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哎,殿下,開個玩笑而已,何必當真?」堀悌吉還沒說什麼,山本五十六馬上跳出來打圓場,「松田,還不快和殿下道歉?」

  「殿下,下官出言孟浪,得罪了!」松田千秋立即鞠躬賠了不是。

  場面看似伏見宮占了上風,可誰都清楚,以他皇族兼軍令部總長的身份與一個小小的少將過不去,不但有失身份,而且沒有雅量,完全是掉價行為,這一番莫名其妙的發火豈不是坐實了他就是那個「窮人家的姑娘」?

  會議氣氛陷入了尷尬,井上成美只好先說幾句,畢竟堀悌吉連海軍省的意見一起反駁了,便問:「太平洋艦隊的航母不是被我們打光了麼?」

  「大西洋方面還有無數航母等著服役使用啊。」松田千秋心平氣和地耐心解釋,「美國鋼鐵產量是我們10倍以上,財富超過我們15倍,大型船台數量比我們多3倍,戰時體制下其航母建造速度十分驚人……德方情報還顯示,除新一代埃塞克斯級航空母艦正大規模新建外,美國每年還能建設1打以上的輕型航母和100艘以上護航航母……」

  實際上,這數量還是低估了美國的潛力:埃塞克斯一年可開工24艘,卡薩布蘭卡級敞開造一個月可以出15-16艘。

  「這不可能!就算他們有那麼多船台和資源,也沒足夠的造船工人!」福留繁驚叫起來。

  「為什麼不可能?」草鹿任一奚笑道,「莫非你不知道英國造船工人大部分已轉去美國了?人數將近30萬。」

  「30萬?」福留繁把腦袋搖得和撥浪鼓一般,「不是說德意把大西洋都封鎖了麼,怎麼可能運送30萬造船工人去美國?」

  「海路是封鎖了,可空中沒封閉啊……英美因損失太大,停止了對德國的戰略空襲,把4發重型轟炸機全改成了運輸機,同時還抓緊製造新運輸機,我們在亞速爾海域經過時就親眼看到千機編隊掠過,按一架飛機一次運10人計算,1000架飛機一次就是1萬,30萬人需要運多久?」松田千秋用嘲笑的口吻道,「沒去過工業發達國家就不要胡亂猜測對方的能力,德國一年生產5000萬噸鋼鐵,每月造2000輛戰車、3000架飛機輕而易舉,我們總說不可能,但德國人就很明白地告訴我們,美國或許可以比德國多一倍,因為美國大概有9000萬噸鋼……」

  這話說得眾人全身都是冷汗:當日本還在因得到幾十架Ju-52容克大媽、十幾架C-47而沾沾自喜時,英美運輸機都開始用千來計算了。而且這數字不是隨口報出來嚇人,駐德大使大島浩都在報告中寫過,眾人也都看過。

  井上成美接著問:「那為什麼連大鳳級也不要?這款航母擁有厚重裝甲、防禦結實,可有效防止各種傷害。」

  第054章 野望(12)

  井上成美的問題也是與會眾人的問題:既然數量已落後於敵人,為什麼還不追求質量優勢壓倒對手呢?

  「原因有三:一是建設周期,大鳳級建造時間長達3年以上,同樣時間我們大致可造2艘雲龍級,通常2艘雲龍能發揮的戰鬥力強於1艘大鳳;第二是建造難易程度,大鳳級比雲龍級技術難度更大、更複雜、需要更多熟練人手,如雲龍級建設全面鋪開,將牽扯大量工人,不可能將所有熟練工人都集中在大鳳級上面;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超厚裝甲航母今後可存在1-2艘,但不必太多,因為完全沒有必要——航母就是個消耗品,指望自己的航母不被敵人擊沉還不指望多擊沉一些敵軍航母。」

  「消耗品?」眾人全愣住了,傾舉國之力建造出來的航母編隊居然是松田千秋口中的消耗品?眾人迷惑不解,又將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面對各種質疑的目光和重重壓力,松田千秋毫無懼色,侃侃而談:「敢問諸位,是否知道虎式坦克與4號坦克的區別?」

  眾人都點頭,雖然海軍傳統不裝備戰車的,但聯合艦隊出國一趟弄回來一堆虎式和4號,大家當然有興趣去見識一下。海軍人士一看虎式就明白了,這不就是坦克界的大和嘛。

  「虎式比4號強當然毋庸置疑,甚至1輛打4輛也毫無問題,可為什麼德國人還要繼續大規模造4號而不全造虎式?我帶著這個問題問過德方,他們說質量優勢必須在數量差距不太大的情況下才有意義,否則就會陷入對手的裝備海而無法自拔,為保障機械化部隊運用,德國必須要有足夠數量的坦克——我一下子就想到了蟻多咬死象這句話。我們已在數量上遜色於美軍,如果因為強調質量而再次壓縮數量,屆時可能會出現10艘埃塞克斯級打1艘大鳳的局面,勝敗不看便知。如果只要質量不管數量,當初追求對美七成幹什麼?造個2-3艘10萬噸巨無霸戰列艦不是打遍天下無敵手?」

  又是一句「對美七成」,噎得伏見宮博恭王喘不過氣來,全場全部無語,但很多人還是不太服氣,因為日本海軍由於一直追求質量建軍,思想上的彎一下子轉不過來。

  松田千秋掃視了會場一眼:「再問諸位,當前海軍最重要、最核心的打擊力量是什麼?」

  哪怕再是頑固的艦隊派,這情形下也沒人敢說是大和號,要麼期期艾艾不肯開口,要麼吞吞吐吐很不情願;但航空派可不管這些,大西瀧治郎馬上接茬:「航空母艦。」

  「其實不全是,在我看來,最重要、最核心的打擊力量是艦載機,航母只是載體,艦載機才是發動最後一擊的致命手段。」松田千秋微笑道,「這次遠征作戰帶給我最大的經驗是:之所以能在作戰中壓倒美軍,不是因為我們船好——實際上美國新投入的埃塞克斯級比我們的航母好得多,別說與雲龍比,就是比雙鶴都強——單艦載機超過90架,而且異常結實,我們真正占據上風的是第一是飛機,第二是人。如果非要強調質量建軍,我認為重點是航空器而不是航空母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