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弗拉索夫笑了,非常坦然,半點也沒有驚慌失措的樣子:「這不是您的真實想法,也不是您最好的選擇。」

  「那你說說看,我最好的選擇是什麼?」

  「和您以前的選擇一樣,掉轉槍口對準暴君,與我們並肩作戰,為俄羅斯人民的未來而奮戰。」

  「住口!暴君再壞也是自己人,也是為了國家的強大和尊嚴。」

  「這麼想當然沒錯,問題是,那些死在內務部監獄裡,那些死在古格拉勞改營里,那些餓死在大饑荒的人怎麼想?就算是昏庸如沙皇,也不會拿自己的大臣、元帥開刀吧?」

  弗拉索夫的言辭很尖銳:「對他清洗托洛茨基我能理解,這是為鞏固最高權力的必要途徑,可為什麼要將其擴大到一般幹部和軍官?朱可夫、梅列茨科夫等統兵大將哪個不是從監獄裡撈出來的?像鐵木辛哥這樣葬送了幾十萬大軍的人怎麼不進監獄?歸根到底一句話,他是以自己的利益,以他周圍一撮人的利益為出發點和歸宿,黨也好、國家也好、軍隊也好,都是他施展野心的工具。沙皇至少還知道不要把天下弄得那麼糟,因為將來這國家會是他兒子的,他有這份敬畏麼?」

  列伊捷爾不響,半天后答非所問地回了一句:「不管你有什麼想法,你都不該和侵略者合作,更不應該分裂國家。」

  「我當然反對包括德國人在內的國家侵略我們,我在莫斯科前線和德國人打的仗並不少,但我後來對德國人的態度轉變了。」弗拉索夫道,「他們當然要爭奪自己的利益和霸權,但並非要謀求我們的領土,他們支持這些加盟共和國獨立建國,支持各少數民族獨立。如果非要打一個比喻,我認為希特勒先生更接近於美國對待霸權的態度,南美那些大大小小的國家大多數服從美國,與美國保持接近的立場,但除了墨西哥,你看過美國占領過美洲哪些國家?相信您也不會覺得美國是實力不夠。」

  「至於分裂國家,這要站在什麼角度看問題,烏克蘭、波羅的海、高加索等都是俄羅斯搶占的領土,您可以說他們是我們的一部分,上面的人民怎麼想?聽說德國人來了,烏克蘭人民是拿著麵包和鹽去歡迎他們的,現在德國人主持了集體農場分配,家家戶戶分到了土地,村莊甚至還得到了寶貴的拖拉機和柴油,所有人都對德國人感恩戴德。家家戶戶都掛著元首的畫像——是他們自願掛上去的,這不比我們當初讓下面掛史達林肖像高尚得多?」

  旁邊的蘇賽科夫大吃一驚:「他們真把地分下去了?我以為那是德國人造謠呢!」

  「造謠的是我們,是史達林,是無孔不入的內務部!」弗拉索夫神色嚴峻地說道,「這次來了5個烏克蘭師,這是整編好的,在烏克蘭國內還有8個志願兵師,相信你們也見識過了,打仗很勇敢,抵得上我們當初最好的近衛軍,如果是為元首和德國人打仗,他們會這麼賣命?俄羅斯解放軍這次有6個師,表現同樣不差。我們擁有的兵力至少是你們的兩倍,各類技術兵器和補給比你們多得多也好得多。即便這樣,元首還打電報來,提議暫緩進攻,先等一等,您知道為什麼?」

  「為什麼?」蘇賽科夫下意識地問了一句。

  「餓一餓布良斯克方面軍,殺一殺銳氣,削弱戰鬥力和抵抗意志,然後再慢慢解決——這可以少死很多人,不管是德國人還是各東方國家。」弗拉索夫嘲笑道,「按你們的想法,我們反正是傀儡軍,死光了德國人也不心疼,換史達林下命令一定只管喊——不惜一切代價!我不就是因為一句不惜一切代價把部隊打光而被俘的麼?他眼中沒有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有的只是機器,為達成目標而使用的各種各樣的機器。」

  對面兩人啞口無言。

  「其實,我很佩服你們,你們敢於放過那些逃跑的士兵——他們不是瞎子,過來後就把情況都告訴我了,在史達林眼中,別說逃兵,當了俘虜就是十惡不赦之人。」弗拉索夫指了指陪他一同前來的科諾諾夫,「自從頒布了270號命令,他在集中營里拉起了3個團——那時候還沒分土地這回事呢!現在,我們才是真正的革命者,尊重各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尊重人民的自由,給他們帶去土地與麵包並儘快贏得和平——這都是列寧同志在《四月提綱》里寫到的。」

  幹了多年政工的蘇賽科夫哭笑不得,仔細想想又覺得確實是這麼回事。

  「好吧,接下去我們可以談談看了。」列伊捷爾嘆了口氣,「你們打算怎麼對待我們?」

  既然肯談,那事情就好辦了,弗拉索夫長長地鬆了口氣,科諾諾夫的判斷是正確的:列伊捷爾已打定了主意,但他是個驕傲的人,不想低聲下氣地屈膝投降,而且沒有有分量的人做擔保,他也不放心這十多萬大軍的下場。說到底,他是個有人情味的司令員,不是殘酷無情的劊子手。

  「為減輕你們的心理負擔,我和元首溝通了好幾次,同意給你們一個『陣前起義』而不是『投降』這樣的名義。」弗拉索夫列出了條件:

  第一,布良斯克方面軍全體放下武器接受點編,部隊經必要的整肅與甄別後,總體改編為俄羅斯解放軍第2集團軍,戰爭期間一切行為雙方一筆勾銷;

  第二,不願意加入俄羅斯解放軍的官兵安排去波蘭戰俘農場勞動工作,戰爭結束後自由選擇去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