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赫爾警告他:「歷史總有清算的一天。」

  羅斯福又打了退堂鼓:他不是一個人,他身後可還有一個滿滿當當的羅斯福家族呢!

  「其實呢……我覺得像亞速爾這種地方,到時候我們給德國人一顆秘密炸彈就行了。」金上將這句話是意有所指的,他知道曼哈頓工程的來龍去脈,「聽科學家們說,那種秘密炸彈只要一顆,就能把亞速爾抹平!」

  「可到現在為止還是個理論構想。」馬歇爾嘆氣道,「科學家們表示最快要到1946年才能出成果,我們等不了那麼久,英國佬更等不了那麼久……」

  羅斯福咬了咬牙:「打仗沒有萬無一失的事,我們的力量在增長,敵人的力量同樣會增長,誰敢保證半年之後就有壓倒性優勢?希特勒逐漸在歐洲鞏固優勢,再遲疑不決,只怕我們不斷錯失良機。我想德國人去打法國時,一定沒想到會這麼順利吧?」

  眾人點點頭,這一點算比較有說服力。

  「我下定決心了,10月份,如能確知德意艦隊主力不在北大西洋,就啟動C計劃,這不但有助於改善我們的戰略態勢,也有利於挽救我們的英國盟友……」羅斯福頓了頓,「如果計劃失敗,我願意承擔全部責任,屆時我親自向國民道歉。」

  「我宣布,C計劃正式啟動,代號霸王!」他狠狠一錘桌子,「讓我們齊心協力拔除這顆釘子!」

  第十卷 激盪:持久的較量

  第001章 抉擇(1)

  8月12日,在近乎無窮無盡地等待中,邱吉爾終於等來了盼望已久的美國正式代表團,而且還是赫爾國務卿親自帶隊。聽見面時赫爾代表美國政府表態希望英國政局穩定、內部團結時,邱吉爾微微皺起眉頭,顯得有些失望;而艾登等人則若有所思——美方明顯話裡有話。

  不過很快他們就被另一個話題吸引過去了:「為改變不列顛目前的窘況,扭轉戰事不利局面,總統和參聯會經過商議,決定啟動一項重大戰役行動,目標是儘快奪取亞速爾群島,確保大西洋航線暢通。」

  關於是否向英國方面通報C計劃的事,參聯會內有不少爭論,不少人認為這可能會導致英國異議分子將情報出賣給德國方面,但更多人認為,C計劃本就是為了鼓舞英國方面的鬥志而實施,如不通報就收不到預期效果。更何況計劃中還準備動用英國陸軍、飛行員等多種資源,必須取得英國方面的諒解,對可能存在的泄密行為,多諾萬最後進行補充發言道:「這次我帶來了200多名反諜人員,重點是追查前次一直懷疑的情報泄露問題,也負責為這次戰役實施保密。」

  這是冠冕堂皇的說法,實際上美國有經驗的反諜人員一共就一百多,大部分還要負責國內的反諜工作,能抽調來英國的最多只有十多個,200多名人員大多數是他掌握的「特別行動隊」,在向羅斯福匯報時表示:「如果他們真涉及泄露機密,在動手時這會是一個很好的藉口。」

  這一設想打動了羅斯福總統,他把多諾萬有關「引蛇出洞」的方案作為備選,但叮囑該內容只允許通報給邱吉爾。

  雖然200人的隊伍顯得龐大了些,但內閣眾人並未放在心上:美軍光駐軍就有好幾萬,再多200人也是小意思。

  「為確保計劃順利推進,我們制定了一個完整而龐大的方案並通過了參聯會的前期審查,預備出動包括2000架重型轟炸機、50艘航母、8個陸軍師等在內的前所未有的力量。」

  會議室里的英國人終於全都變了臉色,雖然他們知道這些航母大多數指的是護航航母,但50艘的數字實在太過於駭人了。

  龐德結結巴巴地問道:「貴國現在有這麼多軍艦可用?」

  「目前大概有30多艘航母可用,未來3個月需要補充近20艘,得益於貴國造船工人的支援,我們有信心通過趕工完成剩餘的軍艦建造,但目前缺少足夠的人手,總統希望皇家海軍能抽調得力人員去東海岸接手,能接手多少就接手多少。上次首相閣下提出支援8-10艘護航航母的事一併納入考慮。打完這仗,凡皇家海軍接手的軍艦包括上面的裝備和飛機都劃給你們。」赫爾頓了頓,「陸軍、飛行員也是如此,參加這次戰役的英國官兵所使用的裝備和物資在戰役結束後都劃給你們,我們要用最好的裝備、最充足的物資支持、最優秀的官兵、最完善的計劃和德國佬打一仗,我們迫切需要你們的支持。」

  既然要求英國賣命,就不可能不給優渥條件,老奸巨猾的赫爾就提出了這個策略,英國人能吃多少就給多少——讓他們把最後的力量都拿出來。

  「作戰計劃任務登陸戰役需要近距離火力支援,從塔拉瓦戰役的作戰經驗來看,戰列艦沖灘擁有莫大好處的,我們打算將包括2艘伊莉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在內的老舊戰列艦用於執行沖灘任務,有關損失今後會賠給貴國。」赫爾洋洋灑灑說了一堆,總而言之一句話,經費、物資、裝備、運輸都由財大氣粗的美國老闆包了,英國只負責出部分人力就行。

  與保衛遙遠的南非相比,進攻亞速爾對英國上下是很有吸引力的,因為誰都知道亞速爾是英國的桎梏,是緊緊勒在脖子上繩索,美國其實無所謂亞速爾,如果不給英國提供支援他們還能省不少錢。

  包括艾登、艾德禮等人在內的內閣高層頻頻點頭,在他們看來,美國這個計劃算是非常有誠意的,而且主要是從英國的利益來考慮,充分肯定了英美同盟的價值。反過來說,如果亞速爾戰役再失敗,估計首相大人也不用無謂掙扎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