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羅斯福點點頭,算是被說服了,當然他不會完全因為金上將說什麼就是什麼,而是他不能再對國內披露一次敗仗,特別是塔拉瓦戰役剛剛大張旗鼓地表彰過,馬上就打臉,這臉也太痛了一些——一點都不符合政治正確原則。

  他沉聲問:「下一步怎麼辦?」

  「下月底亞速爾戰役就要發動,我建議將10月份服役的軍艦給太平洋艦隊調過去,先給2艘埃塞克斯級和1艘獨立級,再加上目前已在巴西的2艘戰列艦,馬上又會恢復到3艘航母與4艘戰列艦的配置,實力不會下降反而有所上升。明年年初視情況再增加部隊,爭取讓尼米茨獲得兵力優勢。」金上將信心還比較充足,「等我們拿下亞速爾,重新在大西洋占據上風後,可以把重心壓到太平洋,到時候日本鬼子一定吃不了兜著走。」

  雖然這個思路與羅斯福「先歐後亞」的一貫思路有所背離,但中途並沒直接否認,反而覺得這考慮是正確的,因為目前的遠東戰場涉及印度和澳新——後者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十分重要。

  考慮良久後他緩緩說道:「可以先這麼計劃,等霸王行動結束,我們再來討論整體戰略的事。」

  聽到總統口氣鬆動,金上將暗暗放下了心。

  第二天清早,因為昨天和羅斯福討論得很晚,睡得也比較晚,金上將還在休息,冷不防副官打來電話,用急促的語氣說道:「長官,有突發軍情,馬歇爾參謀長提議召開參聯會緊急會議。」

  第018章 兩萬公里的遠征(2)

  金上將最後一個抵達會場,一看場面就「咯噔」一下,壞了!所有人都陰沉著臉,氣氛壓抑,羅斯福總統的眉頭更是緊皺著的,他以為眾人為太平洋艦隊的戰況擔憂,剛想先說幾句寬慰話,馬歇爾已開口道:「現在開會,先向諸位通報一則重要情報。」

  「四天前,德軍占領列寧格勒。」馬歇爾生怕他們地理不好,附帶解釋說,「列寧格勒原名聖彼得堡,是俄羅斯帝國的首都,蘇聯建國後將莫斯科定為首都,並將聖彼得堡改名列寧格勒——這是他們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淪陷一個城市不是關鍵,關鍵是,這個城市曾經歷了2年的包圍圈,一直堅持抵抗,前不久卻突然被占領。」

  「好吧,俄國人又捅了個大婁子!史達林這次打算槍斃誰?」

  「這不是大簍子,這是個危險信號。」馬歇爾拿出幾份電報,憂慮地說,「丟失一個城市本來無足輕重,但後面隱含的陰謀卻很大。我們在莫斯科的觀察員得到秘密信息——這是史達林與希特勒秘密交易的一部分。」

  赫爾的語氣既憂傷又憤慨:「希特勒以推遲進攻並吸納俄國難民為條件,換取史達林讓出列寧格勒並釋放德國戰俘。我們有充分證據表明,德軍是看著列寧格勒俄國人撤退而不予干擾或追擊的,等俄國人完全撤退後,德軍接收了該城並得到了紅軍事先轉移安置的2萬多名軸心戰俘。」

  史汀生大吃一驚:「他們交換了戰俘?蘇德要秘密媾和?」

  「是戰俘交換難民,美其名曰人道主義,但情報顯示蘇德確實在秘密媾和,具體條件不得而知,有兩個信號非常突出:第一,蘇德兩軍前線戰況非常複雜——從7月下旬德軍大規模進攻戰役結束後,在一個半月時間裡,德軍除調集物資、安頓難民外,前線處於停頓狀態,未發動大規模戰役,這非常可疑。德軍進攻並不存在問題,各方麵條件也具備,如果蘇德沒有默契,為什麼條件適宜的夏季不展開進攻?41年,42年,德國都發動了強大的夏季進攻戰役,而我們都知道俄國的冰天雪地不好惹;第二,觀察員敏銳地注意到蘇聯國內對俄羅斯解放軍、各東方國家的攻擊宣傳在迅速減少,而德國國內對布爾什維克的攻擊調門也降低很多,幾乎很久不再宣傳要將布爾什維克徹底消滅乾淨的口號,我們認為這不是簡單的巧合……」

  眾人不禁陷入了沉思:能讓德軍放棄有利氣象條件而不進攻的,必定是足夠的利益引誘,他們才不會認為德國元首神志不清——哪怕他真的神志不清,下面還有眾多的參謀軍官。有什麼利益能讓德國主動放棄進攻呢?那就只有史達林投降,或者另一個委婉的說法——停戰。

  羅斯福的臉色十分陰沉:「雖然我們通過外交渠道努力保證讓俄國人留在盟軍陣營里,史達林和他的親密戰友也信誓旦旦表示俄國絕不會投降,一定會堅持到底。但我們都清楚俄國人的信用水平很低,史達林哪怕不是出於真心,為鞏固自身權勢和布爾什維克的統治,都可能答應希特勒的停戰條件——反正撕毀條約對他們來說家常便飯。一旦蘇德停戰,我們怎麼辦?」

  以蘇德停戰為前提假設,眾人迅速推演起來,得出的一致結論是,一旦蘇德真的媾和或停戰,德軍就會將目前在東線的幾百萬軍隊抽回去,哪怕不是全部抽調,抽回200萬都非同小可——可有條不紊地執行登陸英倫計劃。而英國內部的媾和聲音越來越強大,一旦面臨德軍登陸的實質性威脅,很可能立即倒下。

  「最壞的打算是,隨著俄國、英國退出戰爭,中國也和日本眉來眼去,合眾國很可能被迫孤軍奮戰。」李海遲疑地說道,「或許還能有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和南非站在我們這邊,但他們本身就需要幫助,所以……」

  一想到孤軍奮戰的可怕前景,眾人不由方寸大亂:即便美利堅在經濟和國力上獨步全球,孤軍奮戰的壓力仍然太大,再兩洋的地形都未必有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