄的模樣,只有幾個參謀還在那裡嚷著不服氣:「長官,我們不能放棄,哪怕守軍投降我們也應該要繼續戰鬥下去,不能讓德國人在百慕達上立住腳,更不能讓其成為進攻我們的前哨基地,轟炸機必須持續轟炸,不但本土的轟炸機要集中轟炸,從波多黎各出發的同樣如此。」

  阿諾德點點頭,咬牙切齒地命令道:「持續轟炸該島及任何敵軍目標,不能讓其成為頂在東海岸腦門上的手槍……」

  阿諾德高估了這把「頂在東海岸腦門上手槍」的作用和價值,馬沙爾根本就沒利用該島作為進攻跳板的意圖,德軍的艦載機航程也不足以支撐從百慕達起飛的空襲。之所以非要進攻百慕達,一來是為了調動美軍,二來是為了對美國形成心理上的壓力。而且就算是德軍有飛機可在路基使用,那已被攻擊得千瘡百孔並遍布蝴蝶彈的地方也難以再次利用,所以美國陸航的情緒完全是過激了。軸心控制百慕達頂多是打掉了以百慕達為核心的偵查視野,並不能讓軸心獲得進攻東海岸的優勢。

  但通過這種雙管齊下的辦法,卻可有效拖延時間,支撐到從馬達加斯加出發的第二批部隊趕到馬島。現在看來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部署在巴西外海進行監控的潛艇部隊尚未發現有美軍大型船隊通過,這意味著美國人成功地被吸引了視線,開始向百慕達群島殺過來了。

  運送第二批軍隊的主力是意志輪,雖然這種滿載排水量1.4萬餘噸,最高速度16節的標準貨輪最高航程將近1.5萬海里,但如果始終以最高速度航行是達不到這麼遠的距離的,因此平均航速只能用12-13節,增援部隊是10月2日從馬達加斯加正式起航的,按照規劃航速與路程,大概需要25天的時間,另外靠岸、卸貨、修正還需要至少7-10天,因此馬沙爾帶領的艦隊至少要保證在11月初之前馬島方向的絕對安全,這個時間單靠防守是守不住的,所以他選擇了進攻百慕達作為調動。

  為第二批軍隊提供護航的是萊茵級護航航母,隨著軸心控制海域的增加,特別是軸心打通直布羅陀和蘇伊士運河兩個關鍵隘口之後,與南美、非洲、遠東的貿易往來迅速增加,因此建造護航航母也開始提上議事日程。根據霍夫曼的提議並借鑑英美在護航領域的經驗推出了萊茵級航母,主要艦體與意志輪一致,但動力不是意志輪的9500匹馬力的柴油機,而是換成了將近1.4萬匹馬力的蒸汽輪機,因此最大航速可達到將近21節,主甲板長度142米,可起降各類艦載戰鬥機和輕載攻擊機(不超過250公斤的炸彈)。在引入摺疊翼的Bf-219C之後,整體載機量可達到32架常用+4架備用,最大航程9400海里。

  萊茵級總體戰鬥力強於美國的博格級,與卡薩布蘭卡級基本旗鼓相當,不過,相對於美國建造卡薩布蘭卡級的速度,萊茵級的建造速度就要慢得多,在有現成艦體的情況下還用了6個多月,如果一切從頭開工大約需要220天,因此到9月初為止只建成了一艘,還有另外3艘躺在船台上,雖然施佩爾信心百倍地認為一年建造12艘不成問題,但海軍內部都表示了謹慎樂觀。對霍夫曼來說,不管怎麼樣,萊茵級總算填補了空白,而且德國的海上航線可比英美安全得多,數量少一點也可以,樣樣都要和美帝掰手腕一定是樣樣干不過。

  「入夜之後執行燈火管制,靠岸補給,天亮之後離開港口。」在陸戰隊控制組百慕達群島的場面後,馬沙爾果斷下達了命令。

  「明天您想去哪?往亞速爾方向走麼?」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