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批加強亞型除實現1943年型標準裝甲師配備外,裡面的第4個裝甲營(原本裝備三號突擊炮)變成了虎式重裝甲營,額外還多一個希姆萊管風琴連。之所以隆美爾手裡的第5裝甲集團軍令人羨慕,就在於他捏著大德意志師和維京師2支完成整編的王牌裝甲師(每師330輛坦克)。希姆萊曾建議將黨衛軍裝甲師單獨組建為黨衛軍裝甲集團軍,霍夫曼考慮後初步同意,但表示將在夏季戰役完成後實施。

  5月份開始第二批10個裝甲師和40個步兵師的整編,南方集團軍群速度最快,已完成了30%,中央集團軍群整編率超過了20%,而北方和東方集團軍群速度最慢,該批編制調整預計到10月份完成,然後是第三批剩餘部隊整編,施佩爾認為1943年不可能全部完成,霍夫曼已同意推遲到1944年6月。

  除坦克外,其他技術兵器,包括反坦克炮、裝甲車、步槍等都在同步換裝。以反坦克炮為例,由於本方坦克數量的增加、新編制中對坦克殲擊營的強化以及敵軍坦克裝甲厚度的增強,對小口徑牽引式反坦克炮予以了削弱,37mm反坦克炮全面退出後,50mm反坦克炮也開始撤裝,今後部隊只編制1種反坦克炮,要麼是德軍自己的75mm反坦克炮,要麼是繳獲的蘇軍76.2mm反坦克炮,削弱的牽引式反坦克能力由殲擊車的機動反坦克能力彌補。

  除37mm、50mm反坦克炮外,其他所有開發的28mm,42mm,75mm錐膛炮研發和生產亦全部停止,雖然德國此時已不缺少鎢,但霍夫曼不想讓種類繁多的產品干擾生產,已生產出來28mm錐膛炮全部調給傘兵部隊,以便發揮輕便效應。

  部隊對此也不是一點意見也沒有,認為75mm反坦克炮固然好用,但一來略顯笨重(重量1.5噸),占用炮組人員過多;二來用75mm口徑火炮對付裝甲車、輕型坦克顯得威力過剩,還需一種輕便的反坦克炮,以便在巷戰之外的遭遇戰中使用(通常指150-600米的步槍距離,正好在鐵拳射程外),需求報上來後被霍夫曼大罵一頓,罵這群人腦子死不開竅——「你們就不會用東風或旋風自行防空火炮放平了打?難道防空部隊只打飛機不打坦克?88mm坦克炮怎麼來的?」於是整編部隊的防空與反坦克火力開始合成,進一步強化作戰素養培養。

  雖然霍夫曼一再強調在現有編制完成整頓前不擴編新部隊,還通過擴師裁軍行動加強各師的作戰能力與指揮權限,但實際上擴編依然在進行:黨衛軍多了5個師、國防軍多了12個重裝甲營和2個裝甲師(裝甲教導師和飛行堡壘裝甲師),光是那12個裝備54輛虎式坦克的重裝甲營,如果按莫斯科戰役後期裝甲師普遍只有100多輛坦克的標準來衡量,就等於一口氣多了6個裝甲師。

  歷史上城堡戰役時期德國是用2000多輛坦克去進攻蘇軍5000多輛,用80萬部隊進攻180萬,雖然德軍在戰鬥力和裝備性能上占有優勢,霍夫曼卻不想重蹈覆轍,依然十分謹慎。

  寒暄和玩笑完畢後,蔡茨勒正式介紹整體作戰方案:

  「根據戰役設想,我軍將於5月25日(明天)拂曉展開進攻,首先動用2000架次飛機清掃前線地帶敵軍兵力聚集地和重點防禦區域,掌握戰場制空權,然後在清晨時分進行炮火準備,為突擊集群出擊創造有利態勢;9-10點,航空兵發動第二輪空襲,重點對敵軍縱深、鐵路其交通線進行攻擊,阻止其向一線增援與兵力集聚……作戰進度表要求5月31日前合圍坦波夫,再用7-10天,在紅軍重兵集團趕赴戰場支援前將其圍殲。然後利用敵軍已被調動的有利時機進行下一步作戰。

  如敵軍調用莫斯科方向的重兵增援,則第3裝甲集團軍向圖拉、梁贊一線推進;如果敵軍調用南翼方向的重兵增援,則第4裝甲集團軍轉向南翼,執行南方集團軍群作戰;如敵人僅動用草原方面軍增援,則我2、3、4三個裝甲集團軍留一個集團軍監視坦波夫之敵,其餘轉而執行圍點打援;如敵人坐視坦波夫之敵被圍殲,則我軍戰役完成後就地休整,不再進攻。」

  最後一條策略是爭議最大的,雖然史達林坐視布良斯克方面軍被圍殲不太可能,但萬一真的出現,所有人都想繼續進攻,唯獨霍夫曼認為城堡戰役的目標是有限的,向前延伸太多後形成的突出部太大,必須整固防禦後才能考慮下一次進攻。

  經過激烈爭論,總參謀部最後接受了該設想。

  第122章 城堡(5)

  紛至沓來的腳步聲在克里姆林宮響起,然後又匯聚到同一個地方,就在霍夫曼秘密抵達前線進行最後動員前,蘇聯最高統帥部也就當前局勢和戰局走向在進行深入探討。

  紅軍在春醒戰役中遭到了嚴重挫敗,不但丟失了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大片領土,還丟掉了十分關鍵的巴庫油田區,連帶又喪失了幾十萬軍隊和大量裝備。本來按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快速脫離接觸的設想,紅軍還可以少死一點人,結果史達林先因為卡廷事件的刺激讓羅科索夫斯基非要全身而退——本來只需損失2個,最後卻損失了3個集團軍;後來面臨大兵團進攻時又非要秋列涅夫堅守格羅茲尼以便搬運油田設備,結果設備沒運走多少,留在那裡的軍隊倒給消滅了大部分。

  最後之所以德軍放棄追擊,不在於曼施坦因沒有實力,恰恰相反,是因為翻漿期到來他不願意在泥濘中損失寶貴的裝甲部隊。現在天氣已成了紅軍最有利的武器,德國人嚴寒不打、翻漿不打(一年2次,春季長、秋季短),一年中至少有4-5個月動不了手。但即便這樣,還是讓紅軍感覺難以招架。




章節目錄