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平心而論,華西列夫斯基這段話雖然帶有一點情緒,但還是把朱可夫的無奈說了出來,他相信史達林完全明白背後的用意。

  「我明白您的想法了,容我再仔細思考一下,希望總參謀部就德軍可能發動的大規模進攻的做好應對。」

  「是!」華西列夫斯基敬禮後就告辭了,只留下了史達林、莫洛托夫和伏羅希洛夫三人組。

  「對剛才這番話你們怎麼看?」史達林問自己的兩個親密戰友。

  莫洛托夫嘆了口氣:「華西列夫斯基同志用自己專業的態度詮釋了標準的軍事路線,從這一點來說,他是位合格的總參謀長,而朱可夫同志顯然更像一員統帥,他真正知道黨和國家需要什麼。」

  伏羅希洛夫搖搖頭:「朱可夫同志在作戰計劃有關個人意見的電報里將一切都說得很清楚了——綜合權衡後,這是目前的次優選擇,華西列夫斯基同志要麼沒接受這個結論,要麼朱可夫同志沒把全部意見告訴他,我猜是後一種可能。」

  沒人傻乎乎去問為什麼朱可夫不把意見對華西列夫斯基全盤托出——這在政治上是很不成熟的表現,因為決定朱可夫下戰役決心的已不是純粹軍事因素,更多地摻入了政治和其他方面情緒的考量。他前次已對華西列夫斯基暗示,兩人在重大決策上不能完全一致,這不僅是為了自身,更是為了紅軍的前途和命運。

  朱可夫顯然比華西列夫斯基更能明白史達林決定放棄列寧格勒的用意:在後者看來,這決定多半是為了改善不利的戰線態勢,而在前者眼中,這標誌著史達林同志已基本下定決心要和軸心媾和了,雙方唯一的分歧在於具體條件還談不攏,所以需要再磨一磨。朱可夫認為計劃的著重點就在於幫助下定決心、加快議和進程:要麼是進攻成功,紅軍取得一定優勢從而迫使德方答應布爾什維克的條件;要麼是進攻失敗,紅軍喪失最後的進攻能力,幫助史達林同志下定決心接受德國條件——德國人會不會繼續提高要價還在兩說之間。

  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看問題是有明顯分歧的,很多時候甚至截然不同。就放棄列寧格勒這件事,華西列夫斯基的解讀是出於軍事需要——縮短了戰線、節約了兵力,贏得了寶貴的重整機會,而朱可夫的解讀是出於政治需要——史達林同志需要試探一下德國人的可信度,更重要的是試探一下國內民眾對與德國停戰媾和的接受度,以及如何看待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問題。

  第036章 第三次打擊(8)

  很多時候,媾和不一定比堅持抵抗代價更大。

  如果按華西列夫斯基的策略繼續下去,紅軍當然能不斷推遲決定命運的那一刻到來,但反過來也避免了決定性結果的出現——無論是好是壞!所以朱可夫的結論是,史達林即便同意南北兩路向心進攻,出發點也不是為了將戰爭繼續打下去,恰恰相反,他在尋找體面而穩妥的媾和之路,華西列夫斯基的拖延戰術註定因不符合政治前提而不會獲得採納。

  就朱可夫而言,他其實還有一個最優選擇,那就是立即利用現有局勢和條件迅速和德軍媾和——因為英國人試圖媾和的風聲已傳了過來,一旦英國投降,東線壓力將進一步增大。至於美國人,他不認為羅斯福有什麼反撲能力,他們自己至少首先要解決馬島問題。

  實踐證明他的猜想是正確的,莫洛托夫用一句「合格的總參謀長」來形容華西列夫斯基,就把這種「書生意氣」詮釋得淋漓盡致。但就如何媾和史達林顯然還有不同想法,否則他也不會置朱可夫的「最優方案」於不顧,偏偏選擇次優方案,並還琢磨著打上一仗。

  「對停戰這件事,基層的同志到底怎麼看?」史達林已從貝利亞手中獲取了一些民眾意見,但他還是有些不太放心,要再找別人印證落實下。

  「基層的聲音很複雜。」莫洛托夫嘆了口氣,「一部分同志認為,戰爭進展到這個程度,紅軍取得軍事勝利的機會極其渺茫,學習列寧同志簽署第二個布列斯特合約雖然痛苦,但還有東山再起的希望,這以領導幹部、中級以上軍官比較普遍;一小部分同志認為,戰爭打到現在,我們很困難,但敵人同樣困難,繼續堅持的話曙光可能會出現在眼前;還有極少一部分同志認為,不能和敵人簽署這種合約,但也不能再在這裡堅持下去,建議將黨和國家機構搬遷到遠東和西伯利亞去,一部分紅軍化整為零在淪陷國土打游擊戰——該策略借鑑了中國的例子,南京政府在丟掉大部分精華國土後不與日本和平,更不與日本傀儡政權發生關係,而是搬遷至西南地區持續抵抗。」

  按照莫洛托夫的概括:第一種意見主張學列寧;第二種意見主張學巴黎公社,第三種意見主張學中國,不過他很巧妙地避開了自己的傾向性意見。

  史達林把目光轉向伏羅希洛夫,後者回答道:「我個人認為第三種不是好辦法,蘇維埃和中國情況不同,遠東和西伯利亞人口太少,不到全國總人口的10%,經濟基礎羸弱,根本無法長期堅持。而中國西南地區雖然發達程度比沿海要差很多,但差距並未像我們這麼大,而其人口密度不算低,重慶政權在情況最惡劣時至少還擁有全國總人口的40%;至於第二種嘛,我認為要掌握鬥爭的策略。」

  所謂策略其實就是指當初列寧如果同意黨內多數派與德國硬拼到底,新生的布爾什維克政權立即就會變成第二個巴黎公社。伏羅希洛夫是史達林心腹干將之一,打仗水平完全辱沒了元帥這個稱號,但政治力與察言觀色、揣摩上意的水平超過了大多數人,不然最初五大元帥被清洗掉三個,另一個布瓊尼現在靠邊站,只有他還活得有滋有味,要是沒點水平,早就成了內務部的祭品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