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德國最初採用的88mm近炸引信雖然成功了,但因為88mm炮彈相對體積較小,勉強塞進去後效果大打折扣,殺傷威力減弱了很多,而這時候本土防空塔上裝備的128mm電動全功能控制的防空炮發揮了重大作用,在實戰中效果很好,於是設計重新進行修正,變成前後兩座雙聯裝128mm高平火炮,然後趁機把礙手礙腳的魚雷管也砍掉了。

  這樣還原之後火力太多,最後將16門40mm博福斯削減為12門,12座密集陣變更為8座,然後又額外加了一具火控雷達,總算是完成了全部改裝任務。於是原本43年春就能完工的4艘驅逐艦(Z33\Z34\Z38\Z39)一直拖到5-6月才完工,型號也變更為D級驅逐艦,標準排水量增加到3200噸,代號是D1-D4,後面船台上還等待著的Z35\36\43\44\45也將接受類似改造,成為D系列的5-9號艦。

  為順應防空火力大型化、密集化的演進,德國海軍還推出了刺蝟級升級版——豪豬級,噸位進一步放大到6000噸,晉升輕巡洋艦級別,主要武備依然和刺蝟級一樣,但數量更多、布局更合理,包括三座雙聯裝共計6門的128mm高平兩用炮(遠程防空)、20門40mm博福斯高群(中程防空)和12座密集陣(近程防空),依賴其更大的噸位、更修長的艦身,可獲得更好的防禦效果。德國設計師不知道日本方面也在著手將阿賀野級後續2艦改造成防空巡洋艦,但大體思路是比較接近的——這都是在戰爭中得到的經驗。

  「敵機還有4分鐘抵達……」

  「主動截擊吧……」小澤看了看已小半個沉在海中的那輪夕陽,「利用最後一點亮度讓艦載機先打下一些來……」

  由於重型轟炸機飛得慢,先期投入進攻的主要是SBD和TBF,為他們提供防禦的則是F4U,也有部分噴火,現在已Bf-219C為主力的德軍戰鬥機群終於碰到了對手,F4U和噴火相比美國海軍普遍使用的F6F艦載機來說,不僅速度更快、機動更好,火力也要強一些(F4U普遍是4門20mm機炮)。

  雖然英美戰鬥機飛行員的素質比不上身經百戰的德國飛行員,但就飛機性能而言實際是占據上風的,因此沒有打出類似日本方面經常的1:5、1:6這樣的懸殊比分來,戰鬥機的交換水平只有1:2,即便加上擊落的SBD和TBF,總體交換比例也只有1:3。好在天色已晚,到後來雙方就看不清楚了,有經驗的德軍飛機想出了辦法,低空飛行遁走,完全依仗海面防空火力進行反擊——因為英美飛行員水平不夠,無法超低空飛行,所以戰場一下子就出現分層,被引誘到低空的英美飛機嘗到了熾烈的密集陣火力,那架勢不是一批批的彈藥,而是一團團的金屬風暴,只要被籠罩住就沒有逃脫的可能,而且德艦現在又有火控雷達提供瞄準,根本就不怕黑夜。

  低空的攻擊機群沒有討得便宜,高空的重型轟炸機更是占不到便宜,B17\B25是天黑之後才趕到戰場的,機智的克蘭克下令航母停止一切防空火力並避免一切亮光,只允許巡洋艦和驅逐艦進行對空射擊,航母完全隱蔽在黑夜裡,與周圍渾然一體,仿佛一個黑洞,重型轟炸機只能對著亮光投擲炸彈,本就只有百分二三的命中率,夜間更是命中寥寥……

  第065章 曙光(8)

  英美飛機在暮色中的進攻以慘澹收場而告終,將近150架飛機一共被德意飛機和防空火力擊落60餘架,只有呂佐夫號不太走運被命中了一枚250磅重的炸彈,其餘幾艘軍艦則中了一些近失彈,火力最猛的刺蝟級被敵軍認定屬於戰列艦的炮火而予以更多關注,特別是重型轟炸機對著下面火光就投彈,壓根沒想到下面有裝著移動防空塔的驅逐艦,被採用近炸引信的128mm高射炮擊落了6架,而驅逐艦自身除被機槍子彈掃射一通外,其餘毫髮無損。

  英美飛機真正想要對付的重要目標——戰列艦部隊和航母要麼此時已加速向百慕達群島衝刺,要麼遠遠避開,根本就未受波及。

  7:09分,完成空襲的英美機群開始返航,在遠處高空一直盤旋等待的德軍攻擊機群立即尾隨而上,但飛了100多公里後就發現不對,敵軍飛行方位明顯偏離百慕達方向,看勢頭似乎是對準東海岸而去,明顯就是在誤導。

  飛行指揮官匯報的消息迅速傳入齊柏林號,小澤略微有些緊張,不過馬沙爾和克蘭克顯得非常放鬆:「別擔心,Ar-352和經特殊改造的水偵會找到他們。」

  兩人之所以這麼有底氣,是因為Ar-352和部分經改造的水偵擁有德軍開發的、新的導航與定位系統,簡稱T系統。這是在德軍傳統的彎腿導航系統(包括其後續改進)基礎上升級而來,同時還借鑑了英美當初在戰略空襲中使用的雙曲線定位法並結合德軍自身導航經驗上形成的新系統,主要原理還是利用多束無線電波進行交叉定位,只不過當初各國是利用地面雷達站的無線電信號給飛機提供定位,現在德國可在海上使用移動的艦載雷達進行定位輔助。

  移動過程的定位方法與固定無線電站的辦法一樣,主要困難在於因為自身位置變化而形成的大數據量計算,以前肯定是完不成這樣的系統,因為不等舊數據量處理完畢,新的數據量又湧進來了,根本無法及時引導。但現在他們的相關計算過程在楚澤先生發明的Z4計算機系統輔助下,效率成倍提升,每隔3分鐘就處理完一組數據——這個時間相當於艦艇的移動速度還是可接受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